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芹 《中国德育》2014,(14):16-21
在当代社会,志愿者的活动范围延伸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和层面,志愿者已进入主流社会,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志愿服务也呈现出多样化、组织化、规范化以及服务动机多元化等鲜明的时代特征。认识志愿服务的时代特征,对于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
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已成为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弘扬社会正义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因志愿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活动经费和社会保障以及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高职大学生的志愿服务质量总体不高。文章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一些理论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李霞 《教书育人》2013,(12):46-47
自共青团中央1993年12月提出组织"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志愿服务便蓬勃开展起来,全国高校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志愿者逐渐成为志愿服务队伍的重要力量。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方式,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于寒 《考试周刊》2011,(36):201-202
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覆盖领域不断扩大,影响日趋广泛,成为我国社会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应积极完善其活动机制、保障机制促进大学生志愿者自我完善和发展。积极探索与学生专业学习相结合的志愿服务形式,注重借鉴国外志愿服务管理的成功经验,从而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所在,也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效途径。大学只是人生经历的短暂阶段,莘莘学子必将会走向社会。要成为一名有责任的公民,就必须用自己的行动来履行责任行为。志愿者行动是广大青年学生志愿为社会、为他人提供服务的一种社会方式,希望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社会奉献,从而提升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6.
青年志愿服务作为民间组织的必要组成部分之一,承担了建构和谐社会和培育公民社会的重要职责。文章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功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走向及其制度环境的改善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和公民社会相互促进和培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4):164-165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基层志愿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注重组织形式多元、加强社会协同、多渠道筹措经费、实现项目化管理、呼吁立法执法保障、完善激励措施等方面提出促进大学生基层志愿服务持续发展的建议,对大学生基层志愿服务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8.
志愿服务对整个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高校志愿服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载体,成为大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有效途径。但由于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单一、资金筹集困难、机制不健全导致志愿服务的局限性。本文分析高校志愿服务面临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发展的创新模式,促进高校志愿服务走向常态化、多元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发现,国内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志愿服务活动是一项具有无偿性、公益性与利他性特征,且能实现志愿活动主体知、情、意、信、行全面提升的有益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能否长久持续地开展,能否引导当代中学生从社会志愿服务的实践中寻找快乐、体验幸福都面临严峻的挑战。基于此,探讨中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能否成为当代中学生群体培育积、极社会心态的有效载体,能否通过积极心态培育实效性的提高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可持续开展及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姜朝晖 《中国德育》2014,(14):22-25
志愿服务作为一项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对当代中小学生价值养成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建立、团结精神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人生理想的树立。志愿服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和思想教育三个方面,并通过志愿服务的设计、内容、方式和评价创新而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在社区建设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积极探索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工作模式,构建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项目化管理以及长效、调研、激励机制,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而提供服务的活动。在多样化发展的今天,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形式因其倡导者、参与者、参与方式和参与媒介的不同,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从而直接关系到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校园志愿服务,遵循"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准则,秉承"在实践中成长,在服务中成才"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团体或个体形式在大学校园内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为大学生提供一条全新的实践锻炼途径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是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发挥高职院校个性化育人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与创新社会管理的内在关系进行了阐述.二者的内在关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是创新社会管理应有之义,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求治去乱"是二者的一致的目标追求,公平正义是二者共同的价值取向.在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需要从多方面发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15.
台湾地区志愿服务发展较为成熟,全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可程度较高,志愿服务多由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来组织,除青少年外,中老年群体的参与志愿服务也较为普遍.政府部门专设内政部管理相关事务,志愿服务广泛涉及到环保、原住民帮扶、社区弱势群体、青少年教育等众多领域.  相似文献   

16.
志愿服务是重要的有效社会动员形式。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有利于创新社会动员机制,进而推进和创新社会管理。本文社会动员的对象、社会动员的方式、社会动员的性质、社会动员的效率等四个角度,探索如何通过发展志愿服务来建立和完善社会动员体制机制,有效提升社会动员水平,切实服务民生所求,为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支持和动力。  相似文献   

17.
(12月7日)升旗仪式讲话2009年12月份活动广场,他们微笑服务,为四海宾客热情服务;偏远山乡,他们走村入户,为农家孩子铺垫知识道路;大灾大难,他们迎难而上,为灾区人民送去希望的曙光……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说着不同的语言,但是他们却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广泛的社会服务,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但也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情况,服务内容、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素质,规范大学生志愿服务,提升志愿服务的水平,才能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19.
志愿服务精神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群体加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对大学生进行志愿服务精神培育,有助于继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促进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培育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培育应在我国已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情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在和谐杜会的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这一课题首先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志愿者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向世人展现了当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但大学生志愿精神在得到一定程度传播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源于社会、学校、家庭及大学生志愿者本身,在此基础上,通过采取一些有效地措施培育大学生的志愿精神,使我国的志愿者活动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