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钱穆先生的著作可以分为思想、历史和文化三大部类。其中文化类著作凡十余本,皆出于他对中国文化生死存亡的忧心与关切。钱穆先生研究中国文化的初衷,乃在于了解中西文化孰得孰失,孰优孰劣,找出今日中国自救之道。钱穆先生认为中国文化的精神乃在于"天人合一"的观念,并指出中国文化对于未来世界的贡献亦在于此。  相似文献   

2.
毛道生 《四川教育》2014,(11):47-47
近期阅读了钱穆先生的《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文化与教育》等教育大作,我感受颇多:以历史学家和国学大师身份享誉海内外的钱穆却是治学和从教两不误,他少有的专业发展之路更是值得当今的教师学习,所以我期待能“走进”他.但事实上,我也无法“走进”,因为钱穆先生思想深邃、学识精博,说“走近”已是狂语,遑论“走进”.  相似文献   

3.
经世致用是中国学人治学的意义,宏博会通则是中国学人追求的目标。二者统一于儒。儒家精神乃我们国家民族基本的传统精神。在这种精神渐渐暗淡的今天,我们试图通过梳理近现代通儒钱穆先生为人为学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来探讨其意义。  相似文献   

4.
钱穆先生对以经、史、子、集为载体形式的传统中国学术造诣甚深,其研究成果历来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瞩目。他著作等身,涉及甚广,但自始至终以阐发中国学术的人文精神为主。他将国学人文精神自觉地贯注到一生为人作事之中,特别是在其教育中,这一精神在他身上由服膺内化为人格,具有极深厚的感召力。钱穆先生独特的与人生信仰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既是国学人文精神淋漓尽致的体现,也对当代中国教育如何寻回自己失落的精神家园,具有甚多启示。  相似文献   

5.
穆克宏先生致力于六朝文学研究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他在六朝文学尤其是《文心雕龙》与《文选》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穆克宏先生治学注重从目录学入手,以客观史料说话,将六朝文学与文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循序渐进,自成体系。穆先生乐此不疲的治学热情、深厚踏实的学术功底和坚韧不拔的治学精神,均堪称学界楷模。  相似文献   

6.
钱穆先生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一直站在维护中国文化的立场上,从中国的历史着眼,肯定中华民族文化的地位,反击"西化"论者贬低本族文化的论点。始终致力于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全面考察,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特质,强调中国文化的长处和价值,重振民族的信心。作者就读钱穆著作《中国历史研究法》的感受抒发对于钱穆先生史学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正>第一幅图景:钱穆先生的回忆据钱穆先生回忆,他就读的江苏无锡荡口镇果育小学里有很多令他难忘的老师。其中最难忘的是音乐老师华倩朔。这位小学老师同时还在苏州城里的一所中学兼音乐课。每个星期,她要从苏州到荡口镇来回一趟。江  相似文献   

8.
钱穆先生的文学研究是在其哲学、历史及思想研究的背景下展开的,具有开阅的学术视野及独特的理论思维。本文主要分析了钱穆先生对中国传统诗学中“比兴”这一概念的阐释,从中可以看出钱穆先生对“比兴”概念的发展与创新。论文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钱穆对“比兴”概念在传统诗歌领域中的理解;第二部分论述了钱穆先生将“比兴”这一传统诗学理论扩展到中国整个文学领域及艺术领域之中,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第三部分主要论述钱穆先生将“比兴”概念放之于文化及思想的高度进行观照,从而得出“比兴”中蕴含的深刻的中国文化及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9.
钱穆先生的文学研究是在其哲学、历史及思想研究的背景下展开的,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及独特的理论思维。本文主要分析了钱穆先生对中国传统诗学中"比兴"这一概念的阐释,从中可以看出钱穆先生对"比兴"概念的发展与创新。论文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钱穆对"比兴"概念在传统诗歌领域中的理解;第二部分论述了钱穆先生将"比兴"这一传统诗学理论扩展到中国整个文学领域及艺术领域之中,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第三部分主要论述钱穆先生将"比兴"概念放之于文化及思想的高度进行观照,从而得出"比兴"中蕴含的深刻的中国文化及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0.
钱穆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国学大师,学识渊博,贯通古今,被誉为通儒之学。在治学中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毕生探寻国家和民族文化永久演进的生命力,是一位真诚的爱国者。在学术研究领域,亦多有创见,为中国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钱穆先生为《朱子新学案》所撰写的《朱子学提纲》是指导世人学习朱子之学的重要文献,对朱子学之大体与各精华做了概论。在朱子学精神方面,钱穆认为朱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到中庸,四通六辟,成此一家。一面固最能创新义,一面又最能守传统。既明得前人本意,又发挥自己新意;既汇纳群流,又扩其范围;既为精粗具到,又采撷精华,由此而成为集儒家之大成者。  相似文献   

12.
<正>钱穆先生曾经说过"除却历史,无从谈文化"。诚然,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和特征以及种种优点与缺陷,都全部表现在它以往的历史中。因此,一提到"中国文化缺乏科学精神"这一话题,人们立马就会想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那一段屈辱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现代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探讨中国历史研究法时,有一段极为精彩的关于“理念探求”的名言:“近人治学,都知注重材料与方法。但做学问,当知先应有一番意义。意义不同,则所采用之材料与其运用材料之方法,亦将随而不同。”相同的道理,探求语文教育的改革,理应从实践意义出发,先探讨语文教育的理念。语文教育的理念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具体目的、途径、方法、措施、评估、走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思想家、学者,方以智有他独特而卓越的治学精神与方法。他有着坚实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明确的历史发展观;有着尊疑、求实的治学精神以及会通古今中外的治学方法论,在有明一代,可谓卓然独立。  相似文献   

15.
<正>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说:“历史是人事的记录。”任何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都离不开历史人物的作为。历史教学中深入剖析历史人物的主动作为与精神品质,可以使历史事件更生动、历史人物更鲜活,使学生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以及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笔者教学统编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时,  相似文献   

16.
一、优良学风的基本内容 学风是指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等,它是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的综合表现。优良的学风正是继承了历史上形成的治学传统中的精华,同时又体现了新的时代要求。如何判断学风是否优良,根本的标准是看它是否有利于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新时期合格人才的优良素质,是否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献身的精神。因此,优良的学风应是勤奋、严谨、求实、创新这八个字。也就是治学精神靠勤奋,治学态度靠严谨,治学的基本原则靠求实,治学的方法靠创新。这八个字相互联系,融为一体,是今天的高等学校所要大力倡  相似文献   

17.
莫与俦对遵义“沙滩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有坚实的汉学素养,以尹珍为榜样,从治学品格、治学方向、治学精神、治学态度等方面对贵州学人指明了学术门径,为沙滩文化崛起于西南、蜚声海内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的治学精神可概括为:实事求是、敢于怀疑、认真严谨、踏踏实实。他的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总结、学习和提倡。  相似文献   

19.
学术史上孔子与《尚书》的关系争论超过2000年,至今难有定论。争论的焦点,即在孔子是否删《书》以及是编《书》还是作《书》等方面;在孔子以《书》教授弟子方面,则似乎取得一致意见。于前者,钱穆先生以为孔子不曾删《书》,不曾整理过《书;》于后者,钱穆先生之意见看似自相矛盾,实则与前人看法一致。  相似文献   

20.
钱穆先生曾在《国史大纲》的序育中这样写道:“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对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以上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史如明镜,这样的论断妇孺皆知,但又有多少人认真地看待了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