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守玉 《中国德育》2014,(10):35-36
正所谓家风,即是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家规则是一个家庭约定俗成的法则、规定等行为规范。在我看来,家风家规就是家庭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家族传承的一种精神。在一个没有良好家风家规的家庭中成长的学生,缺乏做人做事的规矩和标准,在行为上就可能会经常出现偏差。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  相似文献   

2.
家规家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以家规家训为载体,以家长的言传身教为引领,以家风的涵养为保证,以德育人,以情化人,以志养人,以事成人。《治家格言》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治家格言》文约意深,通俗易懂,被尊为"治家之经",其主要思想内容体现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等三个方面。新时代要以"文化自信"的视角来审视其继承与发展,用扬弃的观点继承精华、批判糟粕。  相似文献   

3.
刘海静 《黑河教育》2014,(11):13-13
正一个班级应该有自己的文化,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质。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为了让学生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能有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我与学生、家长共同制定了家规和班规,为孩子们煲了一锅"心灵鸡汤"。我还注重在班级工作中实行精细化管理,精心于每一项工作,精细于每一个环节,让每一项工作都成为精品。一、定量评价1.家规家规内容主要涉及作业、家务、阅读三方面。教师每天给学生下发一张"好习惯成自然"评价表,家长依照评价表中的  相似文献   

4.
介绍各方学者关于家风的有关论述,整体上把握家风的全貌,辨析"文化说""教育说""家规说""价值观说"等几种代表性的有关家风的内涵评说.概言之,家风是历史、具体的范畴,并非抽象和虚无缥缈的,与伦理道德密切相关的价值观居于家风的核心,在其中处于支配地位,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是家风涵养的主要范畴.家风是家庭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可以说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个体"三观"萌芽的驱动器、"三观"发展的调节器、"三观"形成的稳定器,对其影响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5.
周洪林 《少年月刊》2011,(Z2):63-64
兔子家规在美国亚马逊(xun)河流域有一种灰兔,竟会有赏善罚恶的家规。如果家族中某灰兔干了坏事,就会被严惩(cheng)杀死,死后的尸体还得由大家分食,而做了好事的灰兔,则处处受到家族同伴的爱戴(dai)。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总理一生简朴,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里的《周总理的睡衣》一课,就是他的真实写照。在他任职总理20多年的政治生涯中,曾为周氏家族制定了"十条家规":  相似文献   

7.
柳氏民居作为单姓庄园,以最初一人之身,而后经历600余年,家族23代同族聚居,为考察中国乡村家族文化构建模式提供了最好的范本。一个家族在风雨飘摇的历史中,能够稳定发展,首先是家族血缘关系的聚合力与家训、家规的规范相结合的内在文化构建方式保证了家族内在联系的稳定性;同时族员信仰(祀神信仰)推动了家族共同意识的形成。从柳氏民居家族研究中,可以窥见影响中国家族文化的一些文化因素,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安康优秀传统家规家训以传导敬祖重宗、进德修身、行孝践仁、睦亲齐家、戒奢崇俭等思想为主要教化方式,以培养品德高尚、忠君爱国、坚守节操、勤于生理、宽厚谦恭的家族后人为最终目标.从内容上看,安康优秀传统家规家训中蕴含的进步治家思想主要有:重修身养德、重家庭伦理、重子女教育、重公民义务,这对我们今天治家教子、立身处世及创立具有时代精神的新家训文化具有深刻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把小学涵养放在朱子哲学体系的整体中评价其地位。朱子哲学纲领是"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敬(涵养)与格物(致知)是朱子学说的两个支撑点。本文分别讨论了小学涵养与敬(涵养),小学涵养与格物(致知)的关系,指明了它对这两者的意义。从而得出一个新的结论:小学涵养是朱子哲学体系的逻辑前提、理论的一个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正>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风格,是家族子孙世代恪守家训、家规而形成的,具有鲜明家族特征的家庭文化,是确立每个家庭成员"三观"的基石。作为家庭文化,家风已融化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沉淀在中华民族的骨髓里,是民风社风的根基、社会和谐的基础。当代社会更需重拾好家风,重视信  相似文献   

11.
正我的孩子从小长到现在,有9条家规是我一直强调的,其中共包含了品德、习惯、好学、自信、耐心、责任、惜时、感恩、快乐等9个方面。这9条家规在我家被称为"华氏宝典"。(见下表)"华氏宝典"家规表这9条家规是基本家规,我希望孩子能在这9个方面有良好的发展,希望通过自己和孩子的共同努力,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责任心、自信又阳光快乐的人。"华氏宝典"并不是什么苛刻的教条,而是为了让孩子能懂得遵守规则、学会做人、主动成  相似文献   

12.
<正>家风、家规是"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以训子孙"的法宝,家风、家规是不该被遗忘的财富。2014年春节,农历马年初一到初七,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采访多位知名人士、企业家、作家和普通民众,激发了民众的热议。"说家风,晒家规",成了不少人在茶余饭后的共同话题。"小时候曾因不诚实被家人揍过",姚明对家教的最深体会是两个字"诚实"。赵本山谈起家训时说:"我爹  相似文献   

13.
客家家规家训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传统,它将客家精神融汇在每一条训言中,是传承客家精神的重要载体。客家人的家规家训形式多样,涵括的内容丰富,有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勤俭持家的治家智慧,还有严以修身的为人处世之道等,无一不彰显着中华传统的美德和品质,这也使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由于时代局限,客家家规家训也有封建礼教的烙印,如推崇男尊女卑思想、灌输愚忠愚孝的封建纲常及推行奴化教育、宣扬封建迷信等。我们要传扬客家家规家训传统美德,为今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其中的时代价值,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本文从"尚和合"文化传统的历史渊源、发展趋向入手,阐发了"尚和合"文化传统的时代价值,论述了"尚和合"文化传统对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永和 《现代教学》2014,(5X):63-65
<正>最近,"家风"成为一个热词,从深宅大院走出来,走进了千家万户,引起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笔者以为,"家风"是一种既重要又必要的教育资源,不可或缺,值得深入研究。一、家风——一种优秀的家庭文化"家风"就是"门风"。"家风"是指一个家庭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换句话说,"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尚、风格等。"家风"有别于"家训",因为"家训"是成文的,可以写出来;而"家风"却是通过家里每一个成员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家风"也有别于"家规","家规"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9,(80):167-168
"家规家训"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古代中国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工具,为了能够更好地探讨"家规家训"对幼儿产生的影响作用,本文以幼儿园开展的"家规家训"活动为案例,分析如何在此次活动中树立幼儿的规则意识,教师需要制定活动的具体规则,并且要求幼儿遵守活动规则服从管理,在教师的指导中有序地开展活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幼儿规则意识的必要性,为幼儿在活动中培养规则意识,本文首先说明幼儿在活动中规则意识培养的必要性,然后论述问题,并提出"家训家规"活动中培养规则意识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为其成长为祖国未来合格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奠定基础。其育人价值与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熟悉传统节日常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敬畏生命,关注健康;亲近自然、和谐共生;亲人团聚,心存感恩;家族团聚,团结互助;共写家规,勇于担当。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学校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活动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学校、家庭、学生个体三方联动,以"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的教育模式,做到"知行合一",使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扎根、绽放!  相似文献   

19.
以构建"约克纳帕塔法"世界而享誉文坛的著名美国作家福克纳与营造出一个"高密东北乡"文学世界的作家莫言可以说是东西方家族小说的代表人物。这两位既不同时,也不同地,分属于不同文化圈的作家在创作上却颇有相通之处。本文从这两位作家的家族小说入手的人物以及他们之间亲情等方面,分析其创作的异同与相似之处。福克纳与莫言通过对笔下若干家族历史图景的描摹和营构,探寻家族沦亡衰败的复杂成因,进而展露出作家对人的生命力渐趋萎缩现象的焦灼关注。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总理一生简朴,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里的《周总理的睡衣》一课,就是他的真实写照。在他任职总理20多年的政治生涯中,曾为周氏家族制定了“十条家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