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性诉求就是在马克思人性论的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是与时俱进的人性理论。所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加强道德建设,充分发挥道德对人性的自律作用;其次要加强法制建设,充分发挥法治对人性的导引作用;第三要建立一整套能够全面有效调整各种错综复杂社会关系的制度,充分发挥制度对人性的影响作用。这样才能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稳定性、确定性和规则性的良好状态,实现社会的安定有序。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的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中,并没有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和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主要源于实践根据。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之间,有两方面的关系值得研究。第一,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为我们在更大的历史跨度中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认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洛克和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和发展了“市民社会”的概念,揭示了市民社会的实质,科学地阐述了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指出了市民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很重要的启示。重温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无疑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在人性的问题上,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有不同的看法,本文重点从人的类本质和人的社会关系本质的统一来阐述马克思的人性观,并对马克思的人性观的特点进行了探讨,进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来阐述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在人性的问题上,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有不同的看法,本文重点从人的类本质和人的社会关系本质的统一来阐述马克思的人性观,并对马克思的人性观的特点进行了探讨,进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来阐述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对真正的共同体的哲学探讨是马克思哲学关于社会发展的内在的人性依据。马克思的“真正的共同体”思想提供的理论价值:1.人性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2.社会公平正义就是以科学的人性为内在旨归的对社会建设的伦理规约;3.人以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与主体性的真正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人本核心凸显了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人本情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的时代性结合。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要建立经济、政治、文化一体的和谐社会必须尊重人性发展的规律。人们对人性理论探索的目的就是运用人性发展规律去认识和管理社会,从而达到社会协调发展的最终目标。本文试图从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科学依据等方面探讨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的人性本质、重要意义及其可操作性途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和谐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的思想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关于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最终目标的思想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关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未来和谐社会"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的思想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探讨马克思和谐社会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考察人性时,引进了具体性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克服了以前人性论者和哲学家离开人的社会实践去考察人性,抽象地理解人性的缺陷,合理地、科学地规定了人性。马克思人性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成熟说明处于不同社会关系中的人具有不同的社会规定性及人性。马克思的人性理论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马克思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人性理论进行分析。马克思认为,人首先是现实生活中有生命的个人生命体,在满足生命需要的实践活动中具有了社会属性,需要的满足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在这一过程中人逐渐走向人,获得人的属性。因此,马克思的人性论是人的类特性的总和,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的需要紧密相连;是人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摆脱动物性,走向不断丰富、完善的人性。  相似文献   

11.
人类在当代社会生活中遭遇到诸多问题,如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与人自身的发展关系问题、全球化问题等等,从理论深层上来看,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社会关系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我国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矛盾的过程。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既有中国传统的文化资源和马克思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又吸收和借鉴了西方社会的和谐思想,也离不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  相似文献   

12.
自然辩证法原理对数学的研究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 ,它指出了数学研究的源泉 ,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数学选题应注意的社会条件 ,我们要使数学为自然、人、社会的协调发展服务 .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以其与时俱进的超越性和富于人情味的鲜明理论品性为我们正确认识人的本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据此,本文沿着马克思探索人的本质的思想历程综合考察了人的本质,并强调人的本质的完整实现是在实践基础上的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和谐统一,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内在动力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透视和谐社会中的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保障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安排,是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民生保障机制和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维系与促进机制,社会保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它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经济助推器、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与功能。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是一种理想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社会、城乡、区域,各方面利益相协调的社会,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体育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体育对促进人与人,个人、群体与社会,人与自然建构社会和谐的作用进行研究,探讨体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并从宏观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鲜明地贯穿着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良性互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精神。领悟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本真意义和深刻内涵并用以指导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始终确立并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在坚持和贯彻的理论与实践中具有层次性:即在自然观层面坚持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在社会发展观层面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人的发展观层面谋求人与人的平等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体系之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必须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马克思始终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把促进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作为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就是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在多元化利益格局中重建符合时代精神的多向度的新的价值系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观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以新集体主义为核心价值,以公正平等为价值向度。它源于差别又高于差别,源于多元又高于多元。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和谐社会的内涵,主要阐述了构建和谐社会要有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区域结构、社会主义三个文明的有机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系。通过剖析和谐社会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认为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我们全民族为之长期奋斗。  相似文献   

20.
和谐体育:体育本质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立和构建和谐体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是现代体育发展的历史选择,也是体育理论创新的时代需要。和谐体育是人类和谐改造自我身心和开发自身潜能的社会实践活动,由三个维度构成:一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为基础和出发点;二是以人与社会的和谐为条件和机制;三是以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和落脚点。和谐体育具有绿色、休闲、人性化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