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邰爽秋不仅有着丰富的教育理论成果,而且在教育实验与实践方面独树一帜,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他的教育思想有着鲜明的"尚实"特征,强调教育事业要面向本土实践,基于实际情况,始于亲力实干。这种"尚实之道"背后,又进一步体现出邰爽秋教育思想的本土意识、社会情怀、科学精神、效率观念与行动取向。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初,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和邰爽秋并称为"中国教育界四大怪杰"。其中,陶行知和邰爽秋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朋友关系,而且都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过,都深受杜威教育学说的影响。陶行知和邰爽秋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民众立场"和"建设精神",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及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的思想既有相通性,也有差异性。陶行知在南京办晓庄师范实验"生活教育",邰爽秋在上海西郊实验"民生教育",他们的实践探索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今天,我们通过对两位教育思想的渊源、性质、目的、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及教育实践的比较,可以更加清晰的把握他们的教育思想的脉络和精神内涵,以便于吸纳他们的教育智慧,为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邰爽秋与民生本位教学及其课程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邰爽秋(1896~1976)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江苏东台人。曾就读于扬州省立第五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1923年留美,入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获教育学博士学位。1927年回国后,历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前身为东南大学,后改为中央大学)、广州中山大学、河南大学教授,暨南大学教育系主任,大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中国民生教育学会理事长,中国民生建设实验院院长,国民政府教育部战时教育委员会委员等职。全国解放后,任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本世纪30~40年代,邰爽秋竭力提倡民生本…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面临衰败的危机,教育界的一些有识之士纷纷提出自己的乡村教育思想。晏阳初和邰爽秋就是其中的代表,二人分别提出了平民教育和民生本位教育,这两大教育都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两种教育思想存在许多异同之处,但对当今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的解决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芳 《时代教育》2008,(3):213-214
陈鹤琴不是专门研究特殊教育的教育家,却对我国近现代特殊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我国第一个将心理学应用于特殊儿童教育,并且首先在中国提出对聋儿进行语言教育的教育家.重视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注重对国外先进经验的辩证借鉴、利用多门学科成果来研究特殊教育等都是其特殊教育思想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6.
<正>邰爽秋(1897~1976),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江苏东台人。我国第一个教师节——"六六"教师节首创人,中国民生教育创始人。1913~1918年就读于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1918~1923年就读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东南大学)。1923~1926年留学美国。1924年获芝加哥大学教育硕士学位。1927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博士学位。1927年秋回国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后改为"中央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7.
邰爽秋先生(一八九六——一九七六),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之一,江苏东台人。他出生于一个农村塾师家庭,一九一三年起,先后接受中等、高等师范教育。一九二三年公费留学美国,一九二七年一月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博士学位。学成回国后,致力探索中国教育的普及问题。那时,陶行知在南京办晓庄师范实验“生活教育”,邰爽秋在上海西郊实验“民生教育”,梁漱溟在山东邹平实验“乡村教育”,晏阳初在河北定县实验“平民教育”,他们各树一帜,走出书斋,深入农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上半叶,为了实现教育救国,解决中国民众因缺乏教育而愚昧落后的问题,平民教育、民众教育广泛兴起,晏阳初和邰爽秋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们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以民为本的特点,对当时乃至后来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两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渊源、目的、对象、内容、方法、及教育实践的比较研究,使我们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他们的教育主张,受益于他们的教育智慧,这将对完善我国当前的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一邰爽秋(1896—1976年),字石农,江苏省东台县人。1923~1927年公派留学美国,先后获芝加哥大学教育硕士和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博士学位。1927年回国后,先后在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的教育系任教授。1976年12月24日病逝于北京。邰爽秋一生著述甚丰。著、编著、选编三十八种,主编三种大型论文索引,合译三本专著,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其中1935年由上海教育编译馆出版、邰爽秋编著的《教育经费问题》。选入了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特殊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先进社会生产力,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基本保证。先进文化,是特殊教育发展 的有效保障。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是发展特殊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目 标。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正处于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历史节点。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特殊教育治理现代化,对于探索中国式特殊教育发展道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视阈下,特殊教育治理现代化具有以人民为中心、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和以法治为突出方法论特征的核心价值。新时代特殊教育治理现代化要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依托,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突出法治手段为主的制度建设,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  相似文献   

12.
特殊教育师范院校培养未来的特殊教育师资.特殊教育师范院校学生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未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重视和加强特教师范院校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让他们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知识与能力,使其经过几年的学习.走向社会后,能更好地服务于特殊教育。这是我围特  相似文献   

13.
乡村特殊教育现代化事关我国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全局,具有基础性作用。这要求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背景,运用社会文化建构的脉络解读我国乡村特殊教育发展的本土经验与特征。融合发展是乡村特殊教育发展的基本态度与实践方式,从“自发”到“自觉”再到朝向“适宜”是乡村特殊教育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并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特殊教育特征。未来应进一步关注传统与现代博弈下的融合教育模式建构与特色发展,以县域为本大力发展乡村特殊教育,突出强化科学布局和劳动教育,建立以县级特殊教育学校为本的普特融合机制和以现代生态数字化农业为基础的特殊职业教育机制,致力于实现乡村特殊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质量突围。  相似文献   

14.
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公平原则。本文从中国高等特殊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中国高等特殊教育的一些主要问题,研究了高等特殊教育在认识层面、管理层面层面上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现代特殊教育》杂志创刊十年.十年来,《现代特殊教育》杂志作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宣传特殊教育方针政策的舆论工具,作为展现我国人道主义精神的舞台,作为传播特殊教育先进思想、理论、经验、方法的平台,作为教师加强沟通与交流的枢纽,在推进中国特教事业的发展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金秋时节,丹桂飘香。10月10日至12日,由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智力障碍与发展障碍学术委员会、《现代特殊教育》编辑部和上海市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联合主办的"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医教结合实践成果交流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的近80名代表参加了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融合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对象正在发生较大的改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办好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要求,是准确把握未来发展、及时抢抓布局、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迫切需要。特殊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办好特殊教育事关建设教育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特殊教育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特殊教育整体实力与办学质量都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激发特殊教育活力,促进特殊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本刊借“中国统计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统计分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召开之际,邀请特殊教育领域知名专家和校长围绕“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进行研讨,以采访形式,分期刊登部分专家、校长的观点和建议,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往开设的中国近现代史课程,无论在结构、内容和教学中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本专业的特点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出发,我们认为应当开设《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史》。这一改革将有助于学生在全面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更准确地把握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规律及走向。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生活教育理论,对于本世纪末我国进行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强大生命力,对于当前我国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产生深远影响和启迪。本文从分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出发首次从四个方面阐迷特殊教育中的生活教育之目的、本质、场所、方法,以期确立特殊教育中的生活教育理论观。一、特殊教育之目的——为生活而教育理解和运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必须正确把握“生活”这概念的真正含义。什么是“生  相似文献   

20.
《现代特殊教育》(高教)的办刊宗旨:传播思想,繁荣学术,引领发展,搭建平台,为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发展服务。主要读者对象:全国各大、中专院校特殊教育及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融合教育的学校(机构)、康复机构的教师及相关人员,特殊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相关研究人员,以及热心特殊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开设的主要栏目有:特殊教育理论研究、教师教育研究、特殊儿童发展研究、教育与康复、课程与教学、高等特殊教育研究、融合教育、特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