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身影     
清晨,在操场上,你能看到他们打扫卫生的身影;课间,在楼道内,你能看到他们疏导队伍的身影;放学后,在教室里,你能看到他们检查门窗的身影……这些身影就是校园志愿者. 我校是第一批志愿服务教育的实验校,通过对志愿服务知识的解读和志愿服务精神的深入教育,倡导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各项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多方面的体验,开展有意义的志愿服务,不断增强学生对他人、学校及社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及社会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2.
从今年起,北京市178万大、中、小学生都可在自愿的前提下,通过一定方式注册成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其志愿服务的经历将在高校招生中作为录取参考。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团市委日前已联合制定相关意见,确定将在本市建立和完善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针对高职学生志愿服务行为的产生机理与改进策略,对2420位高职学生展开了实证分析,发现志愿服务主观规范、服务动机、服务行为意向对志愿服务行为,志愿服务主观规范对服务动机,服务动机、主观规范对服务行为意向具有正向影响。志愿服务行为意向在服务动机与服务行为关系中、服务行为意向在主观规范与服务行为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因此,强化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动机和参与意愿、强化高职学生志愿服务认知意识、完善志愿服务保障体系,有助于优化高职学生志愿服务行为,提升志愿服务意向。  相似文献   

4.
从今年起,北京市178万大、中、小学生都可在自愿的前提下,通过一定方式注册成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其志愿服务的经历将在高校招生中作为录取参考.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团市委日前已联合制定相关意见,确定将在本市建立和完善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5.
罗堂武 《教育》2013,(9):26
长期以来,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在不断探讨的新课题。从2011年11月起,笔者所在学校就引导学生在校内外开展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为学校、社会和他人提供了帮助,而且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和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不但不会影响他们的日常学习,反而能提高  相似文献   

6.
正2005年8月,她只身一人从陕西西安来到莆田第三中学任教。她经常在工作之余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与留守学生谈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成为学生眼中的"知心姐姐"。她叫翟宁,今年32岁。  相似文献   

7.
教育月览     
《生活教育》2014,(21):125-126
正初等教育教育部:将建立教"绩分银行"促进教师志愿服务教育部15日发布《关于教师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指导意见》,鼓励教师成为注册志愿者,建立教师志愿服务"绩分银行",对教师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认证和登记,有关表现可在教师考核评价中予以参考。意见提出,中小学教师可将农村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困难家庭学生、残疾和学习有困难学生,以及薄弱地区  相似文献   

8.
在回顾个体道德发展理论以及大学生志愿活动参与相关研究基础上,利用案例高校学生调查数据,对大学生志愿活动参与行为及其与学生道德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样本学生中超过八成学生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相较而言,女生、二年级学生、文科学生、学业成绩好的学生、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志愿活动参与度更高;影响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最主要的因素是参与动机。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对其道德发展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在不同学生群体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上述研究结论提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和教师应该携手合作,在课堂内外围绕志愿服务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教育和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9.
杨燕  李艳会 《成才之路》2023,(17):57-60
志愿服务是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力量,其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专业实践课之一,是学生提前适应社会、掌握社会生活必备技能、提升个人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国家、社会及高校要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志愿服务,实现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保证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文章就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动机的现状进行阐述,对影响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动机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激发高职学生志愿服务积极参与动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姜朝晖在《中国德育》2014年第14期上撰文指出,志愿服务对当代学生的价值养成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第一,志愿服务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引导当代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可帮助他们逐渐将此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第二,在有组织的集体活动中,围绕共同愿景和目标,一起开展志愿活动,这就从形式上改变了注重个体中心的发展方式,而且实质上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也融入了志愿者的  相似文献   

11.
高中生志愿者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志愿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在高中生的志愿服务中存在着活动组织自上而下,组织形式单一,活动内容单薄,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学生参与动力不足的问题。要提升高中生开展志愿服务的实效性,需要加强宣传力度,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推进志愿服务平台化,适应移动互联的发展,提倡“碎片化”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12.
在志愿服务越来越社会化、政策化的大背景下,志愿服务工作对学生德性成长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学校应通过志愿服务课程化、个性化、团队化实施,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促进学生的德性成长。  相似文献   

13.
<正>一、统一思想认识,扩大志愿服务队伍学校在正确认识志愿服务内涵的基础上,应加大对志愿文化的宣传,营造自觉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良好氛围,吸纳更多的学生自觉自愿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南京市的职业学校大部分依托学校团委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一方面,通过校志愿服务队加强对志愿服务文化的宣传,如南京高职校与南京地铁公司共建的长期志愿服务项目、南京卫生学校的急救志愿服务队和健康常识宣传志愿服务队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高职学生志愿服务精神以及能力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高度认同志愿服务,但对志愿服务认识肤浅;有参与志愿服务,但具体实践不够;高职学生自身的综合志愿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的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建议加强宣教和引导,使志愿服务精神深入人心;有效组织,深入开展丰富的志愿活动:加强指导和培训,持续提升志愿服务能力;优化高职学生志愿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品牌,是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为全面了解大学生志愿服务情况,以南京财经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着重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意愿、参与度、参与机制三个方面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改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构建和谐社会、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实现学生成才成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人数多、参与热情高、涉及领域广、作用发挥好。但总体而言,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部分学生志愿服务认知程度低、服务持续性短、组织运行机制弱等问题。政府、学校、志愿组织、志愿者群体等应坚持多元主体共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周弋棋 《文教资料》2012,(31):103-105
经过多年的发展,志愿服务理念得到广泛传播,参与人数日益增加,服务领域不断扩大,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当代大学生热情关注并主动投身服务社会、乐于奉献他人的志愿服务事业中来,大学生志愿者成为我国志愿服务的重要参与主体.在志愿服务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相对发达国家,特别是与美国相比,我国的志愿服务起步较晚、发展不够成熟.还存在着诸如志愿服务领域相对狭窄等问题。本文旨在通过价值观、组织形式、服务领域、评估机制、志愿服务法律和保障体系六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对比研究中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异同,挖掘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对我国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2022,(1)
自2019年12月5日,北京冬奥组委面向全球发布志愿者招募公告起,截至2021年5月,共有超过100万人报名参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其中,青年学生超过85万人,是报名者中占比最大的群体,也将成为这届冬奥会志愿服务的主力军。目前,最终入选的志愿者同学正加紧锻炼、全力备战。他们来自众多学校、众多专业,分布在众多岗位、众多场馆,他们的工作职责千差万别,但都在这段并不算太长的时间里"光速"成长:专业技能、实践能力、思维方式、心理素质等都一下子提高了一大截。  相似文献   

19.
志愿精神是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志愿活动长期有效开展的稳定剂。青少年是美国志愿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高、服务类型多样,这一现状是与志愿精神的培育分不开的,只有将志愿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才能长期坚持志愿活动。美国依托家庭、社区和学校三个平台对青少年志愿精神进行培育的方式对于我们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三位一体的培养路径将知识的传授和志愿服务的实践相结合有利于青少年志愿精神的养成和参与志愿服务技能的提升,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20.
许钰晨 《文教资料》2013,(20):146-147
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各高校广泛开展,在倡导社会新风、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磨砺学生思想素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对常熟理工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调查.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态度、动机、服务类型、活动感受等现状进行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