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兴奋剂事件”构成了第二十四届奥运会的一大特色。世界“第一飞人”、加拿大杰出短跑运动员本·约翰逊因服用非法药物被没收金牌,堪称奥运史上的空前悲剧。该事件不仅向全世界展示了当前竞技体育的“癌症”——兴奋剂问题,也向我国体育界提出了一个刻不容缓的研究课  相似文献   

2.
一、禁用兴奋剂概况三十年代就有人对运动员在竞赛中使用兴奋剂提出异议。几十年后,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期间召开的体育科学会议上才首次做出决定,运动员禁止使用兴奋剂。国际奥委会将兴奋剂定义为:“参加竞赛的运动员将药物或任何物质摄入体内,或者用非常规的方法,或将非正常量的生理物质摄入体内,想以人为的和非正当的手段提高比赛成绩的做法称之为使用了兴奋剂。”规定凡在竞赛中被查出使用兴奋剂要受到取消比赛资格的处分。以后,各单项国际体育联合会也相继制订了禁用兴奋剂的条例。国际业余田联的规定则更坚决地指出:“凡服用兴奋剂的运动员将终身剥夺比赛资格”。近代运动竞赛史上的这项新规  相似文献   

3.
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主席永奎斯特7月7日在新加坡出席国际奥委会全会时表示,许多运动员伪造哮喘病病历,以躲避奥运会上针对麻醉类药物的检查。永奎斯特说,患哮喘病的运动员要对相关部门提出申请,在奥运会期间他们将被允许服用抗哮喘病的药物。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有45名运动员谎称自己患有哮喘病,占所有申报患哮喘病运动员的1/10。国际奥委会委员、匈牙利人施米特认为,一届奥运会有如此多的哮喘病人很荒谬。他说:“我们必须阻止这些伪造病历以合法服用麻醉类药物的行为。”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主席庞德说:“我们已经识破了那些人的诡计。”他暗…  相似文献   

4.
武汉体育学院副研究员贝恩渤表示,当前反兴奋剂工作主要有三大困惑。1.目前在和一般药物如何界定方面非常令人困惑。比如,很多药物也是出于非治疗目的,也是非正常剂量摄入体内,为什么不属于服用兴奋剂?而误服那些出于治疗目的但含有某些兴奋剂成分的药物,且这种成分对当事者参加的比赛并无实质性帮助,按理不应作兴奋剂违禁处理。对1998年环法自行车赛发现大规模服用兴奋剂事件后,萨马兰奇曾说:“应该大量缩减违禁药物的名单,那些不损害运动员身体的药物不能算作禁药。”2.兴奋剂检测技术如何与现代高科技药物发展同步是第二大困。在兴奋剂检…  相似文献   

5.
1998年8月20日,德国柏林一家法院判定前民主德国游泳教练马托内斯、医生苏恩德、罗斯勒触犯有关使用兴奋剂法律,并对他们进行罚款处罚。他们被指控在本世纪70—80年代指使运动员服用违禁药物,提高运动成绩,危害运动员身体健康。 人们把前民主德国依靠兴奋剂在泳坛上屡创佳绩喻为“黑色的崛起”。如今这被捂了多年的厚重铁幕终于打开。 惊人的成绩 60年代,民主德国的游泳成绩并不突出,即使在70年代的第一次奥运会——1972年第20届慕尼黑奥运会上,民主德国运动员也无惊人之举。但那时,他们已经在运动员身上进行试验,筛选药物,为称霸泳坛进行了精心准备。  相似文献   

6.
兴奋剂在英语中称“Dope”,是运动员为了提高成绩而服用的具有刺激性的禁用药物的统称。兴奋剂,犹如竞技体育的附骨之蛆。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连续出现多起运动员因被检测出服用兴奋剂类药物而被奥运会“除名”的事迹,这为世界各国运动员敲响了警钟。据了解,2012年的第三季度中,反兴奋剂中心一共进行了2886例兴奋剂检查,其中8月份的赛内检查为138例,其中一例阳性是在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中发现的,这说明青少年体育中使用兴奋剂应该引起进一步重视。本期的《青少年体育》杂志特邀请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白旭盛为我们梳理青少年使用兴奋剂的现状和危害、分析青少年使用兴奋剂的原因,并提出加强青少年反兴奋剂教育、扩大兴奋剂检测范围、修改相关法律条文以加重对相关人员处罚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对于世界体坛头号强国美国队来说,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的金牌不再重要。他们的目标不是超越以前的成绩,而是恢复美国的体育形象。4年前,美国人仍旧是世界体坛的老大,扮演着体坛仲裁者的形象。他们对其它所有国家的任何一例服用兴奋剂的事件都指手划脚,看所有人都用一种鄙夷的眼光。因为那个时候,他们自认为是世界上最“干净”的体育国度,兴奋剂和美国人没关系。但4年后,确切的说3年之后,美国人成为全世界被指责的对象。他们不但有运动员服用兴奋剂,而且都是在国际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的超级明星。他们不但不干净,而且还是其它国家兴奋剂的主要提…  相似文献   

8.
90年代初,帕夫拉特被认为是最有天赋的自行车运动员之一。但迄今为止,他并没有取得人们预期的重大胜利(他在德国的排名是第19位);也没有被接纳到著名的职业运动员赛车队。相反,这个原本身体健壮反应敏捷的年轻人,被成功的欲望驱使着陷入了兴奋剂的漩涡而欲拔不能。服用兴奋剂——失败——痛苦——吸毒,他在短短4年时间里,走完了瘾君子的“四部曲”。年轻的帕夫拉特刚涉足自行车运动时是棵引人注目的好苗子,他相信好成绩来自训练、雄心和良好的生活作风。他师从的教练对其严格要求,并告诫他避免一切恶习。“如果我服用兴奋剂,我的教练会狠狠地揍我。”但这份严父般的苦心还是白费了,急于称雄体坛的帕夫拉特自以为找到了捷径:一位运动员偷偷告诉他:不服用兴奋剂出不了好成绩。于是他谨慎地与一位贩卖兴奋剂的职业自行车运动员建立了联系,开始尝试使用兴奋剂。  相似文献   

9.
数字     
《游泳》2021,(1):19-19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6日,游泳巨星、美国泳坛传奇人物菲尔普斯表示,由于东京奥运会延期举办,且受到疫情影响,目前全球范围内的药物检测都被迫停止,这令他担忧东京奥运会能否保证“干净”。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总干事尼格里表示,8本政府对东京奥运会前的兴奋剂检测表示担忧,但日本方面会在奥运前拿出一套可行的方案,以确保举办一届“干净”的奥运会。过去两届奥运会,即便奥运会结束2-3年甚至更久,都会有选手因为兴奋剂而落马。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伦敦奥运会有130例兴奋剂检测不合格,其中有68例是在复查中查出的。2016年里约奥运会,倒在兴奋剂下的选手超过千人,也就是说,每100人就有1人服用兴奋剂。  相似文献   

10.
虎啸 《新体育》2003,(6):39-40
又是一幕悲剧!这次的主角不是别人,而是叱咤世界田坛的风云人物——刘易斯。这个所谓世界田径场上“最干净的人”,如今却变成了一个大骗子、世界体坛最不干净的人……兴奋剂就是导演这出人生悲剧的罪魁祸首。 使用兴奋剂问题在发达国家以及一些体育强国中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尽管这些药物危害严重,但是金牌能带来社会地位和物质利益,使一些运动员甘于用生命来冒险。“倒霉蛋”本·约翰逊 在美国奥委会惊曝兴奋剂丑闻之后,一直以来都不服气的约翰逊终于逮到了机会:“我早就知道他们也服用了违禁药品。不光是刘易斯,第二名、第三名,前…  相似文献   

11.
亚运巡礼     
亚运会兴奋剂检测中心自上世纪末法国人首先在自行车比赛中使用兴奋剂,造成暴死赛场的事件后,人们越来越关注体育比赛中服用兴奋剂的问题。但事与愿违,多年来,国际体育组织的权威机构尽管一再声明在体育比赛中严禁服用兴奋剂,对服用者的处罚也越来越加严厉,服用者还是大有人在,而且逃避检查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和越隐蔽了。在汉城奥运会上,随机抽取的样本中竟有1000多个呈阳性,其中70%的运动员服用的是合成类固醇药物。国际奥委会医学委  相似文献   

12.
尿检和血检     
为维护奥林匹克运动的纯洁、防止和抵制兴奋剂对世界体育的侵袭,从1968年第12届奥运会开始,对运动员进行兴奋剂检测以来,检测方法到现在为止共有三种:尿检、“飞检”和血检.尿检 尿检是按一定程序,取运动员的尿液进行检测、分析,根据尿液中违禁药物的有无、多少,确定是否服用了兴奋剂.自1968年以来,国际奥委会一直采用尿检的方法.为何取运动员的尿液进行检测呢?这是因为人体内的代谢产物,一般都经尿液排出体外.另外,尿检对人体无损伤,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检测方法.1988年汉城奥运会时,汉城采用了一种分析仪,可从运动员尿液中检测出十亿分之一的违禁药物,也就是说,在50米长、25米宽的标准游泳池中,放入一小匙食糖,也能查出来.加拿大运动员本·约翰逊服用类固醇药物,就是经过这种仪器查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世纪回眸:谁能阻止滥用兴奋剂之风? 竞技者通过使用药物来增强体力和刺激精神的事古已有之。运动员最早在体育比赛中服用兴奋剂可以追溯到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近代体育运动中使用可提高成绩药物的更是大有人在。1896年现代奥运会诞生之前的19世纪中叶,已有关于比赛选手服用兴奋剂的报道。在20世纪的奥林匹克赛场上,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人类使用兴奋剂来提高运动成绩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进一步打击服用兴奋剂的行为,保持奥林匹克运动的纯洁性,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根据《奥林匹克宪章》的规定制定了"奥委会规则"。美国奥委会和国际奥委会之间因为服用兴奋剂禁赛处罚而不能在一段时间内参加奥运会的规则争议提交体育仲裁院(CAS)仲裁,CAS裁决运动员被禁赛期满后就有资格参加奥运会,否则就是对运动员的双重惩罚,违反基本的"一事不再理"原则,国际奥委会应对有关规则进行修改。该裁决维护了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基本权益,也有利于反兴奋剂规则的全球统一化。  相似文献   

15.
原本需要先取尿样,再用不同化学试剂分析不同兴奋剂种类的运动员兴奋剂检测方法,现在只需将尿样涂到一片蛋白生物芯片上,通过高精度仪器观测尿样与蛋白质的反应,就可以知道运动员是否服用了兴奋剂。这种兴奋剂检测生物芯片将在2006年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上投入试用,经过改进调整后最终定型的芯片装置准备在2007年批量生产,如果通过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的最终审查,生物芯片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大显身手”。1.兴奋剂检测结果:“立等可取”采用这种生物芯片技术,只需将尿样涂在一片芯片上就能判断出多达16种的兴奋剂类型。“采用生物芯…  相似文献   

16.
运动员借助药物取得好成绩已不是秘密了,早在古埃及罗马文献中已有记载。十九世纪来,这股风越刮越盛,到本世纪运动员非法服用违禁药品已司空见惯。尽管国际奥运会不断采取严厉有效的措施来阻止这一事态的发生。但据国外报道,目前世界上著名运动员中仍有50%的人服用违禁药品。非法用药现象有增无减。而且手段越来越高。其主要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是一种有悖于体育和医学道德的行为。它违反奥林匹克运动的规则,而且威胁运动员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中国政府对兴奋剂一直是“严令禁止,严格检查,严肃处理”。国家体育总局前局长伍绍祖曾保证中国“得不到金牌也不服兴奋剂,别人服用我们也不服兴奋剂,查不出来也不服兴奋剂,对身体无害也不服兴奋剂。”2004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签署发布了《反兴奋剂条例》,自3月1日起施行。这进一步表明了我国反兴奋剂的立场,有利于将2008年奥运会办成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但恰在此时,一个极不和谐的音符出现了。  相似文献   

18.
在竞争激烈的当代体育比赛中,某些人不惜牺性运动员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借助某些药物和兴奋剂的帮助以提高比赛成绩,这就是国际体坛累禁不止的"药物之战".愈演愈烈的药物之战早在16世纪时,兴奋剂就开始用于赛马.1865年,在一次横渡海峡的游泳赛中第一次发现运动员使用兴奋剂.1886年,一名自行车运动员因服用兴奋剂,在体育史上第一次造成药物死亡事件.从此,兴奋剂的研制和使用从未间断.虽然国际奥委会早在20多年前就对使用兴奋剂下过禁令,但兴奋剂种类却越来越多,仅奥委会规定的禁药名单就有五大类共50多种,加上  相似文献   

19.
洛杉矶奥运会前,美国新闻界透露,在美国田径尖子运动员中,有半数以上的人服用兴奋剂,这个估计对某些项目还可能是保守的。例如,在投掷项目中,据估计会超过50%。美国女子跳远运动员安德森在1980年刷新她自己保持的美国纪最后,她的队友麦克米兰就控告安德森服用了类固醇。洛杉矶奥运会前,头号女子铅球选手格里芬写信给美国田径协会,说明她在洛杉矶奥运会后便要退出田坛,原因是她已跟不上美国和东欧国家的运动员服用类固醇的步伐。她愤怒地指出:“我不想以放弃我的女性特征和损害自己的健康来换取成绩。也许,如果我们不服用类固醇就无法与东欧运动员比。但是,我们是女人,我们要考虑自己的健康,不要因为服用类固醇使我们生下的孩子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20.
飞人如斯     
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在回忆录中写道:"服用兴奋剂恰如残害体育事业的癌症,不仅危害运动员的身体健康,而且是坑害我们青春年华的陷阱。"国际体坛围绕兴奋剂与反兴奋剂展开的斗争是一场旷日持久、极其艰难而又让人困惑的斗争。研究、使用兴奋剂与反对、禁止兴奋剂的两股力量进行了长达30年的顽强较量。尽管在查禁兴奋剂方面,国际奥委会和各单项体育组织已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但至今并没能扼制住兴奋剂泛滥的势头。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前奥运会冠军美国人琼斯承认服用兴奋剂:仅过两天,亚运会铁人3项冠军中国队员王虹霓被查出服用兴奋剂。一时间,让原本安静的体坛顿时紧张起来,困扰体坛的兴奋剂再次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