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量关系是从一类有共同规律的数学问题中总结出来的,它揭示某些数量之间的本质联系,是构成问题的根本要素。学生对数量关系把握和运用的实际水平,不仅能够反映他们对数学认识和理解的状况,而且还能够反映他们思维水平的抽象程度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新课  相似文献   

2.
陈群英 《生活教育》2014,(13):63-64
本文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量关系不仅是数学问题的主心骨,而且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只有了解并掌握基本分析综合的方法,积累并延伸基本的数量关系和结构,才能使学生快速准确地形成解题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解决问题”教学中,不少教师关注情境的创设,关注.信息的搜集,而数量关系的分析被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数量关系的训练是机械训练,与新课程“解决问题”教学的理念相违背,应该抛弃。其实,新教材中并没有完全忽视数量关系的教学,只是摒弃了死记硬背,重视情境的创设,重视素材的现实性和趣味性,强调知识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问题解决"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多数教师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过多关注对问题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而忽视对数量关系的运用,从而导致学生无法进行有效思考,缺乏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不能正确形成解题策略。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数量关系的运用,从构建数量关系到活用数量关系,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对学生的培养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注意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其中的关键:一是编出高质量的教材;二是大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马云鹏 《湖南教育》2004,(23):19-21
一、解决问题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1.问题与解决问题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问题是指有意识地寻求某一适当的途径,以便达到一个被清楚地意识到但又不能立即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1.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例如,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教材选用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喂鸡”这一生活场景。为了让学生在自主观察的基础上,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我在教材的呈现形式上做了适当的调整,以动画的形式将小女孩喂鸡这一生活活动展现给孩子们,让学生通过观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画面内容,并根据图意和有关数量关系,提出了多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分析关系,明思路,培养思维的逻辑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渠道之一。因为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引导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分析,都是按照一定的逻辑程序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从解决数学问题的认知过程来看,学生要先在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再通过模型的建构掌握数量关系。模型的建构是区分学生水平的环节,教师应在教学稍复杂的数量关系时,结合基本数量关系和常见数量关系建构等量关系模型,帮助学生抓住问题本质,进而建构解决问题的模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数量关系是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石。教师应注重低年级教学中数量关系的渗透,注重题意的表述,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学会分析简单的数量关系,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最终使学生能根据生活情境和实际经验在头脑中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模型。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获得数学思想方法,而且还可以获得未来进一步学习和适应生活的必要技能。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精心准备和挖掘隐藏在具体数学问题背后的数学解题思想、方法和模式,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技巧和解题技能,进而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是一门非常基础的学科,数学为学好其 他学科奠定基础。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习数学的理论 知识,更要具备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 数学的初衷不仅仅是应试,更是为了学以致用,来解决生活中 遇到的问题。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明确要求将解决问 题能力作为学生的重点培养项目。本文针对在数学教学中培 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现状、意义、策略进行具体分析,以供更 多的数学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复合数量关系问题是指含两种或两种以上数量关系的问题。要能正确而熟练地解决此类问题,需要有敏锐的数量关系分析能力,能对多个数量进行正确取舍,并准确把握数量间的对应性,在多个数量及多种数量关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而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传授技能(从问题入手、从条件入手等),让学生找“切入点”。怎样做才能即不走老路,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4.
一年级的“解决问题”涉及加、减两种运算,教学难点是厘清数量关系。为了攻克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题意、动作演示数量关系、画图标注重难点、给算式编题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掌握数量关系,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冀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源,给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供了载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运用教材,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训练学生活学活用,开放教学空间,重视学生反思交流,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6.
张志谋 《成才之路》2011,(10):73-73
通过小学数学学习,要使学生能够初步学会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以及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因此,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表格问题是对现实问题情境的高度抽象概括,表格问题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问题中抽象出相同的数量关系,并且容易发现不同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在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初始阶段安排表格问题的学习,一方面为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题目里的已知信息和问题,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为后续学会用列表法描述函数关系打下基础。在表格问题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学状况怎样呢?  相似文献   

18.
郑桂英 《考试周刊》2012,(61):64-64
数学是锻炼学生思维的体操。它的真正组成部分是问题和问题的解,而问题解决则是数学的心脏。所以说数学学习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应当以问题教学为主线,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激发其内驱力为动力,以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为目的展开教学。一、创设问题情境学数学的关键就是解数学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创设生动有趣、难易适中、讲求实效、自行探讨等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问题解决的思维场景,把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从问题情境中抽取出新的数学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以下“四性”。  相似文献   

19.
20.
与计算学习不同,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不是靠强化记忆和反复练习培养出来的。它需要培养学生学会整理信息,学会分析数量关系,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