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哈珀.李因其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而闻名于世,这部小说自出版以来便深受国内外读者的喜爱。该小说运用第一人称叙述手法,从小女孩斯各特的视角出发,讲述了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南方小镇上的一桩冤案。本文通过研究小说中的儿童视角,试图证明这种独特的叙事手法正是作者匠心独运的表达方式,也是小说打动人心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2.
《杀死一只知更鸟》出自于美国杰出作家哈伯·李之手,于1957年正式问世,并在4年后斩获了普利策大奖,同时在1962年根据其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当时美国正处于黑人维权运动时期。由于当时的美国人对黑人存在着与生俱来的歧视,这种鄙视与种族间的不平等,在美国大众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通过解读《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知更鸟的象征意义,来更好地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部作品是如何呈现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南端最为真实的种族歧视现象的。  相似文献   

3.
Jim Crow是一系列歧视黑人的法律, 从1877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美国实行.这些法律从不同方面限制黑人的行为.<杀死一只知更鸟>和<紫色>是美国著名的描绘种族和性别歧视的小说,通过分析小说,我们可以从中找到Jim Crow的痕迹.  相似文献   

4.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美国作家哈帕·李创作的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文章主要从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社会环境、引路人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探讨主人公斯各特从天真到成熟的成长历程。性格特征是她成长的基础,社会环境对其成长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引路人对其成长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听,知更鸟在唱歌,它用心灵去唱,那属于它的歌——支关于正义的歌。  相似文献   

6.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美国文学家哈伯·李于1960年发表的自传体长篇小说,作为一本被美国大部分公立学校定为教学用书的文学经典,学者们的研究多以家庭教育与人性呼唤为视角。本文尝试通过一个全新视角,即通过对书中人物“完人性”的分析,论述现实行为主体都具有一定的“完人性”且“完人性”中亦有不可避免的“道德盲点”,并由此对教育中的“完人逻辑”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在教育过程中应当承认教育对象“道德盲点”存在的合理性以及摒弃教育评价中的“完人逻辑”。  相似文献   

7.
《莆田学院学报》2013,(3):68-71
阐述哈珀·李的作品《杀死一只反舌鸟》是一部描写孩子成长的小说,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孩子成长问题的关心。分析小说中的父亲,作为主人公成长的引路人,可分为"反面的""缺失的""正面的"三种类型,这为读者呈现了在别样父亲引导下孩子的别样成长历程,展示了小说的成长主题,诠释了作者对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期待和忧思。  相似文献   

8.
马瑞 《海外英语》2022,(11):36-38
To Kill a Mockingbird是美国著名作家哈珀·李(Harper Lee)成名之作,该书的译名从最初的《枪打反舌鸟》到《杀死一只反舌鸟》和《杀死一只知更鸟》“几经波折”,而后据其改编的电影也出现了多个译名,尤其是从“反舌鸟”到“知更鸟”译名的转变争议最大。一般认为mockingbird的中译为反舌鸟而非知更鸟。该文在梳理讨论的基础上,首先区分反舌鸟和知更鸟的词典释义和文化含义,再对误译进行探究,最后对于To Kill a Mockingbird的几种译法进行评论,并最终得出结论,翻译因将其文本目的放在首位,其本身不能为了亲近读者而剥夺其认知外国文化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英国著名女作家伊丽莎白·鲍文撰写的《魔鬼情人》出自于她的同名短篇小说集《魔鬼情人》(1945),作者运用巧妙的构思和独特的视角构建出一个女性战争期间受到失踪未婚夫威胁的诡异离奇的故事。本文试图从叙事视角来展现鲍文在这部短篇小说中运用的非凡的写作技巧,并以此技巧来达到故事所达到的突出效果。  相似文献   

10.
《溺死一只老猫》的叙事意蕴和人物,因立场、角度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见解。该文试图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历史和当下现实,给予充分的还原和想象,指出资本对乡土挤压与掠夺的实质,显示阿盛伯形象的文化价值及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孽海花》采用零视角为主的多重视角模式展示了一幅真实而全面的晚清社会画卷,体现了作者探索历史发展规律,批判与反思民族文化的深刻思想。同时《孽海花》不同于传统小说的叙事手法,既继承了传统小说精髓又有重大创新,是同时代小说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12.
法国作家克劳德·西蒙在其作品《弗兰德公路》中成功地将绘画、摄影的技巧运用到文学创作中,突破了传统小说叙事时间化的限制,为读者创造出一幅幅生动的空间画面。此外,作者通过高超的、娴熟的技巧运用实现了画面之间的转接,从而实现了文本叙事上的同一。本文试从图像叙事的角度解读小说,并对图像叙事在小说中的表层和深层表现进行分析,进而阐述《弗》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单文华 《中国教师》2009,(Z2):118-120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价值,表达了文化融合的思想,还透露出对男性中心和西方中心主义的颠覆。在艺术形式上,小说也显示了背离传统叙事手法的诸多叙事特色。本文试依据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观点,从叙事结构、叙述视角和叙述声音三个方面,对小说进行分析,探讨作者如何运用独特的"讲故事"的模式来表现意识形态,剖析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俄国作家莱蒙托夫在其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的创作中,其叙事角度有别于传统的全知叙述视角,而是运用了第一人称“我”的有限叙述角度,通过多个第一人称叙述者的视角力量,全方位地塑造了毕巧林这个人物形象。对《当代英雄》的叙事角度进行解读,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当代英雄》在现代性叙事文本中的地位,而且也可以使我们真切感受到不同的视角地位对塑造人物产生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5.
黄琦 《河北教育》2011,(7):64-64
那天,我正坐在办公室看着窗外似火的骄阳,晓玲的父亲进来后来不及坐下就焦急地对我说:“您帮帮我们的孩子吧!她又不想来上学了。”  相似文献   

16.
17.
唐特亮 《海外英语》2013,(1):199-200
该文将叙事形式与性别意识形态相结合,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角度将《天黑前的夏天》中叙事视角进行性别化阐述,分析其如何建构女性主体。  相似文献   

18.
电影《金陵十三钗》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故事选取特定的女性视角,着重叙述金陵14个风尘女子在教堂避难的遭遇。影片在设置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后,表达一个救赎的主题,从而反映出崇高的人道主义。本文尝试运用传统叙事学基本理论对电影叙事进行分析,并与同名小说叙事相比较,以揭示电影《金陵十三钗》的叙事特征和魅力。  相似文献   

19.
吉尔吉斯民族作家艾特玛托夫的小说《白轮船》表现了深厚的哲理意蕴,这与其完美叙事艺术的运用是分不开的,这种叙事艺术表现在场景与角色的设置,情节结构的设计,叙述层次、叙述角度等诸多方面,从而体现出作家“神话化”,“哲理化”的叙事风格和作家精湛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叙事学主要研究叙事话语与性别及身份的关联,是西方后经典叙事学发展的前沿理论。《刺猬的优雅》通过看门人荷妮和富家少女帕洛玛的交替视角,展示了巴黎一栋高级公寓里发生的故事,揭露她们的经历和心路演变。以女性主义叙事学为理论依据,围绕小说的叙事声音、叙事视角及叙事结构特点对小说文本进行分析,探讨芭贝里身为女性作家在写作中如何通过女性叙事策略,建构起女性叙事声音和女性话语权威。其写作尝试也对中国的女性主义小说创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