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而区域生态创新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突破口。"一带一路"是新常态下中国发展中的大战略,有"中国梦"的新时代内涵,可以有效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下,基于生态位视角,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三生"承载力,结合京津冀区域三地发展情况,提出了京津冀区域生态创新发展策略:加强区域产业协作,扩大环境容量生态保护空间,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资源环境保护,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环境中,农业成为重要的区域合作领域.京津冀农业产业协同创新是实现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结合京津冀一体化情境及农业发展现状,研究了农业产业协同创新问题.研究认为,京津冀农业产业协同创新应建立在共同的利益诉求基础上,通过区域统一规划,促成区域内组织间深度合作,以及创新资源的自由流通和共享,进而实现区域农业发展战略目标.本研究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战略、组织和资源三重协同的农业产业协同创新模型,并对京津冀开展农业产业协同创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比较分析京津冀三地产业创新要素和创新环境,在此基础上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产业协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北京产业协同创新整体能力强,天津产业升级方面能力较强,河北总体效果较差。因此,三地应走"强点、集群、组链、结网成系统"的产业协同创新路径,加快三地协同创新的关键载体建设,战略新兴产业创新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并行等以推进产业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5.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对京津冀保险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首先,通过对2001年-2013年人均GDP、保费收入、保险深度、保险密度、保险业绩指数、保险业务构成等方面的数据统计,观测到京津冀保险业发展存在着地区差异性和梯度层次性.其次,对京津冀地区保险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描述.最后,为使区域保险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要求,利用地缘优势,建立京津冀保险业有效的金字塔结构,达到京津冀保险业生态系统设想的效果,文章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经济发展一体化的本质就在于促进京津冀区域的资源要素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配置。本文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面临的内外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知己知彼”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着力解决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寻找并构建合理有效的协调机制,从而更好更快地促进整个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提升区域物流能力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对区域物流能力研究与分析是提升区域物流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分析影响区域物流能力因素的基础上,文章分别从物流经济指标、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业务量、物流综合竞争力四个方面构建了区域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建立ANP(网络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并通过SD软件计算出各指标权重系数,从而找出关键指标进行改善,提升区域物流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通过ANP可以科学有效地对区域物流能力各指标重要程度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5,(74):189-190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政策,作为协同发展中的物流环节,对国家政策贯彻落实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京津冀20072014年的物流增加值分析,预测2017年京津冀物流增加值,对京津冀物流协同发展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校青年教师综合能力评价体系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其必要性和紧迫性不可忽视,高校管理者和教育专家应从教育改革、学校发展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出发设计多元、动态、针对性强的青年教师综合能力评价体系,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输送合格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我国的基础研究和重大原始性创新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各省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展开研究,不仅可以找出影响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因素,而且能根据科技创新能力的区域性差异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省属高校面向区域发展开展协同创新应围绕本省建设的重大科技需求,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人才、资源的优势,按照"省内急需、国内一流"的要求,以体制改革和平台构建为重点,以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服务能力的显著提升为目标,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大力推进高校与国际国内创新力量的深度融合,为本省的建设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根据2013-2019年数据分析发现,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明显,发展失衡状态有所缓和,协同发展模式多元;然而,也存在高等教育资源增速放缓、京津冀三地发展差距仍然悬殊、协同发展成效有待增强等问题。在国家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要强化全局意识、协同意识、改革意识和质量意识,主动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部署,加速推进区域内部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和内涵式发展,进一步完善区域高等教育协同治理体系,保障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向世界推出,邢台市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战略机遇。本文讨论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邢台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优化产业结构、融入京津冀产业集群,打造高科技研发基地等邢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绿色崛起。  相似文献   

14.
区域高校以服务地方为理念。协同创新对推动我国科技、经济、教育发展意义重大。区域高校实施协同创新模式主要有校校、校所、校企、校政、国际五种协同创新模式。实施协同创新提高区域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应加强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培植创新团队,精心选择和培育协同创新领军人物,以政府保障完善协同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2011计划"提出以来,高校协同创新相关问题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文章对中美高校协同创新的概念、理论、制度、以及中美高校在协同创新中的主体功能、教育机制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为我国高校协同创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逐步落地,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持续向深入发展。区域经济内部产业结构发生的深刻变迁影响了就业需求结构的变化,并构成了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外部环境。在此背景下,首先阐述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三方面主要特征,进而研究并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并提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下京津冀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服务区域并与区域协同发展既是一流高校的重要特征,也是一流高校建设的源头活水。虽然高校面向区域发展协同创新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一些探索与尝试正逐步展开,但在高校、政府、区域联动等方面我国仍面临高校不愿协同与疲于协同、政府权威缺失与政策缺失、区域需求对接不足与联动机制不足等诸多困境。鉴于此,高校面向区域发展协同创新应基于内生驱动型、政府引导型和区域联动型叠加优化的最优模型,运用生态学理论,通过明确生态位和形成生态流来构建协同创新生态"池";通过选择合作伙伴和组织领导者来组建合适生命体;并通过破解路径依赖和实现生态平衡来形成创新生态链。  相似文献   

18.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各省、市、县在国家基础性发展目标的基础上,相应制定了自己的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方案。然而各地标准优劣参半,不一而同。选择区域间有特色的省市进行异同比较,从标准的制定、标准的框架、标准的取向、标准的内容和标准的实施五个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得出有利于促进整体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提升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高校智库作为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生着诸多问题。比如,成立的随机性大、管理运行复杂、研究力量缺乏、高端智库偏少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应从高校智库组织内部着手,合理建构和优化其运行机制。高校智库运行机制的核心是知识的投入、产出关系,其可解构为战略协同机制、资源支撑机制、成果产生机制、作用发挥机制。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因子分析法对2005-2012年31个省份高校科研质量水平试测的结果显示,我国高校科研质量总体有很大提升空间;西部地区高校与中东部地区高校科研质量存在较大差距,近几年有所缩小;相对于科研条件质量改善的程度,成果质量提升仍显不足。研究队伍建设、研究经费投入和研究成果影响力是制约区域高校科研质量水平的关键因素,应转变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优化科研生态环境,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改革高校科研评价制度,促进区域高校科研成果质量与条件质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