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云轶 《现代教学》2005,(11):39-39
汉语学习的基础是“识字”。上海市二期课改明确提出了“识写分流”的教改理念,其识写分开、多识少写的特点为一年级学生大量识字、尽早阅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尝试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了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的研究,以下是我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2.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遵循“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识字原则,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字的认识量。教师要讲究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生活化.促使学生有意识地留心记录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学会创造性学习。  相似文献   

3.
陈翌英 《海南教育》2009,(6):119-119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遵循“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识字原则,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字的认识量。教师要讲究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生活化.促使学生有意识地留心记录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学会创造性学习。  相似文献   

4.
识字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提出了“识写分开、多识少写”的新理念,“多识”有利于儿童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识字.迅速进入汉字的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少写”主要考虑儿童体格发育尚不健全,手指肌肉不发达.长时间写字对正常发育不利。同时“少写”也有利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充分进行写字指导,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识字基础。  相似文献   

5.
闫芳芳 《农村教育》2005,(7):128-12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新课标》在识字教学方面强调“识写分开”,“多识少写”。面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任务重的现状,我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枯燥的识字方法,努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识字、主动识字、体验识字过程的乐趣,感悟汉字本身的人文性、艺术性,并尝试用多种的识字方法,促进学生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操,开启智慧。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我乐学”。  相似文献   

6.
识字教学是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重点。结合新版人教版教材的识写分流、多识少写、放缓识字坡度等要求,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多种方法展开教学,如激发兴趣,拓展生成;多感官参与,提高记忆效果;关注生活,轻松识字等,这样就能为学生搭建有效的识字平台,使识字教学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7.
庞光辉老师的识字教学 ,摒弃了传统的识写分离的模式 ,在识中渗透写 ,在写中深化识 ,在识字教学中力求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综合能力 ,将教师“教”的能力 ,转化为学生“学”的能力 ,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改变目前识字教学的现状 ,提供了成功的经验。一、识写结合 ,相辅相成庞光辉老师的识字教学坚持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 ,识写结合 ,以写促识 ,以评助写 ,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1 缘文识字 ,因“字”施教。庞光辉识字教学的第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 ,因“字”施教 ,每一课的生字都各有特点 ,庞老师在备课中对每…  相似文献   

8.
小学识字教学应摆正学习的主体,注意差异化,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兼顾审美教育与情感激发。要努力避免识字过程单一化、识字数量平均化、识写两类同一化、识字方法单一化等误区。  相似文献   

9.
何国炼 《考试周刊》2013,(40):57-57
作为小学语文低年级段重点教学内容之一,识字教学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因为它是学生形成书面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基础。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区分会认与会写。在教学中要注意借鉴一些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增强识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每一篇课文后面会有两种字,一种是会认的字,一种是会写的字。可见,识字教学以多认少写、识写分开为原则。其好处在于:一可以减轻学生负担,防止识写相互掣肘,而导致认不快也写不好,二是多识字有利于学生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认字对学生的阅读口语、写话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那么,识字教学又存在着什么问题呢?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提出了“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要求,这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识字量,让学生提前读写,避免了因字字须“四会”而造成的学生学习汉字的负担过重、认不快、写不好的现象。如何让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识字呢?  相似文献   

12.
翁洁燕 《广西教育》2010,(22):48-48
识字教学中有一个认字与写字关系的问题,“只认不写,先认后写,多认少写,识写分流”的教学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识字教学的内涵。然而,构建科学高效的识字教学体系,探究适合学生“多识字,快识字,识好字”的识字教学模式却是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然而,由于汉字复杂多变,尤其是部首相同、长相相似的字常常把学生绕得云里雾里,记混写错的现象层出不穷,所以很长一段时间,这个目标仅仅写在课标上,很难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发现字理识字不仅让学生知道汉字怎么识写,而且懂得为什么这样识写,使抽象的汉字变得形象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14.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力求识用结合,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识字能力。本节课努力将识字与阅读紧密结合,使识字贯穿于整节课。导入揭题安排识记“狮”;初读时让学生在课文语境中读准生字,初步感知字形;精读课文时,结合语言环境,巩固识字;最后安排识写结合,巩固识字。从而在教学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认记写等方面保证识字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5.
低年级语文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识多,写少”,每篇课文后都有大量的生字要认识,这对于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识字变得妙趣横生,从而提高识字效率,让识字课堂更灵动。文章以《怎么都快乐》的教学为例论述如何开展趣味识字教学。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识字教学要体现课标的目标与要求,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一、依据课程目标,把准识写要求,激发识写兴趣,形成识写能力综合解读《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教学信息:  相似文献   

17.
识字教学强调多识少写。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应遵循识字原则,拓宽识字渠道,采取科学的识字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  相似文献   

18.
孙棠洁 《考试周刊》2013,(87):43-4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真正喜欢学汉字写汉字,在尝试自主识写中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相似文献   

19.
鲁清 《考试周刊》2014,(68):45-45
小学高段学生识字写字回生快、错得多。文章认为,在识写教学中可提高识写的有效性,增强识写的趣味性,挖掘汉字的规律,培养良好的习惯,从而提高高段学生识写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识字是语文启蒙教育的开端,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石。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人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我们现在的教材编排采用多认少写、认写分离的原则,新教材中识字量大大增加,给识字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们发现学生在识字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识字比较被动,学生识字效率低,回生率较高,要认识一定量的生字,非常吃力。那么如何让低段学生轻松有效地识字,增加识字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课内趣味识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