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绍兰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2010,(12):60-62
传统的诗歌教学过多地看重意象体悟式解读,即从诗歌呈现的意象入手,让学生沉浸其中。反复吟咏,细细体味诗中的意境,从而参透作品,获得审美享受。这一方法虽然建立在中国传统的诗歌审美方式之上,重在践行古人所谓“涵泳”之说,但是。这种“涵泳”之法。对于尚缺乏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学生来说。常常陷入欲“深”而不达、费时又费力的窘境。加之眼下的课堂教学任务太重,要求学生掌握的信息量太大。 相似文献
2.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草莓》。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相似文献
3.
曹海永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2014,(5):77-79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虽不长,却凝聚着作者的精心构思和描摹。无论是樟树的外形与品质,还是宋庆龄的情感与精神,抑或人们的崇敬与怀念,都是那样鲜活地表露于字里行间。基于对这一文本的深入解读,第二课时教学围绕"抓住一条线"、"认识一种树"、"走进一个人"渐次展开和深入,达成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真实运用任务是指在真实活动中或指向真实生活的活动中,为了真实的目的而运用英语的生活活动。真实运用任务教学可分为三个环节:任务前、任务环与任务后。每个步骤都有相应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以达到各任务步骤的教学目的,优化真实任务活动的功能。一、真实运用任务教学的前任务任何教学活动都要有良好的导入方法,它可以为学生快速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在郭思乐教授创新的生本教育理念和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矫正反馈"的教改影响下,前置性作业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前置性作业,顾名思义,就是在上课之前所布置的作业,在教师讲授新课内容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的尝试性学习,为新课做预备、做铺垫、做引导。因为它能引导学生怎样去预习、怎样做好"先学"、怎样进行知识融合,因此,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巧妙布置前置性作业成为课堂教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中小学的推进,过程与方法目标作为新生事物,使广大教师和专家产生了诸多困惑和争议,不好好思考,会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8.
9.
郭阿男 《历史教学(高校版)》2013,(10):45-47,69
新教材华东师大版高一《元朝的统一》是一节"老课",之所以这样说,在于如仅依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规定施教,课堂就很容易陷入"建立概况———统治措施———作用影响"的窠臼。对于本课,上海历史课程标准做了如此指引:"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再度实现了全国性大统一。它继承了历代中原王朝的传统,创立的行省制度有着承上启下的一致性。其建立初期对中国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对多元智能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目的是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理论和语文教学活动,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以推动语文新课程的教育改革,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多元智能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看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课堂的前10分钟是否高效。运用恰当的方法导入新课,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使课堂活动顺利进行,从而提高课堂效率。第一次磨课:导入部分教学片断1.上课伊始,教师与学生问好后,作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介绍评价方式——到苹果树上摘苹果(黑板上画苹果树并粘 相似文献
13.
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奇葩无论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闪耀着奇异的光芒。随着历史的演进,诗歌成了提升我们民族认同感和归宿感的纽带,并相沿成习,因此,在中学语文中诗歌教学占有很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14.
15.
隐喻与诗歌的紧密关系造就了隐喻的文化解读对诗歌翻译的重要性。以毛泽东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英译本为例分别从词、句以及文本的不同层面来探讨诗歌中隐喻的文化解读,并进一步研析在隐喻的不同文化解读中译者如何为其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间的疏离进行处理。实际上,对诗歌隐喻的文化解读是一次再创作,它使得原词隐喻在译文中呈现出新的意义,而译文读者则通过隐喻的解读增进了对诗人和诗词的世界的领略和认知。 相似文献
16.
张坤 《教育界(基础教育)》2020,(18):36-38
课堂是师生活动的舞台,课前的教学设计决定着演出的精彩程度。精心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会探究发现;灵动的课堂能够唤起学生注意,提升他们的生命体验;教师的智慧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文章从史料“精”挑、学法“精”选、架构“精”建三个方面阐述历史课的设计,以此追求“教容易,学轻松”,达到“优教乐学”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2019,(6)
<正>文学语言不同于常态语言。一篇文学作品,它的文学性首先体现在陌生化的语言上面。陌生化语言从形式上来说,是对常态语言的偏离和变异,通过强化、颠倒、拉长、缩短、扭曲等方法,实现常态语言的陌生化。陌生化语言从内涵来说,是对常态语言的丰富和升华,更新了我们的习惯反应,唤起我们对事物、客体新鲜度 相似文献
18.
在诗词英译过程中,意象传译是有效构建以及再现译诗意境美的关键。本文采取比较分析法,选择苏轼《定风波》英译的两个版本,从意象的生成、意象的表现、意象的传达、意象的翻译等角度展开探讨,为诗词英译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呈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发展历程,内容涵盖百家争鸣、孔孟儒家、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儒学的发展。在这一专题中,由于涉及若干艰深的概念,相对疏离现代社会,师生缺乏相应知识积累,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对有关知识生搬硬套,方式上流于机械灌输,丧失教学应有的思想性、思辨性和生成性。 相似文献
20.
刘俊利 《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1):22-24
教学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主动,探究方法是否有效,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因素,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着眼点。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认识历史和社会的能力,应该是教学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