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下,构建职业教育数字教材评价指标体系是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要求的需要、评价数字教材适应性的需要、探索智慧教学模式的需要和规范教材更新的需要。基于注重评价标准的科学性、体现评价主体的多样性、注重评价指标的创新性、体现评价过程的灵活性的四大原则,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由版权合规性等4个否决性指标,教材内容等3个一级指标,科学性等7个二级指标,教育规律性等16个三级指标组成的职业教育数字教材评价指标体系,并得出“教材合规是评价基点”“教材内容是评价重点”“教材设计与技术应用是评价难点”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课程.教材.教法》2016,(9):107-113
国外教材评价以先进的评价理念、坚实的理论基础、科学的评价指标为基本特征,表现出评价主体涵盖范围逐步扩大、评价内容由注重文本分析到开始关注使用过程、评价方法由重视理论思辨到注重实证研究、评价工具越来越重视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应用等发展趋势。应该从以下方面改进我国教材评价工作:理念先行,以先进的理念指导教材评价实践;理论支撑,夯实教材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基础;具体可操作,构建科学有效的教材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怎样实现公平、公正,已经是高等院校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项难题,其中战略目标不明确、指标体系单一化、考核方法不公正、注重近期目标而忽视长远目标等问题最为突出,文章主要通过将成功引入企业绩效考核的"平衡计分卡"考核指标体系应用到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中,实现了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改革进行探讨.建立高校教师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确定,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绩效评价,并以福建F学院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教师工作生活质量评价指标是观测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特征的标准或尺度。建立科学、完备的教师工作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不仅是实施教师工作生活质量评价工作的重要前提,还是诊断与提升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然而,目前教师工作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评价指标概念界定模糊,指标类型设置不尽合理,指标数目确立较为随意,评价指标体系缺乏针对性、前瞻性等方面。为此,我们需要厘清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内涵与外延、注重研究基础与方法创新,注重"本土化"指标体系研制,加强评价指标顶层设计、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重视评价指标更新与发展,从而为教师工作生活质量评价提供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5.
建立综合评价教材质量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模糊评价方法(Fuzzy)得到对教材质量综合评价的量化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评价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指标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学科知识为核心,忽视对实际能力、学习情感、态度的综合考查;评价方法多采用纸笔考试,过于注重量化;评价技术落后,过于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等。教育评价的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  相似文献   

7.
闫慧颖 《考试周刊》2011,(63):24-25
确定高职英语校本教材评价指标体系。对提高校本教材质量、丰富教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尝试构建了以学习内容维度、教材表现力维度及价值维度为一级指标的高职英语校本教材评价指标体系,并从构建意义、构建原则、指标框架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教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应坚持几项高职教育原则;指标体系设计了编写队伍、内容质量、出版质量、特色与创新、使用者评价等5项一级指标和16项二级指标;评价指标设置有创新,评价标准符合高职教学特点,教材评价主体的人员结构要求符合高职特色。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课程评价过分注重评价的甄别与奖惩功能,忽视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过分关注评价的结果,忽视了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评价;过分注重量化和传统的纸笔测验法,评价方法比较单一,而缺少新的评价思想和新的评价方法;评价主体过于单一,而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等。我国高校课程评价改革的趋向是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教育评价在教育工作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评价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观在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指标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实际能力、学习态度的综合考查;评价方法多采用纸笔考试,过于注重量化;评价技术落后,过于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等。教育评价的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  相似文献   

11.
教材建设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系统,包括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与物质保障。进入新时代,我国着力构建教材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党对教材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政治保障;明晰权责统一、运转高效的教材治理结构,健全组织保障;建立系统规范、科学有效的教材建设制度,完善制度保障;调动教材建设主体积极性,强化经费与物质保障。面向未来,围绕高质量建设目标,建立健全彰显中国特色、适应新时代要求、促进学生发展的教材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必须坚持强化教材意识形态正确导向,强化地方和高校的主体意识与责任,分类制定教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教材质量督查和责任追究制度,重点优化教材编写和审查环节,健全教材向教学转化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至今,比较文学教材建设成绩斐然,为新时期比较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石,与此同时,也不可否认这些教材当中存在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那么,何谓优秀的比较文学教材?对此,本文试从三个方面予以解析:一、优秀的比较文学教材应当内容丰富,体例完备;二、优秀的比较文学教材应当例证充分,表述畅晓;三、优秀的比较文学教材应当彰显中国特色,努力开拓创新。思考比较文学教材的评价标准,目的是为了以往昔为鉴,为当今的比较文学教材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的教材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而目前职业教育教材存在的许多不足和问题,教材建设总体上落后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应充分认识到教材建设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研究教材建设的评价体系,比如教育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教材建设就需要有创新并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专业课程教材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涛  吴敬兵 《培训与研究》2007,24(8):104-106
教材质量是教学质量和学术科研水平的综合反映,因此国内外学者在教材质量评价研究方面开展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本文在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建立专业课程教材质量评价系统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并从教者和学者的认识方位设计了专业课程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大学语文》教材与文化是一对关系颇为密切的价值共同体,是一种天然的关系性存在。当代《大学语文》教材的定位是由"实体性"、"关系性"到"建构性"的转变。《大学语文》教材与文化之间的逻辑理路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一种双向建构性关系。这种双向建构性关系是文化不断地建构教材,教材不断地建构文化,教材与文化呈整合方向发展,其价值追求是提高大学生主体的品格素质与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徐涵 《比较教育研究》2018,40(4):101-107
教材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它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为谁培养的问题.职业教育最为发达的德国,具有丰富的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与管理经验,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教材编写以相关的教育标准、教育计划及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教材审核以州的学校法及教材审定规章为法律准绳,明确教材审核的基本条件及审核方法,确保教材质量.我国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与管理应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建设,尽快出台具体可操作的职业教育教材管理办法,加强意识形态和教育科学领域的教材管理,实行中等职业学校教材免费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应该被理解为文化建构的动态过程,必须在文本、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开放性和平等的对话关系。而文本和教师的开放性,是决定语文课程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只有将文本理解为“一个开放的生产过程,教师不只是学习的组织者,更应该是创生文本的自我开放之主体”,才使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程建设和学生的素质培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石鸥  石玉 《教育研究》2012,(4):92-97
教科书作为国家意志、民族文化、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最直接的载体。教科书是读者最多、最特殊、最被读者信赖甚至依赖、最耗费读者精力和时间、对读者影响最深远的文本。教科书具有教诲性、阅读的特殊性、文本结构的整体性和文本实现的非连续性、读者的两极性及文本构建的标准性等特征。教科书的这些独特性质要求教科书建设要精选并编制教科书内容、提升教科书的可读性和可教性、注重对课程标准的研读等。  相似文献   

19.
教材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性要件,建设教育强国,教材体系必须强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材建设体制机制取得长足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教材建设的国家事权在新一轮制度创新中不断巩固和强化,在坚持党对教材建设的全面领导、教材政治性与科学性审查、教材编写组织与管理体系、教材建设工作体系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我国教材建设体制机制进入新时代。实现从“教材大国”向“教材强国”的转变,必须坚定教材建设的制度自信,推进教材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使教材建设体制机制更加科学、高效、成熟。  相似文献   

20.
数字教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材发展的新方向,是因应数字时代知识观念变革与学习方式转变的必然举措。进入数字时代,人类知识从“内容”向“管道”转变,知识的流动性、自组织、索引性要求教材形态从“纸本呈现”转向“在线编织”,彰显知识空间意蕴、突出知识互文关系、注重知识非连续性。突破单学科体系,以资源整合建构知识空间、聚焦关键性概念,以节点凸显编制知识网络、注重导航式学习,以索引导向推进知识探险是数字教材编制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