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围绕"补习教育"体系对于学校教育和家庭的影响,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有着激烈的争论。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发现,补习教育的支持者往往是自由主义者,他们普遍坚持家长拥有对子女的教育选择权;而补习教育的反对者则往往是教育机会平等的支持者,认为补习教育使得家长陷入"囚徒困境",并对教育机会平等分布产生影响。而实证研究的成果无疑对于收敛两者间的争论富有效果。补习教育是否应该进行,会受到关于补习教育效果和代价的实证研究成果的影响。最后,文章还探讨了补习教育研究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生及家长的补习需求决定了补习教育的市场。当补习教育的需求旺盛时,必然刺激补习教育市场的发展。通过分析湘潭市中小学生的补习需求,了解目前补习教育的需求动机及原因,为建立健康和谐的补习教育提供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关于补习教育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益膨胀的补习班可能阻碍课改的深入实施,但补习教育的红火更多是人们对课程改革不理解的结果,因此很难通过排除它促进课程改革。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补习教育有其逻辑上的合理性,家长、补习教师双方围绕不乏优点的补习教育构成了一个稳定的供需系统,客观分析这个系统才可能更有效地解决补习教育的负面问题。  相似文献   

4.
课外补习又称"影子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在学校教育之外,参加的有关文化课或艺术方面的辅导或培训,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基于社会学的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审视发现,学历社会的社会环境因素、课外补习本身具有的促进社会分层与流动的功能以及家长和学生对文化资本的追求是促使补习教育滋生发展的主要原因。课外补习教育的盲目发展可能产生激化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矛盾以及加剧社会不平等的再生产等社会效应。鉴于此,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引导教师和家长树立理性教育观;另一方面,需实施政策调控,抑制补习教育再生产社会不平等的现象,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补习教育不陌生也不可忽视,补习教育在家庭教育支出中占一定比例。而政府往往对补习教育进行管制并不提倡。但补习教育活动却一天天蓬勃起来。为全面认识补习教育以制定有效的教育政策,我们有必要探究如下问题:补习教育到底有没有市场,人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补习教育?城乡间地区间补习教育有无差异?政府应如何调整对待补习教育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近代职业补习教育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简要介绍民国时期职业补习教育研究著作的出版情况之后,对民国学者关于职业补习教育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认为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职业补习教育是一种怎样的教育,为什么要办理职业补习教育;如何设置并组织职业补习教育的教育教学;职业补习教育采取哪种入学制度,如何加强与职业界之联络。他们丰富的理论见解对今天的教育发展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沈光烈先生是我国早期对职业补习教育论述最多的人,他关于职业补习教育的意义,职业补习教育的需要,职业补习教育的内容,职业补习学校的教材,职业补习教育的师资,职业补习学校的学生管理,职业补习教育的具体操作等方面的论述,对当前的职业教育仍然具有启发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补习教育购买者、提供者和教育产品构成一个稳定的补习教育系统,网络可以从这3个方面对补习教育作出一定的补充和规范。相关案例说明,基于网络的补习教育是促进补习教育和谐发展的一种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9.
补习教育被称为"影子教育",伴随着正规教育而生。近年来,很多人从补习教育中尝到了其带来的巨大利益,闽地区的补习教育越来越泛滥。调查显示,闽地区的补习班及补习教育存在较多弊端,因此,针对闽地区补习教育的特点,从资金、经营、监管等角度,对闽地区的补习教育现状和营销前瞻性进行深入探讨思考。  相似文献   

10.
补习教育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种教育现象,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从结构功能理论视角可以全面客观地认识补习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能够对补习教育相伴而生的问题进行科学统筹。  相似文献   

11.
“家园共育”是将家庭、家长与幼儿园、幼师,一开始通过互联网等形式,紧密联系起来,使得二者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家园共育”无疑是新世纪以来幼儿教育的一次重大创新突破契机,它并不是简单的网站形式,还包含了制度化的园长接待日、日常化的幼师家访、例行化的家长入园活动及优质化的后勤服务管理等基本内容,具有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及培养价值观与责任感等三大方面的优势.然而,时下“家园共育”还要继续克服自身“家”、“园”之间的双向互动不足、信息共享不充分的软肋,最终使得家长与幼师之间信息共享、互相学习,以更加全面地培养幼儿成才成人.  相似文献   

12.
《普罗登报告》最先提出"教育优先发展区"的建议,报告认为一旦确定"优先发展区",政府就应该采取措施为其提供特别帮助,包括增拨资源、资助贫困落后儿童、改善师生比例等,这对当时英国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对我国发展西北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借鉴意义为:设立农村专项基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高教师入职标准,重视教师培训;提高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增加家园合作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择校热"现象是目前遍布全国各地,并且"愈演愈烈",而在"择校热"背后所反映出的是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不公平"的问题,其核心在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因此本文意在从教育资源分配与"教育公平"的关系来分析"择校热"现象背后的"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本质,并提出为树立"教育公平"旗帜的一些针对性建议与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4.
"替代父母关系"是当代现象学派代表人物范梅南提出的新型教育概念,也是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教学关系的进一步理解。"替代父母关系"的提出有其特殊的背景,而教师成为"替代父母"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替代父母关系"思想对我国教育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家庭“三生教育”是“三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对待生命、生存、生活的态度和方式,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家庭“三生教育”中,要对孩子进行生命的可贵、来源和归属的教育,提升生命质量和价值的教育,以及生存能力和生存本领和社会的责任感的教育,等等。此外,还要加强家庭“三生教育”的管理和指导,帮助家长要树立科学教子的思想,充分发挥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伴随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出现了"留校儿童"以及伴随离异家庭出现了"单亲儿童",这部分农村孩子和父母或父母中一方相分离,父母的缺位导致孩子家庭教育非常薄弱甚至缺失。采取改革户籍制度、给农民工以公平待遇和增加对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因地制宜地布局农村中小学、完善学校教育补偿制度等措施建立农村社区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为广大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的家庭教育,是一种“家长判定式”家庭教育,即家庭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家长陈旧教育观念与儿童成长规律不适应的矛盾”.通过对学前儿童成长综合因素解析,倡导建立“关爱+适度教育”相结合的家庭教育模式来化解这一矛盾.在开展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中重视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最大化地提高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8.
留守儿童已成为我国很多家长的心头之痛,成为我们的社会之痛,民族之痛,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一大顽疾,引起了社会各界及学校的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其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都面临着许多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故土到城市务工,大批农村孩子脱离父母的直接监护,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少亲情的关怀,在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形势十分严峻。根据十堰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解决十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留守儿童的概念应该定义为:因为母亲长期外出打工而留在农村生活和就学的未成年人。“留守状态”可以分为“励志型”、“平常型”、“困苦型”和“颓废型”,这四种类型对留守儿童具有极不相同的影响;留守儿童的特征应作为制定教育策略的主要依据之一;应该把“留守状态”当作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让它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加强在学习方法和生活自理方法方面的指导、提高家长学校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及有计划地为学生创设同伴交流场景等应是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