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个物体运动的简单行程问题的基础上,初次接触有关两个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从一个物体运动到两个物体运动,是学生学习行程问题的一次跨越.……  相似文献   

2.
一、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要求物体的运动情况.如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及时间等.(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要求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力的大小和方向).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的解题思路图解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不论求解那一类问题,求解加速度是解题的桥梁和纽带,是顺利求解的关键.二、整体法、隔离法1.整体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把所研究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的方法称为整体法.采用整体法时不仅可以把几个物体作为整体,也可以把几个物理过程作为一个整体,采  相似文献   

3.
冯菊明 《中学理科》2007,(12):60-61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不仅在力学中而且在热学、电磁学中都有涉及.高考考查牛顿运动定律只有两种情况:已知受力求运动和已知运动求受力.对于在运动中两物体追击问题和一个物体两次不同受力情况,两次不同运动情况以及正交方向上一个物体受力变化的题目仍应予以重视,再就是牛顿运动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是每年必考的内容,弹簧和实验问题这几年有所侧重,连接体问题亦受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  相似文献   

4.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不仅在力学中,在热学、电磁学中都有涉及。高考考查牛顿运动定律只有两种情况:已知受力求运动和已知运动求受力。对于在运动中两物体追击问题和一个物体两次不同受力情况.两次不同运动情况,以及正交方向上一个物体受力变化的题目仍应予以重视,再就是牛顿运动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是每年必考的内容,弹簧和实验问题这几年有所侧重,连接体问题亦受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  相似文献   

5.
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相互连接参与运动的系统称为连接体.以平衡态或非平衡态下的连接体问题拟题屡次在高考中呈现,是考生备考的难点之一.在用整体法与隔离法处理连接体问题时,所研究的问题涉及的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系统中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时,可以把系统中的所有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这种思维方法叫整体法;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常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求出答案,这种思维方法被称为隔离法。  相似文献   

6.
匀速圆周运动的多解问题常涉及两个物体的两种不同运动,其中一个做匀速圆周运动,另一个物体做其他形式的运动。由于这两种运动是同时进行的,因此依据等时性建立等式求解待求量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64页例3。 教材与学情分析 行程问题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已经学过了有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数量关系的应用题。但是以前学习的这种应用题,都是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教材从达部分开始,将研究两个物体(两人、两车、两船等)的运动情况。本节课以“相遇求路程”为主,研究两个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8.
指导思想六年制第八册相遇问题是行程问题的一种,它是一个物体运动的发展和延伸。设计是在复习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直观演示,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两地”、“同时”、“相对”、“相遇”的词义及其联系,再通过自学课本、尝试练习、组织讨论、抽象相遇问题求路程的基本结构、解  相似文献   

9.
一、连接体问题几个物体连接在一起,在外力作用下以相同的加速度运动,称为简单连接体运动·解简单连接体问题,求外力用整体法,求内力用隔离法;求加速度可用整体,也可以用隔离法·例1如图1(a)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长方形物体被锯割成m1、m2两部分·剖面倾角成为60°,已知m2=2m1=2m·今用水平力F推着m1使两物体一起作加速运动·求:(1)m1对m2的作用力;(2)为了使m1与m2之间不发生滑动,F的最大值是多少?析与解:(1)先求整体运动的加速度a=F/(m1 m2)=F/(3m)·再将m2隔离出来,如图(b),设m1对m2的压力为N12,它跟水平面夹角为30°,根据牛顿第二…  相似文献   

10.
行程问题,是研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关系的问题。在运动中,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情况: 第一种:双方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称为相向运动。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一类问题:几个物体的运动存在着某种关系,根据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求其它物体的运动速度,这类问题称为相关速度问题.相关速度问题一般用微元法、速度分解法、功能分析法等方法来求解.  相似文献   

12.
相遇问题是匀速运动中的一种,也叫做行程问题,题里反映的是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运动带有方向性,从而使数量关系变复杂了,产生了不同的计算问题,根据数量有已知和未知的不同,又分为求路程、求相遇时间和求速度3种情况。“求路程”这节内容是求相遇时间、求速度的基础,也是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的基础。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本章节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教学目标确定为:1.理解求路程的行程应用题的结构特征;2.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3.能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求相遇时间的行程应用题。…  相似文献   

13.
物理综合问题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涉及物体的复杂运动.所谓复杂运动主要指运动在两个方面可能是复杂的.第一类是指物体的运动形式相对于简单运动(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等)是复杂的;第二类是指研究对象不止一个.其中,第一类又可具体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单个物体的运动过程长,全过程内运动形式变化多,可以分割成一段段的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编写意图 小学数学统编教材第八册已经学过了有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基本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它是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而在第九册中相遇问题要研究的是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以相遇为主,研究两个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学生要学好这部分内容是比较困难的。其中以“相遇求路程”和“相遇求时间”两种典型例题为主,求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应用题放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中学习。  相似文献   

15.
<正>速度(velocity)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我们一般用字母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有了速度这个物理量,我们怎么样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八年级物理教材中第一次涉及要求比较高的计算公式和单位换算,而速度公式的得出又是一个同学们自主探究的过程,由于有之前数学中行程问题的基础作铺垫,同学们对速度公式并不陌生。但是如何将两种不同的比较速度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  相似文献   

16.
匀速圆周运动的多解问题常涉及两个物体的两种不同的运动.一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另一个物体做其他形式的运动.由于这两种运动是同时进行的,因此,依据等时性建立等式求解待求量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因匀速圆周运动具有周期性,使得前一个周期中发生的事件在后一个周期中同样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17.
传送带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模型,以其为素材的物理问题是高中物理习题中较为常见的一类问题,由于其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受力分析、运动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等),此类问题大都具有情景模糊、条件隐蔽、过程复杂的特点.因为物体在传送带上放置条件不同,所以物体的受力情况不同,导致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18.
对物体运动的方向、路径、位置进行准确的分析,这是解决行程问题的关键,下面列举的几例行程问题,貌似简单,但如果不分析讨论其位置情况,肯定得不到正确全面的解答.  相似文献   

19.
<正>物体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小学行程解决问题,就是反映这种运动形式的问题。行程解决问题,常见的有追及和相遇这两种类型的解决问题,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面,我们通过对物体作这种运动形式的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及其解答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相遇问题”是研究行程问题中两个物体相向运动的情况,是教学中的难点。因为:(1)这类题目涉及的概念较多,如时间、地点、方向、运动结果等,并且学生也比较生疏;(2)学生对“速度和”的概念较难理解;(3)相遇问题有其结构特点和解题规律,学生必须形成特定的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