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茨威格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以温存的笔触刻画了陌生女人这一女主人公形象,讲述女主人公为爱情而耗尽生命的悲情一生。爱情是她生命的起点亦是终点,她一生纯粹地为爱而活。她将爱情看做生命的根源和自我存在的价值,这种非理性的爱情观是女主人公长期经历的父位缺失和社会压迫导致的。  相似文献   

2.
根据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于1922年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下简称《来信》)描绘了一个女人执着而凄美的一生。故事以陌生女人临终的遗信为引子,用追忆的方式诉说了自己刻骨铭心的爱情经历。从少女时代的她开始,一生中两次和他相遇,肌肤相亲。她两次选择离开。临终之时,她用信的形式将自己曾经的心路历程告诉了他。电视剧以主人公完全占有“视点权”的女性“霸权”叙事,叠加一种“死到临头”“死也要死个明白”的大义凛然,对自己的生命与爱情进行了一厢情愿的意义阐释。  相似文献   

3.
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作为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长时间以来打动着一代代的读,人们在惊叹于女主人公对于爱情的执、狂热与自我牺牲的同时,不禁会想到,是什么动力在支撑着她用毕生的精力去坚守一份爱情?作又是基于什么心理塑造出这样一个人物呢?以下试从女性心里特性、作家创作倾向和作家个性三方面来分析陌生女人的性格塑造。  相似文献   

4.
犹太籍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喜欢探索谜一般的心理,他擅长剖析偏执的灵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茨威格刻画了一位一生都沉湎于爱情乌托邦里的陌生女人,激情的单恋,幻想的爱情以及她降低自尊,成为他人的客体,注定她的爱情乌托邦不可避免地毁灭,表达了作者失去家园的绝望,也预示着作者精神世界的崩溃。  相似文献   

5.
《金锁记》讲述了一个女人一生的故事。这个女人叫曹七巧,“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年轻时,她渴望爱情,但父权社会逼迫她用自己的爱情换取一副黄金枷锁。之后的三十年。这副枷锁牢牢地锁住了她。使她从一个被虐者变成一个施虐者。曹七巧就是“相当典型的一种压抑女性,是压抑与歇斯底里人格的典型形象一。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叙事学理论中的“叙述视角”为切入点,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我”这一独特的叙述视角做出分析透视——第一人称叙述,多重式内聚焦叙述视角。作者通过第一人称独白,多重式内聚焦叙述视角抒写了一个为爱沉默奉献了一生的女人的爱情绝唱.  相似文献   

7.
<正>《陌生女人来信》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所创作的中篇小说,也是我们学生比较喜爱的小说之一。在这部作品中,主要讲述一个陌生女人痴情的一生,在其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用一封长信,向一位作家R诉说自己隐藏一生的激情爱恋和情感痛苦。《陌生女人来信》是一部极具震撼力的小说,其展现的是一种"爱你,与你无关"的暗恋,是一位陌生女人对自己暗恋一生的作家的情感表达。小说通过书信体的形式,讲述陌生女人一生  相似文献   

8.
《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最具争议性的作品之一,爱玛也是一个富有争议的女性形象,对于爱玛来说,追求浪漫的爱情是她的生命必然的使命。她为爱而生,也因爱而死,她因为爱成为世人眼中不正经的女人。爱玛对于爱情的执着让她沉迷于欲望中,沦为欲望的奴隶,最终导致了她的毁灭。  相似文献   

9.
作家在他41岁生日当天收到了一封厚厚的信,它出自一个陌生女人之手,没有署名,没有地址,却揭露了那个女人一生最大的秘密:她从13岁起就不可救药地爱上了才华横溢又风流倜傥的作家,已经有18年之久.女人曾为作家生下一个孩子,可是在写这封信的前一天,这个孩子不幸夭折.她悲痛欲绝,身染重病,弥留之际写下这封信,向作家表露她这一生最隐蔽、最深切的爱恋.但讽刺的是,作家却对这个深爱自己的陌生女人没有任何印象.  相似文献   

10.
王璐 《现代语文》2006,(11):95-97
西方女性主义者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格巴认为:女性作家作品中的“疯女人”形象是毁灭男权的象征,是被压抑的女性创作力的想象,是叛逆的作家本身。(1)事实上,男性作家作品中的“疯女人”形象也与此有大致相同的内涵。在曹禺的剧作《雷雨》中,繁漪就是这样一个“疯女人”。当她终于不堪周家两代人的欺侮而爆发出雷雨般的反抗时,她不仅打破了权威、破坏了伦理,而且也成为浮出历史地表的“疯女人”。繁漪虽然受过一点新的教育,但在现实生活中,她却不得不做一个生活在传统秩序当中的旧式女人。自从她嫁到周公馆后,她和所有的传统女性一样,在…  相似文献   

11.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经典作品.茨威格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为情而生、为情而困、为情而死的陌生女人形象,感染了无数中外读者.小说借由R的目光,从侧面反映出陌生女人由童年到少女到女人的变化,然而她的内心却是停止生长的,陌生女人实际上是作家茨威格以男性视角创作出的形象,并因小说的假定性情境,而成为不朽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2.
"平平淡淡才是真,我只想找个真正爱我的男人。"她只是一个等待爱情的平凡女人。她说"在女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定是爱情,一个在爱情中的女孩子是最开心、最幸福的"。她的爱如飞蛾扑  相似文献   

13.
《小姨多鹤》是作家严歌苓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中她塑造了两个形象鲜明的女性人物——日本女人“小姨”多鹤和中国女人“母亲”小环。战争的硝烟,命运的遭际,让这两个女人走进同一个屋檐,演绎了爱与恨牵绊着的一生。犹如一朵并蒂莲,严歌苓赋予这两个从苦难岁月中一路走来的女人以善与美,书写出人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14.
奥地利犹太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以精神描写而著名。他的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强调了女主角追求生命最后的意义。这种女性的疯狂的爱打动并震撼了如此多的人,因此也可以说女主角终其一生投身于为爱的伟大行为艺术中。在这篇论文中我将从人物的态度和主人公一生的经历中探寻这刻苦铭心的爱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5.
潘金莲荡妇的形象,数百年来受着人们的唾骂与指责。长期以来,她更成为贤妻良母的反面教材,“淫妇”“贱货”等词语伴随着她流传至今。其实,潘金莲为爱情而斗争,为爱情而丧命,在她的身上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抗争性、鲜明的悲剧性,是一个令人同情,值得肯定的反抗者,一个极具典型意义的悲剧形象。  相似文献   

16.
任何山盟海誓的爱情都会从高潮走向一个缓冲期,从开始说“我爱你”到“吃了吗”。身处其中的女人总不免有失落感,感觉心爱的男人好像不如以前那么爱他了,他心里的爱情变淡了。女人总是希望男人可以一辈子对她好,自始至终像热恋时期一样地对她,孰不知再浓烈  相似文献   

17.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坚定的追求新生活,具有个性解放特点的贵族妇女形象,她的爱情悲剧是她的性格与社会环境发生尖锐冲突的必然结果.而本文将从她的爱情悲剧入手来探寻造成安娜这类女人悲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作为脱离主流意识形态的女性作家,杨绛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婚恋观与“五四”早期女作家大相径庭。《“玉人”》便是体现她独特婚恋观的典型作品,小说通过“玉人”和太太这两个对立形象的塑造将爱情、婚姻还原为生活的本真状态。高超的反讽艺术的运用不仅体现了作品的艺术特点也进一步揭示了爱情在平淡生活之中的荒谬和无奈,并以此实现其对“神圣爱情”的颠覆,展现她独特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19.
面对自己的悲惨命运,霍小玉从来不是哭天抹泪的消极忍受,而是积极努力,坚决抗争。但是,不管霍小玉如何钟情痴心,也没有留住自己的爱情与幸福,最终用自己的痴心一片换来的还是爱情祭奠,终以悲剧结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霍小玉是非常善良痴情的,同时又是特别坚韧刚烈的,她爱,爱得深;她恨,也恨得强烈,是唐传奇中最具有光彩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20.
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以描写心理见长,他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塑造了一个对生命意义进行极致追求的偏执女性形象。这个女性形象对于爱情的痴狂令无数人动容,她的凄美哀婉令人悲怆不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