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既存在明显差别,又存在内在关联。从差别的角度来看,二者在概念表述形式、维护机制、调节范围等五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别;从关联的角度来看,二者在调整社会关系过程中存在着密切联系,包括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横向联系主要指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之间的互相渗透、互相制约、互相保障;纵向联系指二者在调整社会关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2.
权利与义务是道德内涵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当前我们的实践中存在忽视道德权利的倾向,存在着道德权利与义务不一致的现象,这既有历史的遗留原因,也有当前认识上的误区,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建构有效地社会运行机制来消除德福不一致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3.
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是伦理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但由于各种原因,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许多人割裂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的联系,只承认道德义务,而忽视、误解甚至否认道德权利的存在。在这些原因中,有错误观念的影响,但也和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关系的复杂性、曲折性、受动性、不确定性和非强制性等特殊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一直成为不少的哲学家和法学家广泛探讨的问题,近现代的实证法学家们提出法律与道德的不相关性,而代表自然法学派的法哲学家富勒则提出法律与道德的相关性观点,将社会的道德分为义务的道德与愿望的道德,认为义务的道德是维持社会得以正常进行而遵守的道德义务,是一种底端的要求。而愿望的道德是促使个人得以很好的发展及社会更加进步而崇尚的道德规范,属于一种高端的要求。二者有着内在的逻辑性,表现在义务的道德是愿望的道德的逻辑基础,愿望的道德以义务的道德为奠基并成为其必要性,二者共同成为了法律的内在逻辑要求,并赋予法律以内在的道德性。  相似文献   

5.
道德根源于利益 ,生成、存在于人的利益关系之中 ,不同的利益形态 (经济关系 )决定不同的道德观念和规范体系 ,决定不同的道德评价尺度。集体主义道德原则 ,内含着共同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论道德与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群 《教学与研究》2008,1(3):27-32
道德与利益之间是一个复杂的关系,但从根本上看,道德与利益是一致的.对于道德与利益关系理解的理论误区在于对个人利益在道德中的地位的理解.我们应当充分肯定个人利益在道德中的地位,同时也应看到超越个人利益的道德追求的合理性.即使是对于那些行为高尚者的超责任的道德行为,社会也应当给予某种应有的利益奖赏,从而使得高尚的道德行为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和回报.  相似文献   

7.
针对个体利益需求的多样化,阐述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作为道德建设基础的必要性及我们应如何把利益作为道德建设的基础.首先,阐述利益作为道德建设基础的必要性即道德建设本身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影响;传统"道德功利主义的影响".其次,对利益这一范畴作了明确的界定,在解释利益这一范畴的同时,又对其进行了层次上的划分.最后,论述了将利益作为道德建设基础所应注意的问题,即我们所讲的利益是个人利益、社会利益的统一,是人们经济、政治、精神利益的结合,同时不能忽视道德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义务概念是伦理学的重要范畴,也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界定义务概念应该考虑的三种关系,并据此指出了界定义务概念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德与利益的冲突凸显。正确处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明确社会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和核心,完善道德奉献和道德回报保障机制,其实质就是选择社会的核心道德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0.
试论教师的道德焦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道德焦虑是教育实践中的客观存在,是指教师预料到所临临的道德冲突或道德困境,对其所信奉的道德信条产生疑虑,而又自感没有能力作出道德选择时所产生的情绪,但以往学界对此未曾引起重视。本试从情心理学和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初步论述教师道德焦虑的理论内涵,研究意义和价值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社会,见义不为的行为屡见不鲜。见义勇为还是见义不为,拷问着每一位公民内心的良知,也关系到是否应该将违反道德义务的行为纳入犯罪的体系之内。本文将结合热点案例,重点论述一般性的道德义务属于公民自由的范畴,不宜上升为法律义务,而在一定的封闭空间内的重大道德义务则有可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  相似文献   

12.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以道德动机为基点批判幸福主义伦理学,引出了“善良意志”“道德命令”“意志自律”等概念,构筑起以德性论为核心的道德义务论体系。康德道德义务论的理论贡献及其主观性、形式性、抽象性理论局限与困境,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之进行批判改造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克服与解决。对康德道德义务论的批判改造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为我们重塑人的道德社会性本质、强化道德理念与实践的统一、发掘新型生态伦理的现实路径以及构建人类道德共同体提供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13.
道德义务长期以来一直是伦理学核心概念,其内涵及功能也是各个时代思想家争论和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实践层面,道德义务更是人类在追求美好生活理想和社会正义的过程中不懈探求的一个主题。道德义务的形成、传承,以及人类对道德义务本质的理解,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随着人类对道德本质理解的不断深化,其作为调节社会关系重要手段的功能也不断完善和强化,折射出不同时代人类价值理想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范围有扩大的趋势,重大道德义务应当成为我国不作为犯罪作为义务的来源。关键在于道德义务如何合理上升为法律义务。有限制的道德法律化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可以成为提升我国国民素质扣整体道德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要求他人行善的行为通常被看作是要求他人行使道德上无义务或非完全义务的道德绑架行为。但在一些条件下的行善行为具有完全义务的特征,它与在道德上以禁令形式出现的完全义务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且若实施对这种行善行为的强约束规定既不会不合理地侵犯他人的个人权利,也不会破坏可普遍化的道德原则标准。而当某种行善义务能够成为道德上的完全义务时,要求他人行善就并不总是构成道德上的绑架行为。  相似文献   

16.
《中国职工教育》2003,(1):21-21
宋希仁认为,人们经常说到“应当”这个词,但无论在学理上和日常生活中都经常误解“应当”——  相似文献   

17.
18.
作为道德之基础的“利益” ,并不是作为实体范畴的“利益” ,而是作为经济关系范畴的“利益”。利益不只是一定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得以确定的基础 ,同时也是个人道德得以生成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道德义务与幸福之关系是一个古老的伦理学话题,不同的哲学家、伦理学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观点甚至大相径庭。从义利之辩的视角,可以得出道德义务与幸福的功利型、义务型、双弃型和兼顾型等四种关系。和谐社会建设赋予我们用全新的观念去理解道德义务、幸福及其相互关系。道德义务与幸福相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