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闻记者》2012,(9):18
虽然《纽约时报》网站收费政策曾经在公司内外引发了争议,但现在看来,这项战略似乎收到了成效,其数字订阅用户有望在2014年初超过印刷版。《纽约时报》数字版的订阅用户已经超过53万,从而推动了发行收入的持续增长。由于该报的广告收入不断萎缩,因此这一成就无异于雪中送炭。  相似文献   

2.
随着西方越来越多的报纸网络版加入到付费的行列,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模式,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2011年3月28日,《纽约时报》正式启动网站"付费墙",具体收费策略是,订阅用户可以在任何你想用的设备上"全面免费获得《纽约时报》的新闻、信息和观点";非订阅用户,每月可以免费浏览20篇文章,一旦超过限额,就只有签约成为电子订阅读者才能继续浏览。用户  相似文献   

3.
个体记者与Patreon网站 对于支持新闻付费订阅的出版商来说,这是一个令人陶醉和振奋的时刻.2016年,《纽约时报》的网上付费读者增加了50多万,数字订阅收入比上年增加了17%.《华盛顿邮报》则宣布它的数字订阅收入在2016年翻了一番.《华尔街日报》的报告中也显示其网上付费订阅用户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传媒资讯     
《新闻前哨》2014,(10):6-6
美国报纸设网页版付费墙 据人民网:2011年,《纽约时报》效仿英国《金融时报》,率先在美国报纸竖起"付费墙",用数字订阅挑战大众一直以来认为互联网内容应该免费的思维。"付费墙"确实发挥了作用。2013年5月,纽约时报公司宣布该报已拥有约70万数字订阅用户,为报纸创造了上亿美元的营收,并且仍在增长。据纽约时报公司今年第一季度财报,《纽约时报》在出版物上每损失2美元,数字业务就能替它挣回3美元。  相似文献   

5.
美国大选后一条关于媒体的新闻很有意思,称“特朗普当选后美国主流传统媒体订阅量飙升”:据CNBC独家报道,《纽约时报》CEO马克·汤姆森称,2016年11月8日大选日至11月26日,他们的新闻产品净增付费订阅量约为13.2万,达到惊人的1 0倍同期增长率.事实上,特朗普当选后,《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等主流大报的订阅量都持续大幅飙升.《洛杉矶时报》在选举周期间,付费数字订阅用户增长了61%;《华尔街日报》也在大选后第二天,新订户增长300%.  相似文献   

6.
《青年记者》2012,(20):5
据美国发行核查局最新统计,美国报纸发行量已止住下跌趋势,主要得益于建立"付费墙"。《纽约时报》包含数字订阅在内,发行量一年内增加了73%,其中数字订阅户达到80万,已超过纸报订户的78万。根据披露的数据显示,美国全国报纸在工作日的发行量微涨了0.7%,而周末的发行量则大幅上涨了5%。从美国发行量审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数字收费战略的确帮助报纸走出了发行量持续走低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付费墙"要不要留漏洞? 实际上,"付费墙"并非《纽约时报》的首创,传统媒体在其网站中实行"付费墙"模式早已有之.1997年,《华尔街日报》率先实施在线付费阅读,最初采用的收费方式是对网站所有内容进行收费,后来改用分类内容的付费墙模式.10年内,《华尔街日报》网站注册用户超过了100万.截至2011年9月,其数字版付费订户已经超过53.7万.同样,《经济学人》杂志也采取了类似模式,而它的数据更加夸张:25%选择订阅网络版、25%选择订阅纸质版,剩下的50%选择两者都订.  相似文献   

8.
目前,《纽约时报》正跟一家叫做Key Wee的公司合作,从社交媒体上发现和吸引目标读者。这家公司的核心理念是——与其花钱向所有用户推送订阅广告,更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在成千上亿的社交媒体用户中找到那些真正对《纽约时报》内容感兴趣、可能愿意掏钱订阅的那几百万人。他们是怎么操作的?请看方可成的解读。  相似文献   

9.
辜晓进 《青年记者》2021,(1):107-108
疫情促更多报刊进入付费墙10万+俱乐部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新闻媒体的付费阅读量大幅增加,目前已有24家报刊的纯数字付费订阅量突破10 万,总在线订阅用户超过 2000 万.  相似文献   

10.
辜晓进 《青年记者》2023,(23):116-117
<正>《纽约时报》订户过千万,非新闻产品唱主角《纽约时报》11月8日宣布,其数字端发行量突破1000万。事实上,该报一年前的总发行量就已突破1000万了,但这次是纯数字付费订阅量,而且统计非常严格。例如,某读者付费订阅该报“体育”和“游戏”两种数字产品,却只能算一个订户。数字订阅已构成该报的基本商业模式,而模式的成功,取决于该报多元化的“打包”策略。该报高管称,他们现在已经停止推广纯新闻产品,读者们被引导到包括美食、游戏、体育、电商、音频播客等在内的数字产品系列。目前打包订阅者占该报数字订户的38%,  相似文献   

11.
马克·汤普森2012年担任纽约时报首席执行官(CEO)以来,一直主导该报的发展战略和全球运营。在他的领导下,纽约时报数字版订阅人数从50万增加到了400万。本文为2020年1月17日,国际新闻媒体联合会执行委员会主席马克?查理诺对马克·汤普森的在线专访实录,来自44个国家的327位参会嘉宾也进行了在线提问。  相似文献   

12.
刘沫潇 《青年记者》2022,(15):100-101
全球知名付费墙软件研发公司皮亚诺发布的《2022媒体订阅表现基准报告》表明,数字订阅并非一劳永逸,而是一场持续征程,用户的每一步转化可能都需要媒体付出相应努力。为了提升订阅用户转化率,降低订阅用户流失率,媒体需要了解用户转化的时间、设备和渠道,把握好注册用户这一付费订阅的潜力群体,并与订阅用户保持密切的沟通与互动。  相似文献   

13.
对自己以网络形式发布的内容产品直接收费,是传统纸媒梦寐以求的事情.<纽约时报>早在2005年5月就曾经对此作出尝试.当时,<纽约时报>将评论和专栏作家文章作为"时报精选"(Time Select),要求没有订阅<纽约时报>纸质版的读者支付每年49.95美金的订阅费在线阅读(已经订阅了<纽约时报>和集团所属的<国际先驱论坛>纸质版的读者可以免费浏览).  相似文献   

14.
<正>"Times Reader是一套可以给人真实阅读体验的新闻软件产品,它可以调整到各种尺寸的数字终端上显示,使用简单方便,功能实用,可以借助互联网随时更新内容。"2007年3月27日,在美国颇具影响力的新闻类周刊——《纽约时报》向市场推出了一款新的可供订阅的产品——"Times Reader",引起业界极大关注。据《纽约时报》产品部副经理Rob Larson  相似文献   

15.
资讯     
《新闻前哨》2014,(3):6-6
《纽约时报》网络版改版时隔八年,《纽约时报》网络版再次改版,引发了整个新闻行业的广泛关注.该公司数字产品和服务执行副总裁丹尼斯.沃伦表示,《纽约时报》已经对内页和主页进行了改版.并重新设计各个板块,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清晰和更具互动性的体验虽然新版页面仍然保留了印刷版报纸的部分感觉.  相似文献   

16.
报业转型     
《青年记者》2012,(25):8
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内报业广告收入持续下滑,报业经营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国外,纽约时报的订阅收入持续增长并首次超过广告收入,给报业的经营增添了一抹亮色,让支持报业数字化转型的人更有了底气。面向未来,中国报业的出路何在?新的经营  相似文献   

17.
《纽约时报》曾在2017年发布2020计划报告书,提出未来三年的发展计划,其中数字化发展是此项计划的重中之重,提出在2020年前推出更多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数字业务收入增长一倍。毫无疑问,《纽约时报》一系列的数字化建设离不开其强大的数字技术支持,《纽约时报》在数字技术领域一直在新闻行业处于领跑位置。本文归纳了《纽约时报》的先进数字技术,并从中探索对我国新闻行业数字化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纽约时报》对数字化转型的探索1.收费模式创新:付费墙。1996年1月,《纽约时报》建立网站NYTimes.com,开启其在线阅读时代。2005年,该网站推出"时报精选"收费服务,以7.95美元包月或者49.95美元包年的方式对优质内容进行收费。2011年3月28日,《纽约时报》以付费墙的模式再次尝试收费模式。印刷订户的费用是每周12.1美元,此类用户可免费进行数字访问。针对纯网络用户则采取收费与限量阅读相结合的方式:用户通过电脑、移  相似文献   

19.
微信自从发布至今,用了4年多的时间成长为国内最大的超级APP,全球拥有超过11亿用户,月活跃用户超过5亿.公众号作为微信的特色项目,以其强大的互动性和丰富性,给微信增添了生命力.微信5.0版本中,公众号被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给用户更多的选择空间.然而,“腾讯新闻”公众号并不属于订阅号或服务号的范畴,而是作为一个内置插件,直接显示在好友消息列表之中,每天群发2条消息.另外,其聊天界面底部也没有自定义菜单的项目,这些都与订阅号和服务号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胡泳 《传媒》2012,(6):54-56
据2011年6月美国市场研究公司ComScore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5月份《赫芬顿邮报》的月独立用户访问量首次超过《纽约时报》,这对《赫芬顿邮报》而言实属一大壮举。美国在线的员工布拉德·加林豪斯在Twitter上写道——"6年战胜了100年",意思是《赫芬顿邮报》用6年时间超越了拥有100年历史的老字号《纽约时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