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本文认为《资本论》中除了指出社会分工外,还指出私人劳动是商品生产存在的另一个原因。私人劳动是迄今为止的各种社会形态里都存在过的。而私人劳动、产品所有权不能用私有制代替。对生产资料的独立使用权则是私人劳动存在的最一般基础,是产品所有权的直接原因,从而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产生商品生产。社会分工和对生产资料的独立使用权,是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在内的迄今为止的所有社会形态存在商品经济的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讨论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需要加以研究。这就是怎样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互助合作关系和等价交换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一众所周知,等价交换关系是在商品生产的基础上产生的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所以产生,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存在着社会分工的条件下,生产资料分别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他们各自有着独立的、特殊的经济利益。社会分工使他们联结在一起,而不同的经济利益又使他们互相分开,谁也不愿意为了他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同时,谁也无权迫使他人为了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不仅是相容的,而且这种所有制的巩固和发展有赖于市场机制的运行,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并存着两个相互联系而又不同的环节:(一)生产者联合起来占有生产资料;(二)生产者以劳动为谋生手段,联合成从事商品生产的经济实体  相似文献   

4.
(一) 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今天,我们学习和研究这一科学理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富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关于商品的理论告诉我们,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以交换为目的,以社会分工为前提。社会分工构成一切商品生产的一般基础。在历史上,产品转化为商品,除了社会分工,还需要存在产品归不同所有者所有这个具有决定意义的条件。马克思指出:“在古代印度公社中就有社会分工,但产品并不成为商品……。只有独立的互不依赖的私人劳动的产品,才作为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而按劳分配的“劳”字是指什么呢?现在理论界一般都认为是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即根据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这种观点的理论根据主要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的论述。现在我们来看一看马克思是怎样论述按劳分配的。马克思根据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经济发展比较均衡的情况,提出社会主义首先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而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是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的劳动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而不再表现为价值,因而,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已经消失。他说:“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生产,是商品生产,企业之间劳动产品的交换,是商品交换,这是由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独立性质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基层组织,是组织社会生产的基本单位。在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实现了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企业的生产资料属于全民所有,由国家将这些生产资料交给企业管理和使用。这就决定了各个企业发展生产的目的和经营方向必须服从社会整体的利益,企业的生产经营要接受国家的统一领导,在统一的国民  相似文献   

7.
<正> 社会主义社会是否还存在商品生产和货币?六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已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即不仅存在商品生产和货币,而且还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这样,就与马克思与恩格斯原来的设想大相径庭,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新思考和探索。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及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时都曾经提出:在共产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不再存在商品生产和货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提出并论证了这一理论。他说,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生产是公有的生产,不具有商品生产的形式”,“货币资本会完全消失,因而货币资本所引起的交易上的伪装也会消失。”“货币问题就成为完全次要的了。”一八七八年,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文中又重申了马克思的这一观点。他说:“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  相似文献   

8.
一、马克思恩格斯是否曾经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存在商品生产? 马克思一贯把商品生产同私有制的存在联系在一起,认为社会分工只是“构成一切商品生产的一般基础”,而私有制的存在才是商品生产的直接原因。社会分工只决定处于分工体系中的不同的生产者需要互通有无,交换产品,并不决定这种互通有无的交换一定是商品交换,一定存在商品生产。马克思强调指出:“在古代印度公社中就有社会分工,但产品并  相似文献   

9.
<正>公有制标准问题是一个与当前经济实践密切相关的重要理论问题,值得理论界去探讨。在此,我们抛砖引玉,以求教于理论同仁。 一、判断公有制与私有制的标准 理论界判断公有制的标准主要有两种,为行文之便,姑且分称为公有制标准Ⅰ与公有制标准Ⅱ。公有制标准Ⅰ认为“所有权主体是全社会群体,或是亚群体、小群体,这就是公有制”。公有制标准Ⅱ认为作为公有制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所有权主体是一个或大或小的社会群体;(2)这个群体的每个人在他们所组成的集体(这里的集体可以大到国家)中不仅是所有者,而且是劳动者,具有劳动者和所有者的双重身份,换句话说,所有者应是以联合劳动为基础的所有者;(3)作为所有者的劳动者平等占有劳动成果,实行按劳分配,不存在一部分人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的情况。这三条一言以蔽之,就是在集体的范围内只有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才是公有制。  相似文献   

10.
原始公社制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经济组织.生产资料公社所有制、没有阶级和平均分配产品是原始公社制度的基础。这个时期,在人类共同生活的条件下,生产力的低下水平及生产力的性质决定了共同集体劳动的必然性,这时,由于共同劳动,致使无论是生产资料,也无论是产品,必须归公共集体所有。原始公社制度曾存在了几十万年。原始公社制度历史的绝对年代只能近似地确定,因为原始时代是属于人类最遥远的过去。通常确定原始公社制度都是用相对年代,以确定现象和事件的顺序和相互关系。原始群是原始公社制度的开始阶段,这种原始群  相似文献   

11.
商品生产产生于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归属于不同的所有者。马克思曾指出:产品要表现为商品,需要社会内部的分工发展到这样的程度: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开始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分离已经完成。"(马克思:资本论,中文1版,第1卷,192~193页,北京,人民出版...  相似文献   

12.
一、商品生产存在条件的层次何为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长期以来,经济学界流行的观点认为:“社会分工和私有制是商品生产的条件。”与此直接对立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社会分工是商品生产存在的唯一条件。”我认为这两种典型的观点都没有为这一问题找到准确的答案,因为他们忽略了商品生产存在条件的层次。商品生产作为人类社会生产的一个特殊阶段,它具有历史和暂时的性质。究其根源,在于商品生  相似文献   

13.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起着作用。什么是价值规律?这就是指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用社会现有的标准生产条件,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生产任何一个使用价值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按它的价值进行交换。  相似文献   

14.
一、调节一般商品生产的两因素 在商品经济社会形态下,社会生产各部门间客观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这个客观存在的比例关系,力图保证各生产部门平衡发展。马克思指出:“人人都同样知道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这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在商品生产中,社会劳动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是由什么调节呢?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时指出:“诚然,不同的生产领域经常力求保持平衡,一方面因为,每一个商品生产者都必须生产一种使用价值,即满足一种特殊的社会需要,而这种需要的范围在量上是不同的,一种内在的联系把各种不同的需要量连成一个自然的体系。另一方面因为,商品的价值规律决定社会在它所支配的全部劳动时间中能够用多少时间去生产每一种特殊的商品。”在这里,马克思指出的不同生产领域经常力求保持平衡的两个方面的原因,也就是调节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各个部门之间比例关系的两种内在力量。这两种力量,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独有的,而是一般商品生产共有的。社会需要和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归全社会的劳动者公有的所有制。它的特点是:第一,生产资料和产品不归剥削阶级所有,而归劳动者所有;第二,生产资料和产品不归劳动者个人私有,而归劳动者公共所有;第三,生产资料和产品不归一部分劳动者集体所有,而归社会上全体劳动者公共所有,即归一切体力劳动者以及一切和体力劳动者相近的、不剥削人的脑力劳动者公共所有。在这里,全体劳动者是一个所有者。单个劳动者,只有在全体劳动者这个整体中,才是生产资料和产品的所有者;仅仅作为个人,单个劳动者对全民财产是不能行使所有权的。  相似文献   

16.
商品经济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这一经济形式曾经为不同的生产方式服务过。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将长期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实践证明,商品经济对于调节生产者的利益关系,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发展社会分工和协作,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劳动的节约,改进产品的使用价值(包括质量、花色、品种)等许多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探讨一下商品经济形式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和为什么有这些作用?对于我们克服某些传统观点的束缚和影响,正确认识和充分利用商品生产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服务,是很必要的。本文仅就商品内在矛盾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一、社会主义不存在剩余劳动,而是存在劳动剩余把被剥削劳动者的活劳动区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是马克思首先提出的.他说,资本主义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再生产自己劳动力的价值所耗费的劳动称为必要劳动.“这种劳动对工人来说所以必要,是因为它不以他的劳动的社会形式为转移.”“工人超出必要劳动的界限做工的时间,虽然耗费工人的劳动,耗费劳动力,但并不为工人形成任何价值.这段时间形成剩余价值,……我把……这段时间内耗费的劳动称为剩余劳动.”(《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3卷第242—243页.以下凡引自该全集的,均只注明卷数、页码)又说,“资本并没有发明剩余劳动.凡是在社会上一部分人享有生产资料垄断权的地方,劳动者,无论是自由的或不自由的,都必须在维持自身生活所必需的劳动时间以外,追加超额的劳动时间来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生产生活资料.”“使……奴隶社会和雇佣劳动的社会区别开来的,只是从直接生产者身上,劳动者身上,榨取这种剩余劳动的形式.”(同上,第263、244页)马克思阐明了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严谨的科学含义;阐明了剩余劳动的阶级内容,以及它存在的客观经济条件和不同表现形式,明确指出它是在阶级对立社会里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超过维持劳  相似文献   

18.
第一章 商业的起源和发展 一、商业的起源 商业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又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变化的历史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以商品交换、商品流通、商品生产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的。而商品交换、商品流通和商品生产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是社会分工和私何制。 商业不从事生产,不创造产品和价值,它通过媒介商品交换,可使生产者免除辛劳和风险,可拓展市场,可加速流通、降低费用支出,缩短流通时间,还可参与生产、指导生产、调控生产,并瓦解自然经济。商业从生产中分离出来是历史的一个进步。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论述,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论述启迪 过去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的理论论述,一般都是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学说为根据。马克思在1868年7月11日致路·库格曼的信中指出:“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各种不同的和一定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方式,这是不言而喻的。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正是这些产品的交换价值。”他在信中明确指出:“资产阶级社会的症结正是在于对生产自始就不存在有意识的社会调节。合理的东西和自然必需的东西都只是作为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数而实现。”1987年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也指出:“一旦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的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根据上述引证我们得出三点认识。  相似文献   

20.
庄三舵在《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关于所有制问题的几点思考》中指出,有人担心非公有制经济地位比重的上升会把我国社会主义引向歧途。其实,我国农村目前除少量基础设施等属于公有外,其他农业生产资料均属农民私有,农业也由农民自己投资、经营,土地承包实际上具有租赁的性质,但这一切并没有将农村经济引向邪路,而是把农民从饥饿中解放出来,创造了中国农村经济在一大二公时没有的奇迹。商品经济存在的前提之一是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只有在不同的所有者之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商品交换和市场竞争,从而形成真正的市场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