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云丰 《考试周刊》2012,(88):54-54
教材简析:《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五年级小语上的一篇文包诗,“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此类课文的教学应根据“文包诗”课文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中一种特殊的教学内容,它既不同于一般课文,又不同于诗歌。它文中有诗,“诗”是“文”的故事中心和思想升华,“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因此,此类课文的教学应根据“文包诗”课文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创造,是为了降低学诗的难度,来帮助学生学习。文包诗,顾名思义,内核是诗,把诗和文对照起来,在对照中提供给孩子资源,也让孩子发现文和诗之间的联系,这也是教材的资源。所以,我首先思考的是,如果从阅读教学的角度来说,如何上出文包诗的特点来。文包诗怎么教呢?它的核心应该是诗,由诗人文,最后还要回到诗,这是这一类课文教学的一般模式。笔者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时候,试图通过教学,给学生一把走进文包诗的钥匙。  相似文献   

4.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中一种特殊的教学内容,是根据诗的创作背景和经历编写成的生动活泼、语言优美的故事,即“文”是由“诗”演化而来。这类课文,有的是全诗照引,诗文共融;有的是凸现名句,写出场景,文章中包含诗句,故名“文包诗”。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其主阵地仍然在课堂,核心仍然是课堂上的文本阅读教学。然而在现行的中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大语文观念的提出和第二课堂的引入,导致部分教师对文本阅读的作用和价值认识不足,或漠视文本,或远离文本。这就使得语文课堂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一些误区。下面就新课改下素质教育倡导的“主体性”、“个性”、“创造性”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正>苏教版现行教材中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文体,叫"文包诗"。顾名思义,即以鲜活生动的文字将诗人创作诗歌时的动机缘由、心境情感等相关因素体现在文字中,最后将古诗在文本中水到渠成地展现出来。这种独特的文本体裁有着其自身独特的价值,切不可以传统统一的模式进行教学。那该如何教才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呢?一、文包诗的价值阐释文包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唯有对作者创作的目的和过程有了通透的了解和把握,才能真正厘清文包诗存在  相似文献   

7.
苏教版现行教材中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文体,叫“文包诗”。顾名思义,即以鲜活生动的文字将诗人创作诗歌时的动机缘由、心境情感等相关因素体现在文字中,最后将古诗在文本中水到渠成地展现出来。这种独特的文本体裁有着其自身独特的价值,切不可以传统统一的模式进行教学。那该如何教才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呢?  相似文献   

8.
冯丽媛 《教师》2013,(30):54-55
“文包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教材编写者独创的课型,这类课文的显著特征就是:将一首小学生较难理解的古诗包含在一篇浅显易懂的短文中。“文包诗”课文的教学,不同于一般课文的教学,它需要借助短文研读古诗,领悟诗的丰富内涵,接受美的熏陶;同时还需要“诗”“文”互照,寻找诗与文的内在联系,了解古诗的来龙去脉,感悟古诗的丰富内涵,以进一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并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文道统一”是语文教科书选文秉持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我国传统语文教育中的宝贵经验。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小学语文教材以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双线并行为基本理念,其中语文要素即所谓的“文”,人文主题即所谓的“道”,在不同的文本中二者又有所侧重。红色经典作品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有着特殊育人意义的文本类型,应坚持“文道统一”。在教学中要做到“文道统一”,需要结合字词句段整体学习,需要结合听说读写基本能力教学,需要结合单元语文要素教学。  相似文献   

10.
"文包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新的课文类型,即将古诗根据诗的创作背景或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成一个个故事,将"诗"包含在"文"中.由此看来,文包诗是课程的创新,对于良好开展苏教版语文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从多元化视角来看,文包诗并不是非常合理的,其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将从多元化视角出发,对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文包诗"予以审视.  相似文献   

11.
"文包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新的课文类型,即将古诗根据诗的创作背景或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成一个个故事,将"诗"包含在"文"中。由此看来,文包诗是课程的创新,对于良好开展苏教版语文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从多元化视角来看,文包诗并不是非常合理的,其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将从多元化视角出发,对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文包诗"予以审视。  相似文献   

12.
磨课历程 一、备课——千呼万唤始出来《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为了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我首先在网上浏览了很多相关资料,体会了第六届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温儒敏教授、崔峦理事长的报告精神……然后围绕“文包诗体裁的文章什么是主要的?是文还是诗?这类文章,应该怎么教?教文还是教诗?它们的联系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文包诗"是"文"与"诗"两种不同文体和选文类型的结合体,它将现代白话文与古典诗词进行巧妙的融合。"文包诗"以其独特的内涵和价值而成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亮点。然而"文包诗"却又存在着功利性取向明显、文本品位不高、教与学抉择困惑等病理。"文包诗"的纠偏要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统整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并走向价值理性,还原"文"的选文经典,归正以"诗"为教学核心。  相似文献   

14.
"文包诗"是"文"与"诗"两种不同文体和选文类型的结合体,它将现代白话文与古典诗词进行巧妙的融合。"文包诗"以其独特的内涵和价值而成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亮点。然而"文包诗"却又存在着功利性取向明显、文本品位不高、教与学抉择困惑等病理。"文包诗"的纠偏要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统整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并走向价值理性,还原"文"的选文经典,归正以"诗"为教学核心。  相似文献   

15.
一、语文教学人文性的淡漠 韩军在《语文教育的路上我们失落了什么?》一文提出了“新语文教育”的“六个回归”:一、回归语文教育“人文”之真;二、回归语文教育的“生活”之本;三、回归语文教育的“积累”之本;四、回归语文教育的“诵读”之本……我们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究竟淡化到什么程度呢?在我们教育界课改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16.
《上海教育》2007,(1A):52-61
2006年,我们组织、编辑“话题”时,总体的思路可以概括为关注“课程·教师·发展”,关注课程教材的建设,关注教师的发展。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如何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呢?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学校在提供优质的普遍教育时,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适合的、个性化的教育。这里,教育界一个热点就是针对学生各种类型的发展需求,众多中小学已经开始了根据学生需求来开发和应用校本课程的探索。毕竟,“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与课程教材建设相关联,师资队伍的建设始终是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与发展的核心。认识到了问题本质之所在,接下来就是如何去努力解决了。教师专业发展也不是新的命题,但是在如今的课改背景下,它如何有效开展昵?下一步如何有效实施昵?这值得校长和教师们思考。 同样,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们如何通过各种科学的教育途径,实现让学生学有成效?这也不是新的命题。但是,在信息化时代、在广大人民渴望更高教育质量的背景中,这一命题的内涵也在发展,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努力学习和钻研。而这种学习和钻研将是一个没有尽头的历程,因为教育是一门无法穷尽的艺术。[编按]  相似文献   

17.
“用教材教”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与传统的“教教材”不过一字之差.其内涵却有霄壤之别。正是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引之下.语文教学更加“开放”.向课外拓展延伸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我们在欣喜于这种变革的同时,也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忽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过多地补充课外内容,甚至脱离文本随意“拓展”。“用教材教”,重视拓展了,还需要“教教材”吗?本期的三篇文章。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李海林先生的语文学科理论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认可——文本作为信息交流的载体,或传达一种事实的信息,或传达一种思想情感的信息,即文本的“原生价值”。文本进入教材之后,在“原生价值”的基础上,又产生出了“教学价值”。这种“教学价值”就是“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即“言语智慧”。  相似文献   

19.
“一课多文”是指在同一课内设置多篇阅读文本而构成的完整阅读对象,这已成为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组课的主要形式。“一课多文”具有多重价值,是实现课程与教材价值的重要载体,也具有群文阅读与其他隐性价值。教学实施时要构建指向大单元学习体系,设计真实情境实现任务驱动,利用互文性完成专题解读,通过读写融合形成学习成果。  相似文献   

20.
文包诗是苏教版小语教材中一种独特的文本样式。文中含诗,诗文一体。《黄鹤楼送别》就是一篇文包诗课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