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改变传统复习中注重浅层学习的现象,通过以“疑”为驱动、以“探”为手段、以“悟”为目标的“探悟”数学课堂教学改进,促进学生思维进阶和深度学习,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我县已全面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并创建了"六步、四疑、五悟"课堂教学大框架。它以导学案为载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探究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但由于其强调学生课前预习,让教师们产生"只要用好导学案就可以了"的错觉,至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则仅仅在公开课和竞赛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物理教学的真缔?我认为中学物理教学不过是以一定的知识为载体,以学习为活动形式,学会“疑、思、探、悟”,为将来的“创造”奠定精神、思维、方法、技能、知识诸方面的基础,这个“疑、思、探、悟,趣”就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真缔。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不断更新的知识和技能,学会创造和发现。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善疑、善问、善思、善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巨大的创造力。一、培养学生善疑有一句名言:“怀疑是智慧之母”。说的是“疑”是寻求知识的开始,是“悟”的先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多为学生设疑,而且要培养学生敢疑、善疑。例如,在《动物的进化》一课的教学中,对于很久以前的自然界,学生知道甚少,又满怀好奇,教师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首先设疑:“通…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物理教学的真缔?我认为中学物理教学不过是以一定的知识为载体,以学习为活动形式,学会“疑、思、探、悟”,为将来的“创造”奠定精神、思维、方法、技能、知识诸方面的基础,这个“疑、思、探、悟,趣”就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真缔。1趣趣——永远是人们追求的心态,趣味盎然——永远是人间最美丽的氛围;以趣导学——永远是最高明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以趣养学——应当是最美妙的青少年生活图景。教师工作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  相似文献   

6.
谢新美 《教师》2022,(34):30-32
文章简要提出了“数学阅读”的教学问题,并以“简单的推理”教学为例,阐述了以下几点聚焦数学阅读教学、提升数学素养的学习策略:以“疑、趣”导读,激发数学阅读的兴趣为线;以“辨、画”带读,掌握数学阅读的技巧为重;以“异、思”促读,合理地扩展数学阅读的范围,形成“趣中读,疑中思,悟中达”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顺利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本课例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引领下,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数学式的“顿悟”. 1 以“疑”引“悟”——让思维灵动跳跃 自主疑问的产生是促使学生去思考和学习的原动力.执教者就是抓住了学生的这一特点,以“疑”引“思”,用明疑、暗疑两条线引导学生自悟,将学生带进了一个数学思维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韦婉秋 《广西教育》2008,(28):36-36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教师为学生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个性的自主发展。笔者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以“疑”为线索,以“学”为核心组织教学,把“疑”和“学”贯穿阅读教学全过程,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学习“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学贵有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创新学习过程始发于问题,推进于问题,收获于问题。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是创新性教学过程进行的前提。“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但是,由于“师道尊严”、  相似文献   

10.
罗鑫 《课外阅读》2011,(8):60-62
学生乐于学习是确保教学有效性的重因素,也是教学成功的重标志。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努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他们在愉悦的情境下学习。设疑是指在教学的关键之处,有意识地创设疑问,布置疑阵,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教学方式。课堂设疑是师生信息双向交流的过程,恰当的课堂设疑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我对在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方法和时机作出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交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个重点就是学习方式的改变。 2 0 0 1年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先后提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程理念 ,为此 ,我校积极进行改革性教育教学研究 ,具体做法如下 :一、实行“自学自悟式”课堂教学模式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弊端 ,我们遵循“以学生为中心 ,以能力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原则 ,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改革 ,推行了“自学自悟”课堂教学模式实验。我们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  相似文献   

12.
1 .变“满堂问”型为“自问自悟”型“满堂问” ,这种方式使课堂教学成了老师与少数尖子生的对话 ,大部分学生在旁观、旁听。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其主动性、创造性受到抑制 ,完全有悖于创新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在教学中我摈弃这一陈旧的教学方法 ,设计了“自问———自学———自悟———自得”的教学方式。即学生由课题质疑 ,再带疑入读 ,自学课文 ,然后小组讨论 ,最后全班交流 ,各谈所得。如教学《爬山虎的脚》 ,我先让学生读题质疑 :“爬山虎是什么 ?”“它的脚是什么样的 ?”“它怎样爬 ?”“为什么叫它爬山虎 ?”然后学生带着这些问…  相似文献   

13.
构建一种基于情境,观物格物、入雾疑雾、试误绳误、参悟顿悟、温焐慧焐、务元务本的“误中悟”教学方式,以“博学格物”“审问疑雾”“慎思试误”“明辨顿悟”“笃行温焐”“反思务本”构成课堂教学六个环节.  相似文献   

14.
教学的本质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探讨、学习以及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设疑讨论法强调以问题为引子,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在此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为例,研究设疑讨论法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汲取—讨论”的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激疑—讨论”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以激疑为准备,以讨论为主线,以教师适当的点拨、概括为支点的一种实施素质教育的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四个教学环节,具体是复习导入—设疑激思—讨论解疑—掌握运用,其中以设疑激思、讨论解疑为核心。近几年来我们运用这种模式深感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有较大的提高,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课应该是学生质疑问难的场所,教师要不断设置疑问,创设探究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指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阐明了“疑”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设疑之于教学,就如清泉之于小潭,清泉一失,水潭即成无澜死水。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生物教学中的设疑技巧。一、设疑于无疑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好的课堂教学,应自始至终以“疑”为主线,特别是要善于在无疑处设疑。教学中有些地方貌似无疑,但却蕴涵着智力因素,教师要深入挖掘在学生看来并不是问题的问题,激发疑问,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介绍“我们身边的生物学”知识时,学生通过阅读“袁隆平和杂交水  相似文献   

17.
潘绍昌 《云南教育》2008,(12):38-39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也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交流者。这一转变,要求教师提高教学技能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课堂上巧妙地“设疑”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设疑?  相似文献   

18.
在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中.我校教师尝试着依托课堂“活动式”、家校“互动式”的口语交际训练框架.为口语交际的课堂学习与生活化运用建立链接。在新课程的理念与策略的指导下,遵循课内悟法,校内实践.校外提升的操作程序.有效地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为口语交际的课堂教学架设了通过校内走向社会生活的桥梁.使封闭的口语交际训练成为开放的、创新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9.
“五疑式”属于愉快教学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其特点是以疑问为引线,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我们运用“五疑式”进行教学,学生学中生疑,带疑而学,学得活、理解深、记得牢。这种教法,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20.
教 育要面向未来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必须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 ,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主体性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自立、自主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自由发散 ,探索创新“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中心环节 ,与创造能力直接联系。发散思维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提高教学效率 ,起到十分明显的作用。“自主学习”倡导学生在“学”中“习” ,在“学”中“悟” ;在“习”中“学” ,在“习”中“悟” ;在“悟”中“学” ,在“悟”中“习”。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 ,充分发挥学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