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仿拟的故事     
当说话或写作者的思想恰好适合用某种大家熟悉的固定形式来表达时,就套用或模拟这种形式来说话或写作的修辞方式,叫做“仿拟”。仿拟富于趣味性和幽默感,可以使听或读的人喜闻乐见,取得诙谐或讽刺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封面拼印属于制作性的工艺技巧,相拼封面必须具备色彩、用纸、印数、幅面等内容的匹配条件。结合实际,从封面拼印的本质特征和结构方式分析了拼印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处理方式,以在有效降低封面印制成本的同时获得满意的拼印效果。  相似文献   

3.
8月25日,天津日报头版刊登了《我国又成功发射一颗科学实验卫星》的消息。同时,配发了邹毅摄的传真照片。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天津日报放在了头版显著地位,标题亦很醒目。只是把消息和图片说明排在一起了。读完消息,接着读图片说明,就发现从“1983年8月19日,……”到“返回地面”这44个字的内容与消息重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从海外传入不少流行歌曲,受到一部分青年人的喜爱,影响所及,有些国内的作曲家和歌唱家,也借鉴、模仿这一类歌曲的一些技法、唱法、风格……,引起社会上广泛的注意和争论。因而,我也想对此发表一点感想。可能错误不少,敬请读  相似文献   

5.
今年三月,我们黄岩电台为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开展,决定在《黄岩新闻》节目中开辟《雷锋精神在我们身边闪光》专栏。三月初,我们给各位记者、特约记者、通讯员发出了一份《征稿启事》。启事发出去了,但我们心里却实在没有底:会有那么多先进人物和事迹吗?会有  相似文献   

6.
照片的产生不仅改变了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而且改变了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像由以照片为代表的图像进入到拟像和仿真.从仿造对自然的象征性模仿,进入到生产对仿制品的模仿,再进入到对模式的散射状的模仿;商业正是通过对图像、拟像、仿真的制造,让大众沉浸在真实与虚幻交织的像的世界中,商品不再只是单纯的商品,而变成了意义丰富的符号系统.  相似文献   

7.
仿拟,即模仿或利用群众熟知的名言名句或某种既有的语法形式,更换其中的某个词或语素,用以概事达意,造出别有新意的语句的修辞方式。常见的仿拟手法有下面这样几种: 一、相反手法——转换论点式仿拟。即所替换的词或语素与原来的词或语素在意义上是相反的。如:  相似文献   

8.
馆藏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学管理,使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数字化、标准化、网络化,以满足社会各方面日益增长的利用档案信息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9.
我说的周原同志,非一般记者。而是在60年代采写焦裕禄同志的新华社名记者之一。周原若不健忘的话,他可能还记得在“文革”的1966年初期,曾来河南省邓县(现改为邓州市)采访过。据我回忆,当时主要是调查采访在人民公社制度下,如何体现按劳分配问题。当时,我在县农委工作,县委领导要我陪同周原下乡采访。我俩虽相处时间不长,但他那种艰苦朴素的作风,至今使我难忘……。我们调查的第一站,是到当时黄庄公社槐树大队。我们是步行去的。住,即在大队部的两张破床上,铺的是已破的席片。盖的是又黑又霉的  相似文献   

10.
王卫 《大观周刊》2012,(20):207-208
2012年3月份伊始.我辽宁省各个城市、县镇的高中学校开始落实省教育厅要求的减赋工作。所谓减赋是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在课业方面.每天晚上不再安排老师上辅导课.走读生晚放学后回家,住宿生在教室上三节自习,周六周日白天不安排补课.学生周六早上起全部放假回家.周日晚上住宿生返校。在经济方面,不再向学生收取辅导费和补课费。  相似文献   

11.
初学写作时,有人问我这样一个问题:“文章里用得最多的标点符号是什么?”我不假思索地答道:“是逗号”。虽然我不是学者名流,但对这个结论的权威性是颇为自信的。因为这是自己的阅读经验,也是自己练笔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早早晚晚,节假日,我总愿意到沈阳日报社办的阅报廊前浏览一番,这已成了生活中的一件快事。那一字排开的三个阅报廊,不仅贴着沈阳日报,沈城周末,还贴着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光明日报,你停步阅览十几分钟,便可略知天下大事。来这里看报的人越来越多。沈阳日报社为了方便读者看报,最近又在阅报廊的对面街道增设了一个读报栏。这种时时为读者着想,慷慨大方的气度,实在是令人  相似文献   

13.
从一封信想到的人民日报记者部副主任卢小飞9月24日下午,我收到一封信,打开一看,是老党员平杰三同志写的。信中说:“送来的照片已经收到,您在党的十五大开幕及闭幕式上对我的关照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并祝您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成绩。”这是一封短信,但拿在手里...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一段时间,我经常在思考记者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问题。前些天,我翻阅了一本名叫《西口大逃荒》的书,我觉得,倡导记者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努力培养与人民群众息息相通的思想感情,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记者素质的非常重要的措施。要使新闻报道贴近群众,首先必须使我们记者的思想感情贴近群众。《西口大逃荒》的作者马小林、张敬民,是山西省人民广播电台两位青年记者。五年前,他们俩人沿着过去晋西北人逃荒的路线徒步采访。从朔县启程,经平鲁、偏关、河曲、保德等县,然后涉黄河、出长  相似文献   

15.
我说的周原同志,非一般记者。而是在60年代采写焦裕禄同志的新华社名记者之一。周原若不健忘的话,他可能还记得在“文革”的1966年初期,曾来河南省邓县(现改为邓州市)采访过。据我回忆,当时主要是调查采访  相似文献   

16.
“防治疾病笔谈”这个栏目,是《山东医药》编辑部在全国同类刊物中较早开辟的。这个栏目增添了刊物的特色,颇受读者欢迎,由此使我们产生了成书的念头。我们这一想法得到山东科技出版社的支持,并定书名为《内科难症笔谈》。此书出版后,很快销售一空,获得读者好评。在出版发行中,我们有以下肤浅体会。  相似文献   

17.
陈东 《档案与建设》2006,(3):46-46,58
前几日,一位姓贾的女士匆匆来到徐州市档案局监督指导处,反映了这样一个情况:她于80年代由某煤矿调入甲公司,因甲公司效益不好,前几年下岗。今年甲公司改制成民营企业,而贾女士也到了退休年龄,可甲公司在为其办理退休手续时,档案人员翻箱倒柜也没能找到其人事档案,致使其退休手续迟迟不能办下来,损害了其个人利益,因为退休后养老金可比现在的下岗工资多上好几百元。  相似文献   

18.
仿拟修辞是对现成的语言形式如词、句、谚语、俗语等进行模仿改造,创新出符合需要、幽默诙谐的新的语言成品,使人们有熟悉之感又不失新鲜趣味.仿拟修辞并不是一种新出现的语言现象,之前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这种修辞手法本身的特点.但是将修辞学与传播学结合的研究并不多,仿拟修辞就更少.本文另辟蹊径,尝试从传播心理和仿拟自身特点两方面分析仿拟修辞的传播效果,结合仿拟修辞在不同媒介中的运用实践,分析传播中的仿拟修辞运用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山石 《今传媒》2010,(8):173-174
罗京老师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周年了。而我时常会想起他准确、规范、庄重、儒雅、昂扬、稳健的播音,他的这种播音风格让人久久难忘。作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播音员,罗京老师的播音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他播音时字正腔圆、音质纯正,富有磁性、共鸣效果好。声音控制运用自如,  相似文献   

20.
张彬 《视听纵横》2008,(1):97-99
第一次看到于丹是在央视《挑战主持人》全国综艺节目主持人选拔赛决赛的现场直播中,作为点评嘉宾,于丹引经据典、信手拈来,点评深邃、用词精当、凝练、到位,使综艺节目增加了一种厚重感。再去看于丹《百家讲坛》中的《〈论语〉心得》更是精彩,让人充分领略到了她深厚的语言功底和个性魅力。由此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