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敬畏成长     
魏王送给惠施和庄子一些葫芦种子让他们去种,谁种的葫芦大就奖赏谁。惠施非常用心,天天施肥、除草。庄子并不这样做,只是经常去看看。过不多久,惠施的葫芦苗一棵也没有成活,而庄子的葫芦苗却长得格外好。惠施很奇怪,请教庄子:“为什么我那么用心地栽培,  相似文献   

2.
《庄子》中有这么一个故事:惠施和庄子比种葫芦。惠施非常用心,每天施肥、除草。庄子只是有时去看看,见无异常就自顾做别的事去了。可最终惠施的葫芦苗一棵也没成活,而庄子的葫芦苗却长势很好,结出了硕果。惠施不解,就去请教庄子:"为什么我那么用心栽培却一无所获,而您从来都不曾好好管理,反而长得  相似文献   

3.
<正>一、作文教学之回归生活《庄子》中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惠施和庄子比种葫芦,惠施非常用心,每天施肥、除草。庄子只是有时去看,见无别的异常就去做别的事了。可最终惠施的葫芦苗一颗也没成活,而庄子的葫芦苗却长势很好,结出了硕果。惠施不解,就去请教庄子:"为什么我用心栽培却一无所获,而您从来都不曾好好地管理,反而长得那么  相似文献   

4.
《庄子》里面有一个故事。庄子和惠施一起种葫芦,为了能种出更大的葫芦,惠施非常用心,每天都勤快地施肥、浇水、锄草。而庄子每天只是到地里转转,看看,见没什么异常就自顾自做别的事去了,没见他施过几次肥,锄过多少草。过了不久,惠施的葫芦苗慢慢枯萎,死去。庄子的却长得格外茁壮,最后结出了大葫芦。惠施闷坏了,去问庄子:“为什么我那么用心地管它,葫芦苗却死了;  相似文献   

5.
惠施和庄子都是魏王的好朋友。一天,魏王分别送给他俩一些大葫芦的种子,对他俩说:“你们把这些种子拿去种在地里,会结出很大的葫芦。比比你俩究竟谁种的葫芦大。”为了能种出比庄子更大的葫芦,惠施非常用心,而且,每天都施肥、除草。庄子从不施肥、除草,只是到时候来看看,见没有什么异常,就顾自做别的事去了。过不多久,惠施的葫芦苗一棵也没成活。而庄子的葫芦苗却长得格外好,慢慢地,都开花结了果。惠施觉得很奇怪,就跑来请教庄子:“先生,为什么我那么用心地栽培,所有的苗都死光了,而您从来都不曾好好地管理,反而长得那么好呢?”庄子笑着答道…  相似文献   

6.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惠施和庄子比谁种的葫芦大。为了能种出比庄子更大的葫芦,惠施非常用心,每天都勤快地施肥、除草。与惠施不同的是,庄子每天去地里转转,从不施肥、除草,见没有什么异常就自顾自做别的事去了。不久,惠施的葫芦苗相继死去,而庄子的却长得格外好,最后结出了大葫芦。惠施不解,前去请教:"先生,为什么我那么用心地栽培,  相似文献   

7.
魏王送给惠施和庄子一些葫芦种子让他们去种,谁种的葫芦大就奖赏谁.惠施非常用心,天天施肥、除草.庄子并不这样做,只是经常去看看.过不多久,惠施的葫芦苗一棵也没有成活,而庄子的葫芦苗却长得格外好.惠施很奇怪.  相似文献   

8.
先讲个故事吧,是出自《庄子》的。惠施和庄子都是魏王的好朋友。一天,魏王分别送给他俩一些大葫芦的种子,对他俩说:“你们把这些种子拿去种在地里,会结出很大的葫芦。比比看,你俩究竟谁种的葫芦大,到时候我还有奖赏。”惠施和庄子都高兴地领受了,并去种在地里。为了能种出比庄子更大的葫芦,惠施非常用心,而且,每天都施肥、除草。庄子的葫芦就种在不远的地方,但他从不施肥、除草,只是到时候来看看,见没有什么异常,就顾自做别的事去了。过不多久,惠施的葫芦苗一棵一棵地相继死去,最后,一棵也没成活。而庄子的葫芦苗却长得格…  相似文献   

9.
《庄子》里面有一个故事。庄子和惠施一起种葫芦,为了能种出更大的葫芦,惠施非常用心,每天都勤快地施肥、浇水、锄草。而庄子每天只是到地里转转,看看,见没什么异常就自顾自做别的事去了,没见他施过几次  相似文献   

10.
惠施和庄子都是魏王的好朋友。一天,魏王分别送给他俩一些大葫芦的种子,对他俩说:“你们把这些种子拿去种在地里,会结出很大的葫芦。比比你俩究竟谁种的葫芦大。”为了能种出比庄子更大的葫芦,惠施非常用心,而且每天都施肥、除草。庄子从不施肥、除草,只是到时候来看看,见没有什么异常,就顾自做别的事去了。  相似文献   

11.
这是《庄子》一书中记载的一则故事。惠施和庄子比试谁种的葫芦大。为了能种出比庄子更大的葫芦,惠施非常用心,每天都勤快地施肥、浇水、除草。与惠施截然不同的是,庄子只是每天去地里转转,也不施肥、浇水、除草,见没有异常,就自顾  相似文献   

12.
把爱藏一半     
《庄子》里有个故事,惠施和庄子都是魏王的好朋友。一天,魏王分别送给他们一些大葫芦的种子,让他们都回去种在地里,谁种的葫芦大,谁就可以得到奖赏。惠施和庄子都高兴得接受了,回家后就把他们种在了地里。为了能种出比庄子更大的葫芦,惠施非常用心,而且,每天都施肥、除草。庄子的葫芦就种在不远的地方,但他从不施肥、除草,只是到时来看看,见没有什么异常,就自己做别的事去了。过了一段时间,惠施的葫芦苗一棵棵相继死去,最后,一棵也没成活。而庄子的葫芦苗却长地格外好,慢慢地,都开花结了果,而且,正如魏王所说的一样,长出的葫芦都特别大。惠…  相似文献   

13.
有这么一个故事,是出自《庄子》的。惠施和庄子都是魏王的好朋友。一天,魏王分别送给他俩一些大葫芦的种子,对他俩说:"你们把这些种子拿去种在地里,会结出很大的葫芦。比比看,你俩究竟谁种的葫芦大,到时候我还有奖赏。"惠施和庄子都高兴地把种子种在地里。为了能种出比庄子更大的葫芦,惠施非常用心,每天都施肥、除草。庄子的葫芦就种在不远的地方,但他从不施肥、除草,只是到时候来看看,见没有什么异常,就顾自做别的事去了。  相似文献   

14.
《新作文》2006,(3)
《庄子》中载:惠施获得一个大葫芦种子.种出的葫芦可容五石。但盛水却脆而不坚。破成瓢却难以装物。惠施觉得无用,就打碎了。庄子却认为有用无用关键在于人的策划,便告诉惠施一件事——  相似文献   

15.
有这么一则故事,是出自《庄子》的。惠施和庄子都是魏王的好朋友。一天,魏王分别送给他俩一些大葫芦的种子,对他俩说:“你们把这些种子拿去种在地里,会结出很大的葫芦。比比看,你俩究竟谁种的葫芦大,到时候我还有奖赏。”  相似文献   

16.
章剑和 《现代家教》2003,(10):13-14
有这么一个故事,是出自《庄子》的。’惠施和庄子都是魏王的好朋友。一天,魏王分别送给他俩一些大葫芦的种子,对他俩说:“你们把这些种子拿去种在地里,会结出很大的葫芦。比比看,你俩究竟谁种的葫芦大,到时候我还有奖赏。”  相似文献   

17.
曾读过庄子的寓言故事《庄子知鱼乐》:庄子在濠水桥上与著名的哲学家惠施一起散步。他看见鱼儿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游戏,便对身边的惠施说:“这是鱼儿的乐趣啊!”惠施不以为然地反问庄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庄子反唇相讥:“那么,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了解鱼的乐趣呢?”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  相似文献   

18.
有一次,庄子和惠施在桥上看鱼,庄子说:“鱼真是快乐啊!”惠施听后质疑他:“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庄子回答:“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呢?”惠施于是说:“是啊,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是不是知道鱼快乐;而你不是鱼,所以你也不应该知道鱼是不是快乐。”这一番辩论看似绕口令,但却名传千古,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家讲究“超脱”,认为人的心灵能够与宇宙万物相通。所以庄子认为与鱼之间的沟通是靠直觉,不需要任何概念或语言。就好像我们心情好时,看到世间万物皆有情;相反,情绪低落时,则会觉得草木同悲。而惠施则重逻辑,…  相似文献   

19.
曾读过庄子的寓言故事<庄子知鱼乐>:庄子在濠水桥上与著名的哲学家惠施一起散步.他看见鱼儿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游戏,便对身边的惠施说:"这是鱼儿的乐趣啊!"惠施不以为然地反问庄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庄子反唇相讥:"那么,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了解鱼的乐趣呢?"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  相似文献   

20.
惠施(约公元前三七○年——前三一八年)是战国时代的宋国人,作过魏国的宰相,在政治上“不法先王,不是礼义”,主张“偃兵”、“去尊”和“法治”,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惠施“逐万物而不反,注重自然科学知识,重视对天地万物的认识,在自然观上具有朴素的唯物和辨证观点。惠施又是战国时很大的“辩者”,曾与庄子作过很多辩论,批评庄子的思想是“大而无用”的主观唯心论,其学说在当时就与儒、墨、道家并列,是先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