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时,发动学生展开情感诵读、发挥想象联想、说说心中感受,为学生创设多种体验机会。教学实践证明,用一个"情"字展开教学设计,切准了学生学习思维,教学设计发动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3.
在文艺作品中,虚与实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发挥着独特的艺术作用。兹结合课文作一浅谈。首先,人物刻画的虚实。人物出场,其外貌可实可虚,而虚写有时则更能创造出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汉乐府《陌上桑》中对罗敷的描绘即是如此。诗中只写了她的服饰及人们的观感:“头上倭堕髻,  相似文献   

4.
5.
统编教材选入了不少红色经典(革命传统教育)课文,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文本的背景、情节、空白等方面,通过问题导学,引导学生和文本深入对话,有效落实语文要素,用革命传统文化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一、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尊重学生个性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七册《在大海中永生》记叙了伟人邓小平的不朽功绩,表达了人民对伟人深深的怀念和悲痛之情。小学生年龄很小,对当时的情景知之甚少,对于课文中人们的怀念和悲痛之情难以理解。要使学生的情感和文章的意境相融合,达到人与文的情感相通,可以以“情”为主线贯穿始终,分三步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8.
杭小兵 《广西教育》2012,(37):68-69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文章的题目,能够领略到文章的神韵。有的课文题目体现了文章的体裁,有的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蕴含了作者的丰富感情。因此,题目往往是解读课文内容的关键。那么,应该怎样抓住课文标题进行教学呢?一、借题质疑问难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质疑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师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工具性、人文性、情感性的统一,而情感性是其根本特质,语文如果离开了情感,就失去了生命活力。“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刘勰《丈心雕龙·情采》)古人作诗也提倡“根情、苗言、花声、实义”(白居易《与元九书》)。可见,情乃文之根,在整个教学中,情感体验是语文课堂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材编排:课文、习作、练习,课文占比重最大。现以《拉萨的天空》一课为例,谈谈语文教师如何简约教学流程,由问题导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一、抛出大问题,学会感知任何作品都是一个整体。阅读自然应从作品的整体出  相似文献   

11.
所谓“变形”,就是指:作品中出现的艺术形象,改变了对象原形的自然形态。经过“变形”的艺术形象,往往能够更典型、更集中、更鲜明、更深刻地表现对象本身。下面,试从五个方面加以举例分析。 1.外貌“变形”在鲁迅小说《药》中,有这样  相似文献   

12.
汤玲 《云南教育》2005,(31):36-3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中,应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索溪峪的“野”》是一篇优美散文,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理解“野”,即课文所写的绮丽景观纯系天造地设,没有丝毫的人工雕琢,不带人间烟火味,这才让人感到“野”性十足,美得动人,趣在其中,激发了人们的潜在之情。  相似文献   

13.
一、从语文课本的删选说起:堵还是疏? 最近新编的小学课本剔除了《牛郎织女》,因为专家担心它催生早恋;有专家提出初中应当将《出师表》撤出课本,因为它“对没有完全辨别能力的初中生来讲,容易形成‘愚忠’思想,不利于形成科学的军事观,甚至不利于形成‘止战息兵’的观念”。最近北京新编的高中教材,删除了《阿Q正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15.
英语课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有些英语教师从应试角度考虑,忽视英语课文教学。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在英语课文教学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总结,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希望给一线英语教师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6.
虚假的课文     
我先要具体地分析一篇小学课文。诗体课文《信》,载于上海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课本上册,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没有署作者名字,据教材末页编者后记,应为编写者自创。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有效教学,高效课堂,必须进行语文教学的本位回归——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这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一条精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路径。怎样有效地“读”才能使学生理解课文呢?我们不妨分三步进行: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已经成为定论。但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又是如何处理两主关系的呢?尤其是教师的主导作用究竟发挥到什么火候,作用如何?似乎  相似文献   

20.
【教例】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在大海中永生》第3自然段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