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思想既指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对文化力量的看法、观点及理论体系,也包括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对文化力量的认识和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化动力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生活世界的现实场景为依据,充分表达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促进社会主体能动力量的发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愿景。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文化动力思想的主要内容、表达方式,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深刻的启迪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是实现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提质增效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包含教师话语语境的融合、教师话语内容的统合、教师话语方式的合用三个向度。从教师话语语境的融合向度看,可通过教学话语语境历史与现实的弥合、课程话语语境显性与隐性的结合、个人话语语境宏观与微观的重合来实现;从教师话语内容的统合向度看,可通过教学话语内容事实与价值的共生、课程话语内容学术与政治的共在、个人话语内容理论与生活的共存来实现;从教师话语方式的合用向度看,可通过教学话语方式刚性与柔性的并济、课程话语方式单一与多样的并蓄、个人话语方式有形与有态的并融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创新理论实现了有关社会发展动力的这两方面重要思想的整合,揭示了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从事一切实践活动的基础。生产实践反映了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实践关系和实践水平,而生产实践的发展水平又是通过生产力发展的状况表现出来的。因此,肯定了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与肯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但是,…  相似文献   

4.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来源,是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内在根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向度,确立科学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服务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溯源正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而同时全面依法治国在战略布局、全面推进、系统执行上又丰富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推动其不断地时代化、中国化。文章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宏大背景下,结合当代中国法学理论现状和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形势要求,以“现时代向度”视角切入,系统探讨新时代新征程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的时代化创新。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教育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作为提出并实践可持续发展的先行地区,北欧国家积极探索生态文明教育模式,主要体现在动因、内容、实践三个维度。在动因维度,生态文明教育是北欧国家实施绿色立国战略的基石、推动教育绿色转型的依托、满足公民绿色需要的抓手。在内容维度,北欧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主要包括生态认知、生态技能、生态伦理和生态消费等方面,旨在全面提升公民的生态文明素养。在实践维度,北欧国家制定并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战略、建立并完善生态文明教育机构、构建并执行生态文明教育法律、推广并运用生态文明教育技术,开创了颇具特色的北欧生态文明教育道路。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把握时代发展和现实变革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守正出新和创造性发展,从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上推动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纵深发展。引领时代发展潮流,指导现实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归。习近平立足中国实际和世界大势,不断深化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方法等内涵意蕴,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精神特质和理论品格,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实践变革,使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更具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整合向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需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问题进行新的审视和梳理,进一步明确创新的立足点和价值性,为推进改革提供理性根据和方向。从发展的意义上看,现阶段创新应进行整合,它包括理念整合、功能整合和机制整合。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基于生命融合性和生命对等性的原则,将生态学与美学深度契合,使之成为生态美学的基本要义。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平等,突破"人类中心主义"桎梏的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基本向度进行解读和解构,寻求和践行生态美学的创新理路,对重新定位人在自然、文化、社会中的位置,具有现实意义,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的重要旨归。  相似文献   

10.
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一种主体精神、自由精神、探索精神、改革精神、理想精神和求实精神.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创新精神.这不仅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过程和基本观点中,而且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和当代形态中.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处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它紧扣时代发展的新趋势,作出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新概括,提出了执政党执政规律的新思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它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是当代最新、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态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具体表现在:邓小平同志明确地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形成了邓小平发展理论;江泽民同志作出了“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论断,形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理论体系;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则进一步明确地提出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民族法制思想是一个开放的科学的民族法学理论体系,并具有非常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指导当代中国民族法治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实现其中国化,而且也能够使其中国化.鉴于此,对马克思主义民族法制思想中国化的价值、理论渊源和路径进行研究,以此把握马克思主义民族法制理念,弘扬时代民族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维,提出创新的理论思维概念,提升党成熟的标志,提出培养创新理论思维能力的科学方法。并运用创新的理论思维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中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形成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至关重要,研究方法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作者创造性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进行“动态研究”,这是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的重大创新。“动态研究”有利于揭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趋势,有利于论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是全球学理论的先驱者,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对全球化问题作过科学预见和深刻论述。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学者开始着手对此问题进行研究,而马克思主义者对全球化、特别是全球性问题研究起步较晚。社会主义国家的学者只有加大对全球学的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全球化的本质,趋利避害,使社会主义国家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思想是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重要哲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科学思想,列宁、毛泽东做出了理论新贡献。邓小平则正确处理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老祖宗”与“新情况”的关系问题,在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同时,也将“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认识论思想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文本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的重要性,通过开展文本研究,矫正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的误读、误解、误用,准确全面地展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真实思想面貌,揭示它的当代价值和意义,全面提升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水平.文章对如何在中国开展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语文教师应通过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培养想象思维并用积极评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精神动力。但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念相互涤荡,马克思主义"无用论"沉渣泛起,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很大的冲击。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与人的思想境界也有很大的关系,境界的提升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认知前提。试从境界的视域对马克思主义无用论展开批判,同时提出通过加强学习,进行世界观的改造和培育世界观与人生观统一的社会机制的对策,来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