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现场测试是其重要环节。本试图通过对2000年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研究,提出“国民体质监测现场测试管理”的概念,旨在形成一种模式,为今后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现场测试是其重要环节。本文试图通过对 2 0 0 0年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研究 ,提出“国民体质监测现场测试管理”的概念 ,旨在形成一种模式 ,为今后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通过归纳整理分析国内外体质研究的现状,经比较得出国民体质的研究在国内外都较多,且国家相对比较重视,相比之下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国民体质研究较早且研究相对成熟;我国国民体质监测开展相对较晚但发展前景较好,实际操作与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且体质监测指标存在不足之处;我国国民体质状况呈现下降中转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试述国民体质测定服务工作中的咨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体质测定工作中,测定是基础,评价是关键,咨询是核心.笔者根据近几年参加国民体质测定服务工作以及时万余名受测者进行面对面咨询的切身体会和经验总结,对咨询的作用、咨询人员需具备的知识和素质、咨询的原则、现场咨询的要求与技巧等进行了论述,以期对更好地开展国民体质测定服务工作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国家体育总局2019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通知为研究视角,通过研究2000-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的工作方案及其相关内容,结合历年各地市测试和统计分析经验,总结出新形势下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趋势,预测测试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以便开展测试时带着这些问题去工作,找到相应的应对措施,为即将开展的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解析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体质监测的目的和重要性:在于全面了解国家国民体质的真实状况。如何确保其监测工作及数据的真实可靠,是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一重大课题。现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中仍存在一些诸如测定项目与指标的科学性、可取性,器材的先进、可靠性,组织工作与环境对监测工作的影响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至使其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体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监测工作分析报告的可信度和对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指导等。本人就参与该项工作的具体测定、督导和验收中所发现和注意到的一些问题,特提出一些对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建议、探讨和商榷意见,试图能使该项工作能得以不断完善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唤起全体国民关注自己的体质,通过科学健身,不断地增强全民族的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在全体国民中推广国民体质测定。鉴于中国的国情和历史的积淀,推广国民体质测定还有一些无形的阻力,需要我们用创造性的工作来开拓工作的新局面。本文就当前应该采取的一些举措,阐释了自己的看法,以供有关的政府部门和各级国民体质监测站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国民体质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当采取的相应对策和建议。为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和网络,提高群众体育工作的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网络为研究个案,对国民体质监测网络系统结构、组织层次、构成要素以及运行规律等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和论证。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网络从宏观上来看就是由决策系统、操作系统和保障系统构成的国民体质监测服务体系,从微观上看,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具体体现在国民体质监测的操作系统中,由各组织层次所构成的纵向结构和各监测机构主体的技术内涵所组成的横向结构构成。报告用较为详实的调研数据论述了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网络运行在机构建设、人才队伍、技术保障、任务体系等方面运行现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据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杨赳赳  肖俊 《体育科技》2012,33(1):94-97
目前我国国民体质监测体系主要监测国民体质的总体情况和变化趋势,存在监测点过少,普及度不高的不足。根据湖南省的实际情况,有必要构建一个以地方高校为辐射点,面向各个县市的新型省级体质监测和健康促进体系,作为目前国家体质监测体系的重要扩展和补充。采用文献法对该体系进行了理论构建。结果表明:该体系提出体质监测和健康促进并行的思路,强调以建立在高校的二级体质监测和健康促进中心的主体作用。结论:该体系由三级监测网络组成,包括组织管理、体质监测、数据处理及分析、健身指导、人才培训等五大子系统。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社会变革与国民体质的关系,旨在使人们充分认识到社会变革对国民体质的影响,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  相似文献   

12.
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国民体质的影响.研究认为:人均GDP、人均纯收入、森林覆盖率、文盲率、人均食物支出、人均医疗保健支出6个因子均与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显著相关,这表明经济水平、生态环境、教育状况、膳食营养和医疗保健是影响我国国民体质的5个重要因素.国民体质的提升需要多管齐下,政府应从以上五方面努力,为国民体质增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是推动全民健身科学化进程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监测工作的成效取决于监测数据的质量,而质量控制体系是体质监测数据科学、真实的生命线,是实现全国体质监测数据代表性、科学性、有效性的基础保障。为此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在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中,根据控制论理论基础,构架和实施了纵贯4级管理体系(监测现场、地市级监测队、省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以国家国民体质监测质量控制网络平台为主要工具、2种表格为依托、3个标准为依据、3次核查为实现途径贯穿于整个质量控制过程的国民体质监测质量控制体系。该体系既提升和保障了本次体质监测的数据质量水平,又为下一阶段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质量控制经验。  相似文献   

14.
对国民体质标准评价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资料,对辽宁省测试对象进行体质评定。研究结论显示:《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应用于辽宁省时评价结果显现出明显的不合理和不平衡性;部分指标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较差。提示应该建立适合于辽宁人体质特点的区域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同时对部分指标的评价方式应该进行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对《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幼儿部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旨在完善幼儿体质测量与评价体系,使其更好地为幼儿体质健康服务。研究发现现行《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幼儿部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普及性较差、测量系统缺乏科学性、评价与反馈系统滞后、测试程序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其科学价值的体现。因此以上述4个问题为中心,从实践者的角度对其内部建构进行解读,剖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策略性建议:(1)从政策性支持、发挥幼儿园的作用、提升家长认识(发挥亲子体育的优势)方面加强幼儿体质测试的普及性;(2)科学规范测试项目以完善测量系统;(3)发挥国家的导向作用、幼儿园的中介作用以健全评价及反馈系统;(4)规范测试程序。  相似文献   

16.
国民体质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沈勋章 《体育科研》2003,24(2):51-54
从体质研究的视角,简要地综述了民族体质的过去、青少年体质研究的历程、国民体质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并站在新时期的高度对体质研究的未来进行展望。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体质与健康产生了更新、更高的认知,这对进一步开展国民体质研究提出新的工作目标。因此,体质研究也要顺应历史变革,不断地拓展学科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7.
运用体质测试和数理统计法,对《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幼儿部分)中网球掷远和立定跳远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并通过蹬力测试和拉力测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由于幼儿的投掷技术和跳跃技术掌握较差,测试结果误差较大,所以,网球掷远和立定跳远不能准确地评价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5年辽宁省国民体质监测资料,针对国民体质监测样本设计和使用中的问题加以分析研究,旨在为2010年辽宁省国民体质监测样本设计和资料分析提供参考。结果提示在对全省水平进行估计时应根据各市人口规模大小对各市样本进行加权处理,以减小估计误差;在对各市资料分析时,应注意样本不足造成的过大估计误差;在设计国民体质监测样本时,应考虑采用多种方案增加各市样本量,至少应保证重要城市的样本量;可以根据以往调研资料选择代表性最好的城市组合。同时建议辽宁省有关部门在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开始前,组织专家进行研讨,重新评估和设计辽宁省调研方案。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国民体质监测服务体系是全民健身体系的重要内容,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为基本任务,具有广泛性、系统性、多元性、公益性特征。基本构成因素包括:宣传体系、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国民体质测定体系、国民体质干预体系、国民体质仪器设备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研究对象:从13个省辖市整群随机抽样20—69岁普通居民26617人,其中,男性13335人,女性13282人;农村9470人,城市17147人,每5岁划分为1个年龄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