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刊物的针对性,提高宣传效果,一直是《中国报道》编辑工作中首先考虑的问题。这里我想就《中国报道》的读者特点和刊物特色等问题,谈几点体会。关于编辑方针《中国报道》是1950年创刊的一份世界语杂志,面向外国的世界语者。50年代.它的编辑方针中提到的宣传报道的主要内容有4个:文化生活、日常生活、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语运动。这是根据当时国内外的形势和外国世界语  相似文献   

2.
海外书情     
《对外大传播》2013,(10):64
《中国的中产阶层:身份与行为》Middle Class China:Identity and Behavior陈明璐、大卫·古德曼著美国爱德华·埃尔加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该书是系列专题文章的汇编。作者陈明璐是悉尼大学政府及国际关系系、中国研究中心讲师,研究领域主要为政治学及比较政治学,著有《女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女人与企业》。大卫·古德曼是悉尼科技大学副校长、国际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文化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3.
《星火》周刊和《论据与事实》周报是俄罗斯很有影响力的两家全国性媒体。作为俄罗斯目前的主流杂志,其设计理念和风格为俄文《中国》杂志的办刊人所借鉴,以吸引广大的俄罗斯读者。本刊选编原载于《星火》的一篇文章《俄罗斯人与中国人》,我们并不赞成文章涉及的一些观点,其中不乏对中国和中国人的误解,如何校正“邻居”之间的种种误解,值得我们思考。选自《论据与事实》的文章则审视了俄罗斯的经济制度,从中不难读出俄罗斯人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4.
《对外大传播》2006,(12):30-30
2006年11月,在英国《金融时报》与高盛集团主办的2006年度最佳商业书籍评选中,《金融时报》前驻北京首席记者詹姆斯·金奇的《中国震撼世界》突围而出。该奖的评委这样评价此次金奇的获奖:“中国正在改变世界,而詹姆斯·金奇的书正好捕捉到了这一变化时期的精华。”本刊转载英国《金融时报》对该书的评论文章,希望对关心“全球化下的中国对外传播”等话题的相关人士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言论集纳     
<正>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于2017年3月3日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刊发的《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话语权》一文中认为:把握正确的话语导向。这是掌握国际话语权的前提和目的。在国际场合,我们所要把握的正确导向,就是要有利于维护我们国家利益,有利于推进我国外交方针、政策、原则和总体外交战略的运行。需要注意的是,正确的国际导向也应该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  相似文献   

6.
《湄公河》、《吉祥》是中央外宣办批准云南省主管、主办的两个边境外宣刊物。2003年5月,泰文月刊《湄公河》和缅文刊物《吉祥》迎来了创刊、改版的周年纪念。按照“立足地方、宣传中国、服务周边、放眼世界”的原则,坚持以“好看、可读、有用、可信”的编辑方针,经过一年来的不懈努力,两刊赢得了对象国读者的喜爱和好评。  相似文献   

7.
《参考消息》今年6月22日转载了新加坡《联合早报》上由旅美资深时事评论员司马达撰写的一篇题为《纪思道的中国观》的文章。纪思道是美国《纽约时报》资深记者,曾先后任驻香港、北京和东京的首席记者,对中国和亚洲问题颇为了解。司马达的文章对纪思道的中国观及其演变,作了介绍和分析。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他写了如下的概括:“纪思道既非中国的敌人,大概他也不认为自己是亲中国的朋友。他的可取之处是观察中国从事实出发,既不缩小,也不夸大,只求从事实中得出结论。从他对中国事务的客观报道与评论中,中国也应该得出某种结论,让事  相似文献   

8.
徐实 《对外大传播》2008,(12):19-20
2008年4月,达赖集团的代表Khen Rinpoche到美国南加州大学演讲,当地的一些中国留学生与其进行了直接对话。此事在当地引发了较大反响,《纽约时报》也刊登了题为《在美中国留学生为他们祖国的形象而战》(Chinese Students in U.S.Fight View of Their Home)的相关文章。在这次对话中表现活跃的中国留学生徐实,以一个身居海外的中国人的视角,撰文讲述了在2008这不平凡的一年中,他对中国对外传播和公共外交的观察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编读往来     
《对外大传播》2005,(2):F003-F003
今日中国杂志社审读邓树林:总地说来,改版后的《对外大传播》比前好读了,耐看了,有保存价值了,像一本有分量的刊物了。现在按照调查表所列,回答问题。我最想从《对外大传播》中获得目前中外读者最关心哪些热点、难点问题,供对外宣传记者作为提出选题的重要参考。因为本杂志名为《对外大传播》,顾名思义,它就是要为对外宣传起到参考、决策的咨询作用。2004年第十期最吸引我的文章,依顺序是:《以中国心看世界》、《对外传播呼唤优秀专栏和专栏作家》《、新闻发布机制的理论化和专业性化:一个公共传播视角》《、成功自有成功的道理》和《二十年…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20年3月出版作者詹姆斯·米勒(James Miller),加拿大皇后大学汉学研究教授,是世界在道教和环境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在研究中国"绿色宗教"及生态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其著有《道教:入门指南》,主编过《中国的宗教与生态可持续性》和《道教与生态》等书籍。  相似文献   

11.
《文化学刊》2010,(3):97-97
<正>程斯辉在《武汉大学学报》2005年z1期发表《何为大学之"大"》的文章指出:我国当代大学教育存在着值得深入分析与反省的问题:其一,大学之大气魄不够;其二,大学之教化功能退化;其  相似文献   

12.
《许愿灯》     
正Wish Lanterns:Young Lives in New China英国Picador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作者阿修(Alec Ash)是英国一名八零后作家、记者,毕业后就来到中国,先是在西部的一个藏族村庄任教,从2008年开始定居北京。2012年创办了《蚁丘》写作中心,他的文章经常刊登于《经济学人》、《异议》、《前景》、《外交政策》、BBC等期刊杂  相似文献   

13.
柳子谷(1901—1986年)江西玉山县人。教授。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酷爱书画。1924年入上海美专。1926年参加北伐,在林伯渠领导下任美术干事。1928—1930年任上海美专教授、南京美专国画系主任、兼职于中央大学。柳子谷先生成名于20世纪30—40年代,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与徐悲鸿、张书旗并誉为“金陵三画家”。2006年中国美术馆举办“柳子谷遗作展”和学术讨论会,这位早已蜚声中外画坛的名画家及其作品在被尘埋了30年之后才得以轰动京华;多种媒体介绍其人其画,给予高度的评价。作品不仅被辑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山水卷”和“花鸟卷”、《1901—2000百年中国画集》、《现代传世名作鉴赏》等大型画册,而且又被徐悲鸿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如何评价这位深受当代名人林伯渠、于右任、陈立夫、蔡元培、徐悲鸿等盛赞美誉的柳子谷先生及其画作,廖静文在“柳子谷遗作展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最具代表性:“柳先生是悲鸿的老友……是我们中国美术史上为中国画改革做出了贡献的一位画家。”其画,其人,令人景仰。其画,于右任曾对他的画技作过这样的评价:“子谷绘山水,取法宋元,旁及百家……绘人物花鸟兰竹等物,理法、技巧、意境均能得心应手。”正是因为先生有着如此深厚的艺术功力,所以,所作之画“寄妙语于素幅,出新意于毫端。”(陈立夫题辞)其人,“历经磨难,风风雨雨,心无芥蒂”。(亚明题辞)而这一切,又被程思远先生题辞的一语所涵盖:“毕生豪情萦祖国。”这个评价,可用因涉嫌“为彭德怀树碑立传”而被尘封了30年的《抗美援朝战争画卷》(与军旅画家满键合作)来验证——这幅《解放军画报》评为“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壮丽史诗”的27米长卷,验证了“心无芥蒂”的柳子谷以其绘画的实践,表示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总之,正如孙其峰的题辞所说:“子谷先生于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尤善兰竹。”因此,本刊选发了柳子谷先生的墨竹,并请柳子谷之女柳咏絮撰写了论先生画竹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高悬在夜空,离它越远就越能看清其轮廓。”走在岁月的长河边,人们往往会愿意停下来,悉心聆听,听山谷的回响,听岁月的回音......2005年,《对外大传播》刊登了《怀念敬爱的母亲王作民》、《我的中国同事——陈休征》、《怀念与希望——送别爱老归来》等文章,读者纷纷来信,表达了他们的感受,认为每一篇文章都如同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理想的润泽。中国有句古语叫“温故而知新”,我们回忆往事并不是用昨天的历史来桎梏今天的思想。我们开办《历史回廊》栏目,其目的是通过探寻中国新闻路上前人的足迹,为我们今天的外宣事业找到更清晰的路标。在此,本专栏诚邀广大外宣工作者拨冗撰稿或提供线索和信息。本期选载杨正泉的《毛泽东主席逝世公开广播的背后》一文,系选自作者的《我与广播》一书。杨正泉,1940年出生,1964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先后做过编辑、记者、国际部副主任、主任、总编室主任,台长助理、副台长、台长。1993年4月,奉调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任副主任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毛泽东主席逝世公开广播的背后》一文,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事实。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30年,但今天读来仍觉新鲜。今年正值毛泽东逝世30周年,本刊特刊出此文,以作纪念。分两期刊出,请读者注意。本期刊出的是上篇。  相似文献   

15.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高悬在夜空,离它越远就越能看清其轮廓。”走在岁月的长河边,人们往往会愿意停下来,悉心聆听,听山谷的回响,听岁月的回音……2005年,《对外大传播》刊登了《怀念敬爱的母亲王作民》、《我的中国同事——陈休征》、《怀念与希望——送别爱老归来》等文章,读者纷纷来信,表达了他们的感受,认为每一篇文章都如同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理想的润泽。中国有句古语叫“温故而知新”,我们回忆往事并不是用昨天的历史来桎梏今天的思想。我们开办《历史回廊》栏目,其目的是通过探寻中国新闻路上前人的足迹,为我们今天的外宣事业找到更清晰的路标。在此,本专栏诚邀广大外宣工作者拨冗撰稿或提供线索和信息。本期选载杨正泉的《毛泽东主席逝世公开广播的背后》一文,系选自作者的《我与广播》一书。杨正泉,1940年出生,1964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先后做过编辑、记者、国际部副主任、主任、总编室主任,台长助理、副台长、台长。1993年4月,奉调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任副主任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毛泽东主席逝世公开广播的背后》一文,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事实。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30年,但今天读来仍觉新鲜。今年正值毛泽东逝世30周年,本刊特刊出此文,以作纪念。分两期刊出,请读者注意。本期刊出的是下篇。  相似文献   

16.
言论集纳     
<正>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在2015年7月1日《人民日报》刊发的《把握对外传播的时代新要求》一文中认为:今年7月1日是《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习近平同志日前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年来积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宣介中国发展变化取得的成就、发挥的作用,要求海外版在新起点上总结经验、发挥优势、锐意创新,用海  相似文献   

17.
管窥     
1966年7月,《中国画报》刊登了王铁人的照片。日本人从王铁人头戴皮帽及周围的景象中推断出,大庆地处零下30度左右的东北地区,大致在哈尔滨和齐齐哈尔之间。 1966年10月,《人民中国》杂志在介绍王铁人的文章中,提到了马家窑,还提到了钻机是人推、肩扛弄到现场的。日本人据此推断出油田与车站距离不远,并从地图上找到了这个地方。接着,又从一篇报道王铁人1959年国庆在天安门上观礼的消息中分析出,1959年9月王铁人还在玉门,以后便消失了,这表明大庆油田开发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影响不局限于经济发展 《对外传播》:在网上看到您的一篇文章,标题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我们知道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从此“改革开放”成了中国当代历史的关键词。进入2008年,世人在评论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时,谈得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请介绍一下您在这方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彭小军 《职业圈》2014,(15):122-122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对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形容,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赞叹。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我们要运用科学发展观,不偏不倚,融会贯通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凝炼萃取,作为新的文化传承于未来;作为政治思想工作者,我们要善于运用有浓厚历史韵味的传统文化思想,用于解决现实问题和现代管理。  相似文献   

20.
正林语堂是20世纪30至40年代著名的国学大家和翻译家,不仅在中国文坛占一席之地,也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做出了巨大贡献。1939年,林语堂的《京华烟云》问世,1975年,他凭借该作品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京华烟云》描写了从1900到1938年抗日战争前夕的中国,分为《道家女儿》《庭院悲剧》和《秋季歌声》三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