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语丝》第四十八期开始,周作人以子荣为笔名,发表茶话,第六十三期开始,文章署名改为常用的岂明,并以干支计数,到九十六期《茶话癸》为止,共十九则。茶  相似文献   

2.
谈话式作文。谈话式作文要让学生感觉像谈话一样轻松自如。教师的题目和引导要很好地启发学生打开话闸。如小语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是“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我让学生作一次心理活动描写。我在黑板上板书了下列题目: a《我高兴 (我得奖了 )》, b《我后悔 (考试成绩很不理想 )》, c《太委屈我了 (老师误解了我 )》。学生任选一题,上台和同学谈一谈上述各种情况下自己的心理活动,效果满不错,讲到动情处,同学们会情不自禁地跟着谈话者或开怀大笑,或掬上一把伤心的眼泪。   图画式作文。图画式作文适用于写景状物的作文…  相似文献   

3.
老作家聂绀弩同志,为《萧红选集》作序,题目是《回忆我和萧红的一次谈话》(《新文学史科》1981年第1期),文中记录了萧红谈话中关于对鲁迅先生小说的一些看法,她对鲁迅先生有着诚挚的敬爱之情,因为是鲁迅先生为她打开了当时中国“文坛”的窄门,是引导她从事文学创作的导师。她在谈到鲁迅先生的作品时说:“鲁迅是一个自觉的知识分子,从高处去悲悯他的人物。”于是联系到她自己的作品,便说:“我觉得不配去悲悯他们,恐怕他们倒应该悲悯我咧!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上得好 ,开始的引入是关键。思想品德课教学时 ,进行生动有趣的新课导入 ,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法是 :一、谈话导入法谈话导入法导入新课直接、明了 ,是思想品德课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如教《个人服从集体》 ,可以这样导入 :个人服从集体是集体事业成功的保证 ,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服从集体利益。今天 ,我们来学《个人服从集体》。谈话导入法的设计有时可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等。如学习《真正的友谊》一文 ,可引用巴金的话 :“巴金爷爷说过 :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 ,…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之友》2005年第12期刊登了广东惠东中学杨关敬老师写的题为《最后的谈话》一,章讲述的是作与他所带的高二年级的一位各方面都不错却想要退学的学生之间的谈话,作谈话的初衷是想弄清该生退学的原因并设法劝其读完高中,考入大学,以求有好的前途。但谈话的结果是“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我尴尬无语……”谈话中这位学生退学的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读罢《“慢生活”运动背后的反思》(见《中国德育》2009年第7期),我开始对教育的“快”与“慢”问题进行思考。 因为过“快”,所以需要“慢”  相似文献   

7.
值得注意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评第二次文化热的‘话语转换’》(《高校理论战线1995年第5期方克立答某同志信)针对《东方》1994第5.6期李泽厚与王德胜《关于文化现状、道德重建的对话》有关第二次“文化热”“谈话转换”发表了看法。不同意《对话》中所...  相似文献   

8.
谈话活动具有独特的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功能。组织好谈话活动的关键在于,以有趣的话题引发有趣的谈话,用有效的指导达到满意的效果。下面以大班谈话活动“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为例,谈谈谈话活动的指导策略。 第一步,创设情境,尽快引入话题。 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或少而精的实物创设情境,引出谈话话题,是组织谈话活动的第一步。在谈话活动“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开始时,我首先出示了一朵拟人化的七色花。花心是一张可爱的笑脸,七色花瓣色彩鲜艳,且可以任意翻卷,孩子们非常喜欢,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接着,我提出几个关键性问题帮助幼儿回忆故事《七色花》的内容,如,七色花是一朵平常的花  相似文献   

9.
<正> 萧超然先生的《一个可信的自我判断》一文(载《中共党史研究》1993年第3期,以下简作“萧文”),认为毛泽东1936年与斯诺谈话中所说“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经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自我判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不加思索”这一成语,好多人认为它用错了,是“不假思索”之误,如朱旗先生的《“不假思索”与“不加考虑”》(见《语文知识》1991年第8期)、《“不假思索”能作“不加思索”吗?》(见《语文月刊》1996年第5期)、朱兆功先生的《是“不假思索”,不是“不加思索”》(见《语文知识》1996年第12期)。  相似文献   

11.
今年五月,我赴京开会期间,《中小学管理》杂志编辑部的同志向我提出一个问题:“从《中国教育报》5月17日《教育文摘》中,得知你在《江西教育科研》1992年第2期发表了《‘培养非智力因素’的说法不科学》一文。“培养非智力因素”的说法,现在已相当普遍。你说‘不科学’,有何根据?能否详细谈谈?”现把那次谈话的内容综述如下,请教育界的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12.
经常阅读语文教学杂志是我多年的习惯,重点读那些耐读的栏目,也是我多年的习惯。如《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理论与实践”,《语文学习》的“争鸣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的“语文教育研究”,《中学语文》的“阅读广场”等,都是我每期必读的栏目。而《语文教学与研究》(华中师大)的“名家论坛”和“文化博览”更是令我情有独钟。 这两个栏目是《语文教学与研究》的重头戏。自1995年第1期至1996年第12期,计发表大块文章48篇(1995年的“理论广场”栏与1996年的“文化博览”相类),作者都是当代,特别是新时期在各个领域有较大影响的文化人。他们中,有著名作家曾卓、茹志  相似文献   

13.
我在《长江水利教育》1989年第4期发表一篇题为《“双变”渗水试验方法原理》的论文,其中有一小错(118页,第3行)应纠正如下:又:黎祥族同志在《长江水利教育》1990年第3期(即1990年第3期)发表一篇题为《《“双变”渗水试验方法原理》的数学启示》的论文,有一小错(56页第2行)应纠正如  相似文献   

14.
贵刊今年第10期载有《(子路、曾竹、冉有、公西华侍坐)的谈话环境》一。(以下简称《环》)该否定了《教师教学用书》中孔子“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的说法,认为谈话的氛围是“沉闷”的,而且说“这沉闷的氛围恰恰是孔子制造的”。笔以为《教师教学用书》所说的并不错,而《环》所说的不切实。为此,试作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刊自2004年第七期开始,将开展第二届“海外英语”杯翻译大赛,本次大赛将分为高中组和大学组,高中组文章将登在《海外英语》2004年第七期,大学组文章将登在《海外英语》2004年第八期。  相似文献   

16.
王鹏远 《数学教学》2009,(11):F0002-F0002,1-6
最近颇有兴趣地阅读了《数学教学》杂志2009年第2期刊登的一篇文章《关于“函数教学中的几个问题”的谈话一数学教学要抓住数学本质》,感到文中提到的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为叙述方便起见,下面把此文简称《谈话》.  相似文献   

17.
读了《小学青年教师》2005 年第10期“薛瑞萍专辑”,我总觉得有些什么深深触动我的神经, 直入我的内心。我先读到的是看云(薛瑞萍老师的网名)的精彩教学片断。她自然地称学生为武松、店家,还有她与学生谈话式的教学方法、精辟的论点、幽默的谈吐,都让我时而  相似文献   

18.
<正>从1997年开始订阅《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以下简称《中语参》)到现在,我也算是《中语参》的老读者了;2007年第11期,我的一篇文章在《中语参》发表,我也是它的一位老作者了。但是,真正走进《中语参》,还得从“四方杯”算起。一、缘起“四方杯”2013年,第七届“四方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在无锡市举办,锡山区教育局教研室是协办单位。当时,我作为锡山区的中学语文教研员,从7月份就开始和《中语参》编辑部的老师联系、筹划,  相似文献   

19.
近日,翻阅旧杂志,无意中读到了王水照先生的《“孙行者”与“胡适之”》(载《随笔》1998年第4期)一文,文章开始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今年是北京大学建校百秩大庆,很自然地想到五十年代我负笈北上求学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 近几年来,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每期的《小学教学研究》一到,我总是先翻开《数学》栏目,拜读“教法探讨”、“问题研究”、“争鸣之页”等内容,爱不释手,受益不浅。但我发现一个问题:1992年贵刊第十期第33页四川省张全明同志所写的《似是而非关键应搞清“是”》一文竟然又在广西的《小学教学参考资料》第十期上出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