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与越剧结缘,开始也是因为生活所迫。当时我觉得学戏能够自立,能够挣钱,过上好生活。不过,后来在社会历史变迁中,我跟越剧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遵从父亲教导,从小自立1922年,我出生在浙江嵊县杜山村。我有一个很好的父亲,他是农村教师,是我非常尊敬的人。我六、七岁的时候他教导我要自立,跟我说"自立"就是不靠爹不靠娘,将来结婚了不靠丈夫,靠自己,靠自己要有文化,要有自立的本事,这就叫自立。但父亲反对我学戏,说自立不是去学戏,要去学戏就不认我这个女儿。后来我还是不顾父亲  相似文献   

2.
我这次参与《石头开花》之《信任》这个单元,演一个妇女主任兼会计,同时还有自己的家具厂,挺有趣的一个角色.出演这个角色让我有非常不一样的体会,原来以为要去演一个扶贫戏了,做好了去吃苦的准备.没想到一到江苏宿迁,我看导演一直在挠头说,哎呀,去哪儿拍呀,到处都那么好看,到处都修得那么漂亮.当时我们整个制片团队,大家都在说,没...  相似文献   

3.
昨晚看了人艺小剧场的《切·格瓦拉》。我应该有充分理由不看这戏。除了我在这里发表过的看法,还有网上读者在此发表的观剧感想。足以让人判断猜想这戏的成色了?在我,还有一个小原因:这个剧组的制作人大段地偷用我的文章,私自挪入造势长稿,以他们的口气发表在报上的时候,竟然懒得变一变主语,用我揉人家集体话语,楞就这么生生地贴在一起。假如,死去的格瓦拉,在剁去双手之后,继续任人宰割。我,至少该保持一点生之孤傲?我去看了戏。我本是去人艺大剧场看《风月无边》。(李渔。戏班子。女戏子。当是表达  相似文献   

4.
难忘的告别演出 借调濮存昕来演的《秦皇父子》是我导的最后一个戏。为什么最后一个戏是这个呢?因为到了1987年的时候,那年我60岁,办了离休手续。我也不想再拖下去了,虽然他们有的人拖了几年.可我还是在1987年整整60岁的时候办了离休手续。到这时。就只剩下一个《茶馆》有时候还演,这个剧组不能不去,大家也都回去了,  相似文献   

5.
中国芯     
求学 还记得在伯克利的时候,我经常去著名的摩尔定律的创始人鲍勃·摩尔捐献的会议室里开会.每次去那听一些半导体方面报告,我都会想到半导体集成电路是硅谷这个名字的来源.虽然过去学的知识都是在物理领域,可是在硅谷,我感受更多的是硅技术和信息技术最前沿的冲击.这时候,我想也许我应该转系.就找到了我的老师,目前是我们中星微电子的董事.他在伯克利教了很多年书,从来没有接纳过来自物理系的学生.  相似文献   

6.
说编辑思想     
看了一次白戏,第三天去开座谈会,当然不免要白说一通。那天开始是几位专家发言。专家们有板有眼,头头是道,总而言之,这个戏一改之后,原先的味道没有了,诗意少了,雅韵少了,有负于这个剧种的声望,一句话,就是改得不成功。其实,从一个普通的观众来看,我觉得改得非常成功。成功在什么地方呢?第一是好看,热闹。一个人花几十元钱,花二三个钟点去看一场戏,总欢喜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去娱乐娱乐,不是去接受什么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7.
用心去"看"     
2009年4月15日,接到报社领导的命令,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到四川地震灾区采访.拍什么?到哪里去拍?更关键是怎么拍?一年过去了,我不能去碰触那些刚刚开始愈合的心灵伤疤.用心去"看",用心去感受,是我这次采访的最大感受.  相似文献   

8.
作家要体验生活,记者也应该体验生活。感受体验采访法,就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亲自深入到采访的事实当中去,以亲身的体验、动情的感受去获得素材的一种采访方法。记者的头脑应是一部感受器,它不仅应以观察、分析、综合的理性思维方式去工作,而且还要以近乎非理性的情感思维去感受时代、生活和事实。这样才能全方位的捞取素材。《人民日报》著名记者艾丰同志曾说过:“在我的记者生活中,也曾遇见过各式各样的采访。我想,不管他们多么不同,都可以分成这样两类:一类,外界的情况通过我的眼、耳、鼻、舌、身,进入我的大脑,然后通过我的手写出来报道出  相似文献   

9.
让我撤退     
从小,最恨大人玩这个把戏:“看谁最先跑到我这儿来,我就把这个给谁!”不管他手里的东西是我多么垂涎三尺的,闻听此言,我都会立马站住,冷眼旁观同伴们的小短腿倒换得比风车还快,去抢到了战利品。  相似文献   

10.
从小喜爱文学,便比较爱看书,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什么书都看,什么文章都读.但读书有个坏习惯,不太爱记作者的名字,除非同一作者的文章读的多了或者某篇文章让我有特别的感受,便会用心去留意作者.记住彭荆风这个名字,缘于<春城晚报>,报上经常登载彭先生的一些随笔和散文,如<失乐园的缺撼>、<昆明的邮市>等等,这些文章文笔清新、自然,仿佛在与读者面对面的交谈,而且往往在很短的文章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1.
这里所说的“戏”,指戏剧中戏剧冲突和情节所具有的尖锐、激烈或曲折的特性。冲突越尖锐、激烈,情节越曲折、戏剧性就越强。幕前戏一般指通过人物的行动把故事、矛盾、情节等表现出来,展示给观众,让观众通过视觉感受去体味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幕后戏一般是通过剧中人物的对话或讲述把一些故事、矛盾、情节表达出来,观众通过听觉感受对剧中人讲述的内容产生联想,从而推动剧情的发展。幕前戏给人直观的视觉冲击,幕后戏给人以心理的思维空间。幕前戏经常靠幕后戏助其“一臂之力”,幕后戏往往给幕前戏“推波助澜”。如果把幕…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界》2002,(1):28-28,23
前年底,有幸到边陲某地去参加一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安排与会者去作一次文化参观考察.大家莫不欢呼雀跃."你是哪个图书馆的?""你去过那里游览吗?""我是××馆的,还是这个地方的人,可是以前没有去过这些地方观光."……这样的事经常发生在我们的生活里.  相似文献   

13.
我小的时候农村基本上没什么文艺生活,皮影戏是农村的一个重要文艺活动。当时在我们斜桥有很多皮影戏班子,养蚕季节会演蚕花戏、结婚时会演暖房戏、小孩子满月要演满月戏,几乎天天都有皮影戏看。只要不上学,我就去看皮影戏,每次看完皮影戏回到家中,都会用捡的香烟壳子剪出皮影人物,再缝起  相似文献   

14.
我1980年开始为报社写稿。6年多来在首都各报刊、电台上发表了400多篇消息、通讯等稿件。回忆所走过的路,我突出的感受,就是只有常登“三宝殿”,才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来. 具体地说要常登以下三个“殿”: 第一个是“基层群众殿”。意思就是要植根于群众之中,坚持经常到基层单位,到群众中去。因为很多线索都是在无意中发现的。我去年完成的3篇人物通讯,都是在和职工座谈中捕捉到的.如刊在《北京科技报》上面的通讯,“八十年代新愚公”就是这样写出来的.我们总公司有色矿地处怀柔县山区,交通不便,条件艰苦,机关去的人少。一天快下班时,我碰到了该矿矿长,他说他要乘车回矿,我觉得这个机会不能错过,赶紧给家里打个电话,就和这个矿长一同到矿上去了.到了矿里,我吃完饭,就去和工人们聊天。这时我看到院里一位左臂  相似文献   

15.
从离开大学校门,我就走上了新闻记者的岗位,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十九年。十九来,我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一个新闻采编专业的行家里手,有11篇稿件成为新闻精品,荣获河北省新闻奖一等奖。这其中最大的感受就是,头脑中有了精品意识,才会以完善的机制去激励,以优化的思维去策划、以精品的标准去要求,这样才能写出数量多、质量优精品稿件。  相似文献   

16.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我自小的梦想就是当记者.而今,当这个职业理想初步实现的时候,我感到的却是更加沉重的东西--压力、挑战和责任. 回味实现梦想的历程,有自己的不断努力、各种各样的机遇,更有一路上多少前行者的帮助.这些珍贵的经历和感受,加上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激情,也许正是应对未来更多压力和挑战的勇气所在.  相似文献   

17.
《全国新书目》2013,(9):70-71
我们成了一台戏志英不断写信给我,催我和慧兰到保山同他相会。他似乎忘了我们没有军用通行证就不能离开大理。最后,我决定到宋将军的公馆(滇西战线的总指挥官),请他为我和慧兰二人发放到保山去的通行证。不知怎么的,我对向这些高级中国官员求情总觉得畏缩不前。我最好的衣服都已经藏放在了保山——这些衣服在遭受轰炸后的抢劫中被偷走。那时候,我只准备在昆明住上几个  相似文献   

18.
50多年前在上海老西门中华大戏院附近总是出现一个小男孩,他常常盯着琳琅满目的电影广告流连忘返,他多想进去看一看啊!可是他家里没有钱。后来这个戏院一位善良的老职工让小男孩每个星期日来帮助分发电影说明书,只要不是客满,发完了就可进去看电影,就这样男孩走进了电影院,从此迷上了电影,这个小男孩就是我。  相似文献   

19.
我的这次危险的经历发生在去约翰内斯堡南部黑人居住区的路上.当时与我同车前往的是两位南非记者:一个黑人、一个白人.我们去那个地区采访最近发生的这个国家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罢工运动.我是作为外交使团的成员来到南非的.对于这个我以前从未到过的美丽而又神秘的国度.我并不知道是否应避免到一些危险的地区去.  相似文献   

20.
最近去西安,在朝阳剧场看秦腔荒诞戏《潘金莲》,偶遇一平素不大爱看戏的朋友。问他,为何对戏忽然有了兴趣?答曰:这出戏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不得不来看看啊! 他的话,使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一本书、一部电影、一篇小说、一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