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生活中处处存在节奏,特别是在艺术领域里,节奏是一个常用的术语,“节奏之于艺术品,犹如经络之于人体,人们只能凭着对作品的理解感到它的存在。”影视艺术自然离不开节奏,它是影视工作者创造出感人视听效果的一种艺术手法。节奏在访谈节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个节目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节奏的快慢决定整个访谈节目的基调,它可使节目像大河一般奔腾不息,声势浩大,也可以使节目宛如山间小溪一样绵延不绝。在访谈节目中,不同的节奏会在观众心中敲打出不同的音符,或是轻松活泼,或是深沉凝重。  相似文献   

2.
纪实性电视节目一直以来深得广大观众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这类节目题材选取的广泛性、真实生动的故事性、反映生活的深刻性,还因为它们本身具有的张弛有致、引人人胜的韵律美,这种或舒缓、或凝重、  相似文献   

3.
在访谈节目之中,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尤为重要。提问,是二者之间有效沟通的手段。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对整个节目内容的流畅与丰富有着关键作用。因此,设计好合理的提问,提高嘉宾及采访对象的参与感,对访谈节目来说,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咏乐汇>是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新上的一档访谈节目,由李咏担任主持人.作为新节目,其必须有明显区别于<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已有的访谈节目的新特征,才能够脱颖而出.事实上,<咏乐汇>从演播室的风格到主持人的选取,从环节设置到推进方式都有着自己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5.
赵倬 《中国传媒科技》2012,(24):243-244
所谓人物访谈,其实就是比较有深度的专题性报道形式,当前,我国的电视节目形式越来越多,而人物报道已经在电视节目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这类节目对于记者的要求比较高,在传播意向、报道内容、专访形式、采访方式、问题设计、提问技巧、表现元素调动等方面都应该是记者进行统一考虑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一、深度报道的由来深度报道最早出现在1766年至1830年美国政论报刊和政党报刊时期,那时人们称之为“深度报道”(DEEPREPORIS),主要是指针对新闻事件或某一政治观点进行的深人分析与论证.本世纪中叶.电视作为一种媒体出现并逐渐以其快捷的传播速度和声像优势吸引了大批观众,报纸媒体受到巨大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深度报道”(INDEPTHHEPORTS)一词出现,以其不可抗拒的权威性、全面性、深刻性而深受受众青睐,并成为报社记者与电视记者展开竞争的杀手钢.每当新闻事件发生,各家报纸都派出采访…  相似文献   

7.
赵娅军 《声屏世界》2012,(12):35-36
非语言沟通是指抛开自然语言,以人自身所呈现的静态及动态的信息符号与副语言来进行信息传递的表述系统。它包括仪表、服饰、动作、神情,还包括目光、发型、肌肤、体态、音质、音色、类语言等非语言信息作为沟通媒介进行的信息传递。访谈节目是以呈现真实交流过程为节目直接表现形式的节目,谈话就是节目推进的重要手段。访谈节目中人际交流的比例大、成分重。  相似文献   

8.
蓝东兴 《新闻窗》2007,(5):8-11
今年5月16日,贵州电视台高端对话节目《论道》开始播出,几个月来,节目赢得各界好评。本文作者对《论道》节目以及电视访谈节目作了一些剖析和探讨,提出了很好的见解,并对贵州电视台的工作作出了积极评价。请予以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谈话节目是所有电视节目中观众最喜欢收看的,谈话类节目在西方国家竞争激烈的电视节目市场中以"常青树"般的地位存在着。虽然我国此类节目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但发展的速度极快。近十多年来,各个电视台推出的此类节目也越来越多,可以说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序幕就是从那时候拉开的。虽然此类节目很多,但真正一直受大家喜爱的却不多。《鲁豫有约》2001年开播以来,历经15年的发展,很显然它的栏目风格、形式以及受众群体都慢慢地深入人心,并且在那时的电视节目中迅速掀起一股谈话类节目的浪潮。对于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短短的历程来说,《鲁豫有约》具有一定的参考和研究价值。本文将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法等重点分析电视访谈节目的发展概况及所呈现的特点,并对《鲁豫有约》2008年—2015年栏目进行分析统计,以此为例,剖析近年来电视访谈节目发展的特色以及《鲁豫有约》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10.
央视访谈节目《咏乐汇》将"咏"、"乐"、"汇"三者巧妙融合,节目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使该节目汇中现慧,主题得到了升华。  相似文献   

11.
广州电视台英语频道于2006年3月开播,是全国首个区域性英语频道.广州电视台英语频道的<时政访谈>节目(英文名:AGENDA)是应广州市委市政府要求开办,每周1期,每期20分钟,以主持人和嘉宾用英语交谈的形式,探讨广州涉外时政、经济、文化等热点问题,宣传政府政策法规,为外籍人士释疑解惑,展示政府公务员新风采和城市发展新面貌.访谈嘉宾全部是政府公务员,即政府部门英语发言人,发言人通常由部门领导担任.  相似文献   

12.
目前的音频工作站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可以完成越来越复杂的声音制作工作。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强大功能必须有丰富的声音素材做支持,才能制作出优质的音频节目。  相似文献   

13.
校园访谈节目在各大高校中普遍存在,其意义就是通过节目的形式,让同学们树立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校园访谈节目就充当了一种“软”宣传的角色.校同访谈节目也因此具有了特殊性.如何做好此类节目,让节目被学生群体喜欢与接受,从而变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4.
在访谈节目中,主持人是节目的中心和组织者,担负着引导话题、协调气氛、激发嘉宾谈话欲望的重任.主持人既要机智幽默,又不能出格:既要自然真诚,又要深入浅出、循循善诱.  相似文献   

15.
谷宇 《新闻爱好者》2012,(10):62-63
<正>十几年前,访谈节目进入中国电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不断蓬勃发展起来,如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小崔说事》、《艺术人生》、《半边天》、《面对面》,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以及江苏卫视的《人间》,东方卫视的《幸  相似文献   

16.
范彦 《新闻爱好者》2012,(20):62-63
十几年前,访谈节目进入中国电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不断蓬勃发展起来,如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小崔说事》、《艺术人生》、《半边天》、《面对面》,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以及江苏卫视的《人间》,东方卫视的《幸  相似文献   

17.
"访谈"作为一种电视语言形式,在20世纪90年代的突然崛起,是中国电视专题片叙事语言结构的一次重大转换。遍查1993年以前的电视书籍,"访谈"一词尚杳无踪影。然而在此后的短短数年间,"访谈"却成为中国电视界使用频率极高的一则术语。但是,"访谈"在使用上的广泛性和在认识上的模糊性,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不能不说是近年来的电视实践所留下的一个理论空缺。  相似文献   

18.
凌莉 《视听纵横》2003,(3):114-115
现在的荧屏,我们可以看到不少的人物专访节目,尽管每一个节目都各有特点,但都是力图通过主持人与受访的交流,刻画出有独特个性的人物。人物访谈类节目要吸引受众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主持人和受访的语言魅力。但是由于受访存在个性的差异,有的善于表达,有的  相似文献   

19.
访谈节目中的技巧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美华 《声屏世界》2008,(10):40-41
电视访谈节目的构成,一般以访谈对象讲述真实故事为主线,以主持人访谈主持为形式。面对各种具体的事件,主持人除了通过访谈把故事清楚地展现给观众,与访谈对象进行情感交流之外,还要积极有效地控制话语交际进程。这就需要主持人运用特有的技巧来把握整个节目的制作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利用Photoshop中特有的功能制作《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填充图,解决D3-Weather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制作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