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2》是词串形式的识字课文。课文中"球"字排在绿线内,是要求学生认识的字。复习时拿卡片随时抽查,班里学生都认识,效果不错。然而,当学到第9课《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时,学到了"求"字,问题出现了。"求"是要求会写的字。考虑到学生在认读"球"时没问题,书写"求"我便只强调了如何写才美观。课后收起学生的  相似文献   

2.
1.情景识字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教材安排中有两组识字教学内容,仔细分析这两组教材内容,不难发现它们是以场景分类的形式出现的集中识字。像“识字一”中安排了《在家里》和《操场上》,“识字二”中安排了《自选商场》、《菜园里》等课文。课堂上学生掌握了课文要求的认读字后,教师可以适当引导,让学生学一课,知一类,到生活中继续去认识更多的生字。比如,学习了《在家里》一课,学生认识了“沙发、报纸、台灯、电视机、电话机”,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把家里的家具和电器都贴上小标签,学  相似文献   

3.
《元宵节》作为第二册第一篇主体课文,除了识字教学是教学重点外,还担负着在一年级切入阅读指导、培养阅读能力的任务,这是一个难点。解决这“两点”的策略,是把这“两点”并为“一点”,即指导阅读,在读书中识字,在识字中读书。教学主要环节如下:一、听读课文———“认识”生字要求“认识”的生字,即看到后能正确地读出来,不要求抄写,更不要求默写。这一步要从课文的整体入手,通过听读课文认识所有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生字。首先教师要范读。范读要适当慢一些,让学生看清楚每一个字的形,听清楚每一个字的音。二要给学生自由试读的…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树林里》是《现代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很有情趣,尤其是第二自然段出现的几个象声词“啾啾啾、咚咚咚、卡滋卡滋、哗啦哗啦……”形象生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课文的插图是彩色的,图中的“鸟窝\树洞\天牛\毛毛虫”栩栩如生,是看图识字的好资源。可凭借教材优势,让学生愉快地识字。同时,体会到树林里各种小生命的可爱。教学目标1.认识“啾啾、咚咚、哗啦”等词语,交流孩子熟悉的象声词中的简单汉字,并引导发现构字规律;看图认识“鸟窝\树洞\天牛\毛毛虫”,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  相似文献   

5.
教材简析 安安是一年级课文《一年级》中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形象,是学生在书本上结识的第一位新朋友.编者的目的是通过创设安安会识字,能在语文课上或看电视时认识许多字的情境,让学生回忆自己是怎样识字的,并把识字的方法告诉大家.  相似文献   

6.
五年制小语二册21课,《日月潭》是一篇介绍祖国美丽河山的常识性课文。全文以“美丽”为主线,用浅显的文字描绘日月潭的湖光山色。通过本课的学习,除了要求学生学到有关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外,还要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主义教育。怎样才能达到这个要求呢?我认为除了要以识字为重点,完成规定的识字任务外,还要加强词句训练,特别要充分利用课文比喻句较多的特点,让一年级的小学生初步认识这种修辞手法。《日月潭》有四处用上了比喻。“日潭象  相似文献   

7.
安安是一年级课文《一年级》中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形象,是学生在书本上结识的第一位新朋友。编者的目的是通过创设安安会识字,能在语文课上或看电视时认识许多字的情境,让学生回忆自己是怎样识字的,并把识字的方法告诉大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林夏慧 《福建教育》2006,(11A):22-23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识字教学内容的编排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随课文识字,二是学“识字课文”识字。“识字课文”是编者借鉴传统语文教育经验和多种识字方法而精心编写的识字教材。识字课文中的词串识字,分开来看,是一个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词语:连起来读,又像一首音韵和谐的诗歌。学生学习这样的课文,既识了字,认识了事物,又可以在诵读过程中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识字和写字”的编排原则是识字分流,多认少写。写字程序安排是由易到难。这个原则是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的,也是符合儿童识字规律的。一“、识字和写字”的目标对于课标的“识字和写字”目标,我们要有一个“度”的把握。教材中要求认识的字做到:1.在课文中认识;2.在其它语言环境中认识。对只要求认识的字一般不作具体的字形分析,做到不抄写、不默写、不考试,这样做降低了要求,减轻了学生负担,至于“会写”的字的教学要求,在具体的操作上做到以下几点:1.能正确拼读,包括在课文中和其它语言环境中能拼读;2.能正确的书写,但不一定是默写。…  相似文献   

10.
《识字5》(苏教版第一册)是一篇采用“词串”形式识字的课文。课文围绕海滨景物将12个词语分成4行,隔行押韵,便于诵读记忆。每一组词表示海滨某一个地方的景物,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海滨的美丽富饶。课文配有相应的图画,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词串所表现的事物,使识字、识词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在识字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 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时可充分利用插图、词串和生字之间的联系,把识字和认识事物、识字和读词串、识字和写字紧密结合起来,紧紧抓住“看图”、“读词串”“识字”这3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看看、读读、玩玩、写写的方式来学习课文。 一、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看看” 看插图识字,是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本课插图精美、形象生动,词串和图画相得益彰,水  相似文献   

11.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首要任务 ,致力于再生和利用识字资源对于转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低年级语文课程具有重要意义。1 整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一个主攻方向应当是整合识字资源 ,简化记忆单元。在教学中对识字资源的认识并不局限于学一篇课文就一个个想办法解决课后这十来个汉字 ,也不拘囿于课后汉字的编排顺序自一至十地依序认字 ,而是依据课文一些特征 ,并以这种特征为主要线索 ,整理学段中要求认识的和低年级学生能够认识的汉字将其归类 ,再统一到课文的语境中去。如教学《比尾巴》这篇课文 ,课后列出了“比”、“尾”…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认识400个常用汉字。在“学期总课时量减少,课文数量增多,课文变长,生字量激增”的情况下,在“汉字学习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这一规律的指导下,在“学生之间有差异性”这一现实因素的制约下,教师的识字教学很难做到让学生“一步到位”。“一步”到不了位,其中的大部分字又不要求书写,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第四册归类识字(一)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周美娟二年级是小学阶段识字是最多的年级,要完成大量的识字任务,单靠看图学文和讲读课文是难以做到的。因此,课本编排了“归类识字”的课型。教学“归类识字”除让学生认识一定数量的字外,还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两次执教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雷雨》的数学设计,由于前后的理念不同,设计的教学环节也不同。后一次教学关注“字理”与“形象”相结合,较前一次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此可见,抽象识字,“形象化呈现”,符合全脑潜能开发原理;科学识字,“重字理导学”,遵循学生认知建构规律;培育情趣,“形象”与“字理”双翅让生活识字大增效。  相似文献   

15.
教材简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第一册《识字6》是一组以“现代化大城市”为中心的词语串,其横行又是以“文化设施”、“城市绿化”、“城市建筑”、“交通设施”为归类概念整合而成的“模块”。运用这种形式来识字,不但可以十分便捷地让学生掌握那些需要他们识记的汉字,而且能够为今后的阅读和写作做好必要的准备。与以前的识字课文有所不同的是《识字6》每一排最后的词语都是三个字,这种形式的“词串”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七言诗的韵味,更能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课文配以相应的图画,形象地描绘了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的成就,图…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标学会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塞“、“着”:借助形声字构字特点重点识记“茅”、“恭”,强化对已学生字“庐”的认识;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课后第三题的词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激发浓厚的识字兴趣,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识字、写字对于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但是如今的小学生教材中的识字量增加了很多,每篇课文都会要求学生识字八九个甚至会达到十几个,这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但是对于刚刚接触识字教学的小学生来说任务量过大,而且大多数字形复杂,既难记又容易忘记。长此以往,小学生不认识的字越来越多,教师也会感到劳累。下面以《比尾巴》课文为例论述趣味识字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一、课内外相结合,适度迁移识字、写字方法 在教学《清澈的湖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7课)中的“眼睛”这两个字时,我努力激发学生认识生字的兴趣,进行适度的迁移,拓展学生识字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一、识字、写字教材与教学四年级上册的识字都是随课文安排。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学生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而且课文中的生字都有注音,所以完成认字的任务主要靠学生自学自查,教师可在学生自学自查的基础上作适当检查,并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所附选读课文中的生字均未注音,为的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独立识字能力,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解决。要求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进行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把写字的任务妥善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内学生…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的一年级语文教科书加强了整合性,使学生的阅读时间提前,同时,也使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呈现了“早、多、杂”的特点。“早”是指学生在拼音学习中就要认识70个常用字;“多”是指识字量大,一年级学生就要识字950个,是以往一年级识字量的两倍多;“杂”是指在学生识字的过程中,缺乏从易到难的有序性,大量的识字是随课文学习进行的,虽然编者尽量考虑了从易到难的顺序,但还是有不少生字学生要先学合体字,再学组成该字的独体字。鉴于以上三点,识字就成了一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然而,识字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重点,非突破不可。如何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