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对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是“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审视人的历史主体性的产物,是对人的存在、价值和全面自由发展的科学认识,以及由此而内化为实践主体的理想、信念、情感和道德”,核心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思想是马克思在主义对人类命运关怀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的社会发展主体意识;二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最终价值诉求;三是人的发展是历史的过程,不能脱离特定的客观现实。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3.
高中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塑造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了解人类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一、高中学生人文精神塑造的重要性1.让生活具有良好的规则,使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社会生产的高效运转与人们生活的和谐幸福,必须以良好的人文精神做依托。良好的人文精神有助于建立社会生活的良好规则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体系,既强调了科学精神,尊重客观规律,又体现了人文精神,重视人的价值、要求和全面发展,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这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文精神是一个复杂而模糊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的文化系统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在数字信息时代,人的自由时间大量增加、能力极大提高、社会关系全面丰富、自由个性得到全面发展,都是数字时代人文精神的充分彰显。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语境出发,探析虚拟网络空间中存在的人文精神及元素,揭示出虚拟技术的终极价值在于其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以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一、人文精神:新课程理念的内在追求在人类教育实践的历史进程中,教育价值的选择贯穿其中,教育史其实就是一部对教育价值进行选择和追求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其科学性或学术性和人文性双重维度上饱受质疑,这不仅仅是由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本真的误读,同时也是由于教材式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人文精神的严重忽视和宣传式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重论断、轻论证所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首先建立了科学的人学理论,进而带来了人文精神的划时代的变革。基于彻底的实践精神和彻底的批判精神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首先实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自觉统一和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主体地位,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人文精神以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追求的终极目的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人文精神的实质,就是关于做人的思考,其核心是如何做人、如何做事。高职院校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重视人文精神教育。因为人文精神教育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是发展人性,完善人格的过程,它在使学生丰富和发展个人人格的同时,也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主要缺陷是对人及人的精神的忽视。高职教育只见“职业”不见人,致使高职院校人文精神贫乏,人文精神生态恶化,师生人文素质下降,从而危及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要发展创新,就应回归教育的本质,贯彻人文精神。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应该从教育目的、人才标准、课程体系、教师素养及校园文化创新等方面强化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观和人文观的统一。它既肯定科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又注重人类创造历史的伟大活动,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和人文观统一的进一步体现,要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1.
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本质应该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说起,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在此还原成一种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西方文化的一个分支,理所当然秉赋西方文化的核心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融合问题,在这融合的过程中,引发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目前中国状况的反思.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目前中国各自的情况来看,连同中国化的历史和现实土壤,马克思主义之中国化本质还有很多现实的问题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12.
面对社会的转型,只有同时具备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人才能成为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命运具有终极关怀的人。大学历史地肩负起培养这样的人的使命,在完成这个使命过程中,“两课”教学成了一个重要阵地.它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与人文精神教育,促进他们以科学的、开放的心态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以实事求是的精神面对祖国传统文化,从而实现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人文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人文精神具有内在统一性。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文化视野,就是要以人的发展为目标,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人文价值,重点在课程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化过程中,寻求理论逻辑与生命成长逻辑的一致性,寻求理论的抽象性与生动的生命体验的融合性,在关注学生的生存与生命的状态、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和生命价值中实现课程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统一。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文化视野的拓展,需要教师自身在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的认识、对理论教学观念的认识上都应有一个大的突破,把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精神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4.
一、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涵 1.人文精神与历史教育的关系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它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15.
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高中历史教学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一、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涵义什么是人文精神?简单地说,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什么是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尊重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古代先哲在探讨人的价值和人的权利中初步形成了人文思想,这些思想经后人的不断提炼、补充和升华,形成了民族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本位的文化精神,其核心是求善。要求尊重人、尊重人的权利,以实现人的价值为最高目标。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的人文精神,是对传统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文精神是以关注人为核心,以全人类文明进步为参照体的思想状态,是历史演进的实践与心灵的产物.在科教兴国的今天,在高职教育中充分发挥和拓展人文精神的特殊价值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拓展人文精神,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以人为本,增强大学生自觉的主体意识;二、注重全面教育,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三、集思广益,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关系的揭示,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对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性,科学精神是科学研究中的人文精神,提倡科学精神是对人文精神,乃至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9.
人文精神即指一个人对待自我、他人、自然和社会的态度。人文精神培养可以为学生的一生提供四个支柱:学知、学做、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赋人文精神培养于英语教学,是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之一。  相似文献   

20.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把人文精神教育作为总的教学目标,人文精神已经成为历史课程标准的核心精神,在人文精神指导下,历史教学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发展。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应如何发挥其教育的功能,肩负起弘扬人文精神的历史重任,又怎样才能把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于历史教育的过程中,这是我们每一位历史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