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文丽 《文教资料》2011,(12):27-28
韦勒克对比较文学学科作出了重大贡献,对该学科的方法也有自己的见解。作者对韦勒克的贡献加以评述和肯定,同时对他的局限之处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关于比较文学的“定义”,学术界说法不一。美国学者亨利·雷马克认为: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和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①亨利·雷马克指出了比较文学的最主要特征是某国文学与其他国家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他把比较文学界定为“一国文学与另~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这是…  相似文献   

3.
<正> 朱光潜素以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名世。在他汪洋浩瀚的七百余万言的著译中,没有一部专门谈比较文学理论的专著,也没有一篇他自称为比较文学的文章,他甚至绝少使用“比较文学”这个词,但是,他却是当代中国公认的最重要的比较文学家之一。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编纂的首部《中国比较文学年鉴》(1986),称他为“中国比较文学事业的开拓者”。新近出版的《中西比较文学手册》,将他作为杰出的比较文学家予以介绍。几乎所有描述我国比较文学发展概况的论著,都认为他对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作家大都和外国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茅盾是和外国文学关系特别密切的大作家之一。茅盾是从翻译外国文学作品、评介外国文艺思潮和传播世界文坛信息开始文学活动的,在稍后进行的文学创作中,又深受外国文学的影响。从特定意义上说,没有外国文学的影响就没有茅盾。在考察茅盾和外国文学的关系时,人们常常注目于他和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左拉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作家的联系,却往往忽视这位中国现实主义大师和比利时象征主义戏剧泰斗梅特林克之间的不解之缘。本文试就茅盾早期对梅特林克的翻译评介以及梅特林克对茅盾文学思想与创作的影响等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以求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5.
比较文学是19世纪末产生于西方的一门文艺学学科,是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研究.它最初的任务,是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的彼此影响和相互关系。这种崇尚实证、重视考据的研究方法,被称为“影响研究”,运用这一方法的主要是法国学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学派堀起.他们认为,比较文学应通过研究各国文  相似文献   

6.
浙江桐乡乌镇观前街有一所坐北朝南四开间二进的楼房。一八九六年七月四日,中国现代文学巨匠茅盾同志就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一九三二年,茅盾又在楼房后面盖起了三间日本式平房。这就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茅盾故居”。一九八二年二月底,桐乡县人民政府决定对茅盾故居进行全面整修。三月上旬,我们桐乡县征集茅盾文物办公室给叶圣陶先生写信,请他为茅盾故居题字。  相似文献   

7.
茅盾与翻译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茅盾的名字和鲁迅、郭沫若连在一起,被誉为我国以“五四”为标志的新文学的三大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们几十年的文学活动,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作出了具有各自特色的卓绝贡献。 茅盾从事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工作,主要在早期,即大约从1916年至1925年之间。这段时间他的文学活动,一是从事文艺理论的建设和文艺批评,一是研究和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他说:“……二十年代,我不曾写作,全力从事欧洲文学作品的研究与翻译,  相似文献   

8.
比较文学是一门仅有一百多年历史,但却发展非常迅速的新学科。它不等同于古而有之的比较方法。首先,“它是一种前景,一种观点,一种坚定的从国际角度从事文学研究的设想。”也就是说,它是逐渐打破了民族文学的孤立状态,不断破除了狭隘的民族观念的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是一种自觉的比较意识。第二,就方法而论,比较文学中的“比较”也有特定的内涵,即它只限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学比较,而不包括一个民族文化系统之内的比较。第三,比较文学中的“比较”贯穿在整个研究的始终,已不再是一种一般的方法,而具有学科的性质。总之,比较文学是把世界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把各国文学置于这  相似文献   

9.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一生中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有关比较文学方面的论述十分丰富。这些论述发展了他的比较文学观,推动了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鲁迅一生学习、研究、翻译、介绍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尤其对十九世纪所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十分熟悉。他十分推崇浪漫主义作家拜伦、雪莱、雨果、海涅、普希金、莱蒙托夫、密获凯维支和裴多菲等人,也非常喜爱果戈理、契河夫、显克微支等现实主义作家,将他们那种富有反抗精神的文艺思想和创作介绍给中国人民。1907年鲁迅写下了第一篇富有比较文学特色的论文《摩罗诗…  相似文献   

10.
茅盾与乌镇     
画面:黎明,曙光洒遍朝气氤氲的杭嘉湖平原。 熙熙攘攘的乌镇街道。繁荣的早市。 轮船码头,汽笛声声。 解说:浙江省桐乡县乌镇是杭嘉湖平原上的一个水乡古镇。她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茅盾的故乡,是茅盾出生和度过童年,少年时代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茅盾与翻译     
商务印书馆提供的译业条件,1917年至1927年茅盾译业的第一阶段,视界宽广、兼收并蓄的翻译方针,对写实主义的客观介绍和主观倾向,在20世纪30年代的'翻译年'中,茅盾的翻译理论和批评,翻译价值论。  相似文献   

12.
自然主义对茅盾小说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既表现在创作前的准备过程——对现实生活观照与把握的视角和素材的收集与整理上,也表现在创作过程中的创作心态与创作思路上。更具体表现在作品“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上。正是这种影响,使茅盾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风姿别具。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于1904年发表的《尼采与叔本华》等文,业已带有比较研究之性质,而鲁迅于1907年发表的《摩罗诗力说》,才是典型的比较文学论文。《摩》文中已涉及到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等诸多比较文学领域。自觉的比较文学意识贯穿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及许多杂文中,从而形成了鲁迅自己的比较文学思想体系。鲁迅以自己宏富精深的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起着开辟与奠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慧娟 《天中学刊》2012,27(5):71-74
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比较文学从复兴走向繁荣,这其中离不开乐黛云等先驱者披荆斩棘的探索与奋斗。与王国维境界说相呼应,乐黛云的比较文学之路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的探索期、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期和2000年至今的成熟期。乐黛云的比较文学之路既是她个人学术研究的求索历程,也折射出中国比较文学30年来的曲折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周作人的文学观迄今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然而,他对比较文学的许多重要观点却还未被发掘。周作人“异中有同,同中求异”的比较方法、尊重文化多元的胸怀以及“和而不同”的比较文学观对中国比较文学作出了不容小觑的贡献,极具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比较文学的观念出发改革外国文学课程,有助于达到本科与硕士两个阶段专业知识的自然衔接,有助于增强课程本身的时代性与学术性,以解决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译本介绍、借鉴比较文学研究成果、更新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教学探索,可以提升文学史课的理论性,培养学生的世界文学眼光。  相似文献   

17.
文学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比较文学离不开比较文化。随着文学研究向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比较文学学科独特的跨文化研究性质也促使其向比较文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前期的中国作家与比较文学结缘的,鲁迅是极为重要的一人.他不但从中外文化比较入手提出了自己的基本思想,而且始终以比较的眼光看待各种文化现象以及自己所从事的各种文化活动.本文主要从西方哲学、文学两个方面对鲁迅的影响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相对主义有很长久的历史,它虽没有统一完整的理论形式,但作为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原则,它很早以来就表现于某些哲学体系,并被广泛利用于历史学、伦理学、美学和自然科学之中.“相对”和“绝对”是反映事物性质的两个不同方面的哲学范畴.一般说来,“相对”指有条件的、暂时的、有比较关系的、有限的;“绝对”指无条件的、永恒的、无需比较的、在各种情况下都适用的.相对主义强调现实的变动性、不稳定性、否定事物的确定性,只承认人类认识的主观形式和对历史条件的依赖性,而不承认可能的客观真理和事物的客观规律性;在对待事物或认识过程中存在矛盾时,相对主义只重视矛盾双方的转化和相互过渡,而对矛盾双方的界限及其区别和对立则较少注意  相似文献   

20.
比较文学课程教学方法有待于不断探索和创新。"比较"思维的形成和练习、"换位"思考的锻炼和培养、宏观视角的形成和把握、"体悟式"思维和方法的开掘等四个角度是比较文学教学工作中应该把握的重心,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