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阅读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无论课文描述的景色怎么迷人。叙述的事情怎么感人,可学生就是无动于衷。游离于文外,语言内容难以引起学生体验,语言情感难以激起学生共鸣,语言形式难以引起学生的鉴赏。师生交流机械问对,学生言说脱离文本。因此,要提高学生与文本的亲和力。培养感悟和运用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审美、学会情感传递的过程。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文本知识的掌握、与文本的对话、师生之间情感的碰撞,都离不开艺术性的语言!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而语言教学离不开对话,如何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思路,通过师生、生生、生本间有效对话,既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更通过对话,让语文课堂沉浸在交流、讨论、评价的氛围中,吸引学生深入感悟文本,领会文本。  相似文献   

4.
王婷 《教学随笔》2016,(3):49-49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而语言教学离不开对话,如何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思路,通过师生、生生、生本间有效对话,既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更通过对话,让语文课堂沉浸在交流、讨论、评价的氛围中,吸引学生深入感悟文本,领会文本。  相似文献   

5.
在阅读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无论课文描述的景色怎么迷人,叙述的事情怎么感人,可学生就是无动于衷.其重要原因是学生角色模式的定势,使得他们在阅读课文中多把自己置于文外,语言内容难以引起学生体验,语言情感难以激起学生共鸣.可见,要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必须以有效的方法让学生灵活扮演角色,随机进入课文,通过角色转换,促进心理的揣摩、情感的体验,从而变旁观者为当事者,变阅读课文为经历生活,变感受人物情感为自我流露情感.这样,"角色"就成了引导感悟的桥梁,就能最大限度地缩小学生与课文、与文中人物之间的情感差、心理差,以促进学生真心地阅读,真切地体会,真情地感悟,真实地感受.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即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在交往和对话这种独特的情境中,对教学文本进行再加工、再建构,使学生得到某种情感体验和生命感悟的过程。本文所要探讨的对话教学就是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双方就文本的解读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纳的新式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两次提到“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何为“对话”?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指教师、学生、文本在平等地位上产生的一种以学习语言为本体,以文本言语为中介而展开的在认知、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最终促使学生产生个性化的感悟,积淀语感,促进言语和精神的同构共生,提高全面语文素养的动态过程。然而现实教学中,老师们对“对话”的理解不够透彻,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不能不…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对话所采用的不同的言语形式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师生采用不同的言语形式进行对话,师生对其所建构的观念的明晰程度也就不同。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该从心里言语形式的对话着手,点燃超越文本的导火线,创设有效的言语情景,促进学生养成用文字表达思想情感的习惯,建构一种多元化语言形式的阅读对话情景。  相似文献   

9.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变封闭为开放,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探索的权利,去研读文本,咀嚼文本,体悟内蕴情感。本文以《碧螺春》一课教学为例,设计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领略文字诗意,于民主对话、多维对话、充分对话中领悟文本语言运用的精妙,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从而把握文本旨趣,使课堂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尽显阅读教学的本真。  相似文献   

10.
借助情景教学,通过师生、生生对话,生成课堂情感资源,激发学生在深切的情感体验中完成与文本、作者的深入对话。  相似文献   

11.
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后,“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形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课堂上,生本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思维碰撞、心灵交流、情感互动、意义感悟。然而,在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有些课堂“对话”中出现了为求生成,淡化文本价值;追求形式,弱化文本内容;盲目拓展,虚化文本意蕴的倾向,对话变了味,走了形,值得引起重视。本文试就课堂“有效对话”要立足文本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是说,阅读要以文本为中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完成语言训练的任务。评点批注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用恰当的文字与文本进行的一种创造性对话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动态过程。以生活的对话为通道,让语言与生活接轨,让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以心灵的对话为通道,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奏响课堂欢快的乐章。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真诚对话的生命殿堂,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4.
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对话教学的某些策略,感悟到一种对话的高妙境界。对话的基础是师生关系的平等,对话教学应该立足于文本,关注语言,关注形象,体会情感,品味思想;并且应该努力调动师生的情感体验,实现阅读感受的共鸣。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鼓励他们对文本作个性化的解读,与文本作者、和教师实现精神的交流、生命的对话。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两个“对话”,笔者认为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前者是语言学范畴的,即语言的对白、交流,也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提问、对答、切磋、辩论,可称之为“教学对话”;后者是心理学方面的,即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心智与情感的交流,也就是师生与文本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没有用有声语言的直接交流,可称之为“阅读对话”。  相似文献   

16.
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后,“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形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课堂上,生本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思维碰撞、心灵交流、情感互动、意义感悟。然而,在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有些课堂“对话”中出现了为求生成,淡化文本价值;追求形式,弱化文本内容;盲目拓展,虚化文本意蕴的倾向,对话变了味,走了形,值得引起重视。本文试着就课堂“有效对话”要立足文本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中有效的对话,可以使师生、生本在相互依存、相互交流中激活知识、内化情感、引发体验、碰撞思想、生成语言.因此,师生、生本间是否有效对话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是说,阅读要以文本为中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完成语言训练的任务。当前的语文教学,老师更多的是注重文本段落的一味分析,具体语句的赏析,将整篇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而忽视了对文本情感的真正体验。  相似文献   

19.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令人感动的画面,小学生会和成年人一样动情动容。可在阅读教学中,无论课文描述的景色怎么迷人,叙述的事情怎么感人,不少学生就是无动于衷。其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学生角色模式定势化,使得他们把课文描述的情境与现实生活中的情境作为互不相关的两回事,置己于文外,难以引起体验,激起共鸣。要促进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借助生活感悟语言的能力,须在阅读中让学生灵活扮演角色,以促进情境的感受、心理的揣摩、情感的体验,从而变旁观者为当事者,变阅读课文为经历生活,变感受人物情感为自我流露情感,促进学生…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要以文本为中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完成语言训练的任务。评点批注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用恰当的文字与文本进行的一种创造性对话。教师要把学生的读书批注当作课堂生成的宝贵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借助批注开展阅读交流,真正实现生本、生生、师生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