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谭恩美《接骨师之女》中的女儿露丝是第二代美籍华裔移民,处在中美文化夹缝中的她感受到被两种文化边缘化的痛苦,由此坠入迷茫与困惑深渊。直到认同中国文化后,露丝才走出文化身份缺失的困境,并完成了对自我的重构。作者借此表明华裔移民应该在中美两种文化间找到一种平衡,并利用其独特的文化身份为两种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美国法学界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由来已久,而本文则将关注点集中于美国法学学者21世纪以来在法学期刊以"中国"为关键词发表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成果。作者发现,美国法学界对中国传统法的研究在新世纪展现出了新的特色,虽然在方法上依然将西方法学理论作为分析中国法律文化的理论依据,但固有的西方中心观的研究视角在不断弱化,突出表现在更为深入地剖析了"法治"原则的西方局限性,并试图从中国传统法律的视角分析与论证"法治"等问题。这也提示我们,中西之间的法律文化交流并不是单向的,双向交流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愈发凸显。  相似文献   

3.
文化全球化与新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理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末,全球化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已经扩散到人类的政治、文化诸领域中,文化全球化对民族文化发展形成了冲击,特别是新全球化时代文化帝国主义对其他民族、国家的的文化殖民与侵略。同时,又提出了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理性构想;既顺应全球化大潮,超越狭隘的民族局限,又不受制于全球化,保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口性。  相似文献   

4.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杨译及霍译《红楼梦》的翻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来分析杨宪益夫妇及霍克斯翻译《红楼梦》时所选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的原因,可以发现:译者对汉语文化的认同、翻译目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英美文学系统中的位置、赞助商等诸多因素,会影响霍克斯和杨宪益夫妇对《红楼梦》翻译版本在英美文学系统中位置的确认。霍克斯将其定位在边缘位置,而杨宪益夫妇将其定位在中心位置。这种定位最后导致了霍克斯选择了归化的翻译策略,而杨究益夫妇选择了异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美国华裔文学。由于其特殊文化地位以及复杂的文化渊源,既是国内学术界文学研究的热点,同时也是文学阅读和接受中的盲点之一。本文结合当代后殖民及文化研究理论,试图从探讨国内外学者阅读视角问题出发,重新考虑美国华裔文学的定位及其意义:美国华裔文学,作为一种杂体文化的文学形式,是华裔作家坚持自我身份认同、表征自我杂体文化以及抵抗中关两种文化压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美国华裔作家拥有双重文化身份,具有双重文化视野,他们在后殖民语境下塑造出了想象中的中国文化形象,同时根据切身观察体验塑造出了他们心目中的美国文化形象。从形象学的角度研究这些可以发现美国华裔作家在后殖民语境下塑造中美文化产生的影响、存在的问题以及美国华裔作家还应做的努力,以便在全球化进程中更好地促进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增进世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电影是再现政治的特殊形式。文化阅读方法考察电影深层文化结构与权力机制。文章通过对电影《刮痧》的文化阅读,超越文化差异的表层结构和文化冲突的传统理解,提供一种多元文化语境中文化选择与身份政治关系的全新诠释。多元文化语境中,文化身份成了漂浮的能指符号,等待主体介入才具有意义。移民受到多元文化冲击,主体意识被两种文化身份所分裂;美国文化本身的纯洁性也被“文化杂烩”形式所威胁,为“惧杂症”所困扰。刮痧冲突,在文化领域是美国东方主义意识与中国“汉化”思想的对抗,对于移民个体则更是文化记忆与认同的冲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的文化生态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主要表现在宗教文化、民族思维方式和民族心理,民族价值观和教育观以及民族语言文字方面。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体系导致文化生态环境的失调问题,在少数民族外语教育方面表现在中国少数民族外语基础教育文化生态失调,学校生态内部的不平衡和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和英美文化之间的文化冲突等方面。在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的发展中解决文化生态失调问题的途径主要在于文化导入方法的选择、课程的设计和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在大学英语的文化教学中,对西方文化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在教学过程中,当对西方文化的补充和渗透成为一种主流时,难免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在英语教学中一味地引入西方文化,将容易导致文化侵略。通过介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反文化侵略的现状,提出完善教学大纲、改进教学方法等可行性较强的措施,对改善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几乎被忽略的现状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现在的华人学研究领域内,面对众多堪称经典的学作品(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却没有统摄一切的通行标准。这个现状本身不容否认。而在是否有必要的把汉语和英语写作纳入统一个标准或标准系统内来进行评判,又众说纷纭。华人学的发展已经在要求华人批评界拿出相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徐苏 《培训与研究》2010,(11):10-12
在人际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民族心态,民族精神以及思维方式等领域,中美文化都表现出不同的文化选择性,形成了不同的主导文化模式。这些不同的文化模式在中美动画片的制作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没有什么比文化认同的失去更加可怕,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拥有自己的文化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面对来势凶猛的文化入侵,中国当代产品造型设计师应该在行业内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捍卫自己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的主流文化中,脱离本族文化的华裔已经被边缘化为“他者”。他们是具有双重身份但又同时被两种文化排斥的群体,在文化身份问题上必然经历两种文化从冲突到融合的过程,然后形成了一种既非此亦非彼的混杂属性。在谭恩关的成名作《喜福会》中,无论是中国母亲,还是美国女儿,认同一种既不是纯粹美国的,也不是纯粹中国的混杂的移民身份。  相似文献   

19.
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译者可以在特定的翻译情境中选择特定的翻译目的,并为实现这一目的而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当前,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大肆实施文化霸权主义。中国译者应以传播和发展中国文化,抵制美国文化霸权,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为翻译目的,在翻译时有必要尽量采用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美国梦、中国梦,这两个表面上很相似的文化术语,孕育于美中两国截然不同的文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它们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或者作为各自不同历史时期的主流文化的代表,也存在着一些相似点。笔者试图通过跨文化的视角,分析两者的不同点和共同点。通过分析,笔者认为,两者在诞生时期、发展趋势、概念内涵、文化背景、倡导的根本价值观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在历史作用、实现途径等方面也存在着某些共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