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近几年图书出版界兴起了一场方兴未艾的“辞书热”。虽然这场“辞书热” 对于文化的积累和普及具有无可否定的意义,但是在这股热潮中确实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出现了不少质量低劣的拆烂污之作,令广大读者大碜其牙、大倒胃口,并进而败坏了“辞书热”的声誉。  相似文献   

2.
唐代古文家欧阳詹在散文创作中追求语言的新变和古雅,复活或创造了不少历史词或新词。《汉语大词典》收录了十余条源自其作品的词语。但是,仍有不少词语,辞书尚未收录注释,这对于唐代散文研究和语言研究都是不利的。文章择取“儒里”、“港洞”、“闲丽”、“物义”、“山节”、“秘邃”“奔崖”、“六阴”、“浮泉”、“掺执”、“白移”等词语,利用传统训诂手段加以解释,既有助于对文本的研究,亦可补大型语文辞书之阙。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各种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品种的辞书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这对于“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积累和传播文化,无疑地是积极而有益的。其中语文辞书之一的教学词典,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拟论述教学词典的性质特点,它和语文  相似文献   

4.
关于"上"、"上头"的后置词表原因用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卫兰 《台州学院学报》2004,26(4):41-42,54
汉语方位词“上”、“上头”的表示原因、原委的非汉语用法见于元代直译体,源于对译蒙古语的后置词。在直译体的渗透下汉语文献亦使用之。辞书对此用法的收列与释义存在问题:失收或误释;书证晚出或无代表性;词性标识不一。  相似文献   

5.
在对古书进行校勘、校注之时,由于不明就里将“■子”或“爪(实为‘瓜’)子”误识为“爪(爪子之‘爪’)子”之例甚多。大型语文辞书在遴选词条时亦未对“瓜子”与“爪子”进行细致辨别而将二者径直收录,故造成“爪子”误收、误释之现状。因此,笔者对部分古书校注本中误识“瓜子”为“爪子”之例、大型语文辞书误辨“瓜子”为“爪子”之例进行了细致考辨。  相似文献   

6.
众多的成语词典中都收有“付之一炬”,其中对于“炬”的释义在辞书上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炬”作名词,解释为“火把或是火”,持有此意见的有《汉语成语辞海》、《现代成语巨典》、《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等辞书;另一种则认为“炬”应作动词,解释为“焚烧或是烧毁”,赞成这种意见的有《汉语大字典》、《汉字规范字典》、《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等辞书。  相似文献   

7.
人们一般认为“字典”之名是《康熙字典》首次使用的。刘叶秋在《中国字典史略》中说:“以‘字典’为书名的,《康熙字典》是第一个”。钱剑夫在《中国古代字典辞典概论》中开卷第一句就说:“字典这个名称是清代《康熙字典》最初使用的”。赵振铎在《古代辞书史话》中说:辞书命名为‘字典’的,就现有的材料看,当推《康熙字典》。”戴镏龄在《字典简  相似文献   

8.
此马非常马     
“蛛丝马迹”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成语,它的意思是“比喻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一些辞书对于这一成语的具体解释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说文解字》不仅是汉语文字学的宝典,而且也是中国辞书奠基之作,这里从辞书收字立止、部首的创造、“六书”的界说、元语言的使用、体例、书证、字条模式化、二度立目、重视理论、优良学风等十个方面,论述了《说文解字》所以垂范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梦想与现实     
上个世纪30年代,100多位文化人共同做了一场“中国梦”。他们随心所欲、侃侃而谈,畅想着未来的中国。今天,他们的预见哪些已成现实?哪些仍旧是梦想?哪些已被历史进程抛弃?对于读者,这也许是一次饶有兴味的阅读与思考。梦想与现实@王雷  相似文献   

11.
质量是书籍的生命,更是辞书的生命。辞书编纂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综合工程,要确保辞书的质量,在编纂过程中,必须时时处处小心谨慎,防微杜渐。 长期以来,由于工作需要,笔者经常与辞书(尤其是各类大中型语文词典)打交道。或释疑解惑,或提供信息,翻检查阅,时有补益。然其疏误之处,亦偶或有所发现。“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兹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分门别类,摘要举例,略申管见,抛砖引玉,以就教于专家同好。 一、立目疏误 1、不辨古今字而误以他字立目例。如【骨馀】,《中文大辞典》(以下简称《中文》)“骨”部立此条目,释为:“谓里落之壁也。”并以《尚书大传·周传·牧誓大战》:“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不爱人者,及其骨馀。”(郑注:骨馀,里落之壁。)为例。按,此“骨馀乃“胥馀”之形误(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尚书大传》四部丛刊本卷三作“(?)馀,”“(?)”乃“胥”之古文。《龙龛手鉴·肉部》:“(?),同胥。”《正字通·肉部》:“(?),古文胥。”“胥馀”者,村落的角隅,即郑  相似文献   

12.
辞书类型的划分,主要以性质为标准。关于“辞书”一词的涵义,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辞书和辞典是等义词,不包括百科全书;另一种认为辞书是辞典和百科全书的统称。本文时“辞书”一词的理解取广义,即认为辞书是辞典(包括字典、语文辞典、百科辞典等)和百科全书(包括我国古代的类书)的统称。在我国古代的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13.
读了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我们一定会对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留有深刻的印象。全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直接或间接的称呼竟达十余种之多,这些称呼大致可分为三类:当于勒糟蹋挥霍家产时,他们斥之“坏蛋”“流氓”“无赖”;而当听说于勒在外发了横财时,他们又称之“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甚至称呼他是“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可最后当发现于勒已经变成穷光蛋时,他们立刻又咒之“这个家伙”“这个贼”“这个流氓”。总  相似文献   

14.
李玉 《邢台学院学报》2007,22(1):121-122
“老身”一词在各类辞书中的解释不尽相同,通过对“老身”一词在不同时期的使用情况,探求“老身”一词意义的演变、分化、形成过程,并试图对该词的意义做出较准确的界定。  相似文献   

15.
<正> 为了弄清“巧辩”与“诡辩”之间的关系,查阅了不少辞书,多数辞书只收了“诡辩”一词,而不收“巧辩”。少数辞书虽然将二者并收,但只注释“诡辩”,而不注释“巧辩”。由此看来,人们是把巧辩和诡辩混为同一个概念,而不加以区别的。固然,在造成的手法上巧辩和诡辩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应看到二者也有许多不同。现在虽然有人注意到了这一问题,但是还没有进行深入探讨。在此,笔者想以己之见,试将二者作以粗浅的区分,请教于师长们。一、巧辩符合智者派的本意,诡辩违背智者派的初衷。  相似文献   

16.
维特根斯坦的“意义使用观”主张“意义即用法”,在语言哲学界有较大的影响力。通过介绍“意义使用观”的关涉要素及其内在联系,可阐明使用观与辞书释义的关系以及践行使用观的原则,彰显出使用观在辞书释义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世说新语.文学》篇中“领略”一词,诸辞书及各类注本多以动词“领会”义解之。实际上,此处之“领略”是名词,犹“要领”、“关键”。这本是六朝时的一个常见意义,由于人们未曾理清“领略”的词义演变轨迹而多有误解。本文细作分疏,匡正了相关失误,并揭示出辞书遗漏的“领略”义项。  相似文献   

18.
辞书是供人查考、帮人致知的“母书”,是可以身随案置的无声之师,因此确保其应有质量是题中应有之义。文章指出,《最新英汉缩略语词典》一是出错范围和比例大得惊人,二是释义质量一塌胡涂,三是编校粗疏、讹误遗漏无奇不有,确实是一本劣质辞书,当为率尔“操觚”者戒。  相似文献   

19.
报刊成倍增加,写稿的“文化人”也自然要成倍增加。于是近年来产生了一批靠写稿致富的“只有一点文化的文化人”,他们能挣钱,有时还能骗钱、抢钱,他们比真正的文化人(像钱钟书、巴金等)挣钱容易多了。这些人靠笔致富是因为他们只有一点文化,而且将这一点文化和聪明才智全都用到如何捞钱上了。笔者在所谓的文人圈里冷眼观察了近一年,发现了这些只有一点文化的文化人的挣钱秘诀,也差不多弄清了他们的分类: ——靠吹、捧、拍挣钱的只有一点文化的文化人。  相似文献   

20.
父母的规矩     
我出生在一个小山村,父母都不怎么识字,但父母给小时候的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规矩,是我们兄弟姐妹行动的坐标。规矩的来源可谓五花八门。首先,规矩来自父母对村里文化人的敬重。父母尊重文化人,羡慕文化人,有时甚至到了虔诚的程度。农闲时间,母亲就拿上针线活,父亲或搓绳或编荆条盛具,主动靠近村里的"文化人"(我们村里高小毕业的就算最高学历),听他们言谈,观他们举止,然后身体力行让我们效仿。一旦文化人有时间,父亲就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