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不……”是一种在语言形式上表示双重否定而在语意上表示肯定的句式。这是由于两个否定词彼此呼应、相互抵消而产生的表达效果。“非……不……”列举的两件事,前一件事往往是后一件事的必要条件。如:①……此事非有较高程度之呆气者不办!(邹韬奋《呆气》)②有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周先慎《简笔与繁笔》)就例①而论,有较高程度之呆气者是办此事的必要条件;否则就无法办理。例②告诉我们,“繁”是足以达其妙处的必要条件,即只有“繁”,才能达到妙处。条件部分也可用代词“此”替代。如:③应该坚决地镇压那些坚决的汉奸分子和…  相似文献   

2.
今年高考作文题是把《第二次考试》改写成《陈伊玲的故事》,是中心思想和中心人物的改写。应当说,《陈伊玲的故事》的写作素材全在《第二次考试》当中,凡是有一定读写能力的考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书的故事》以书为线索,叙述了三十年代发生在年轻的公共汽车卖票工人与鲁迅先生之间的一件事。“书”是联系故事中两位主要人物的纽带。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五部分:1.鲁迅先生托人代售书;2.卖票工人想买书;3.钱少买不起书;4.鲁迅先生慷慨赠书;5.读者“买书”给鲁迅先生的安慰和鼓舞。其中,第一、四  相似文献   

4.
练习八课题改写《回乡偶书》(贺知章)为记事的文章。要求发展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记事具体的能力。指导要点 1、原诗只有四句,却记叙了一件事情的发生和发展,其中还有人物的音容笑貌和语言。诗歌语言精炼,内容含蓄。在改写之前,要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客”是个怎么样的人?他的外貌怎样?他回到家乡时的心情和神情?他是怎么会遇到“儿童”的?他们之间有些什么对答?等等。 2、如果一定把诗中发生的事局限在唐朝,学生改写时,可能有  相似文献   

5.
《教师博览》2008,(7):F0004-F0004
元青花瓷器奇货可居。在存世甚少的元青花瓷器中,绘有人物故事题材的更是凤毛麟角。 这只罐子上的故事来自《战国策》的“鬼谷下山”,画面有一个人坐在由狮虎共拉的两轮车上,后面跟着两个骑马的人,其中一个着武官服者打了一面写有“鬼谷”两字的旗帜。  相似文献   

6.
教材解读 《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而成的历史故事。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三个小故事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文章脉络清晰,指向明确,着力刻画人物的言行。  相似文献   

7.
我国图书的历史久远、丰富,从殷商时代的甲骨书算起,到现在长达三千四、五百年,在世界文化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图书”一词的含义刘国钧教授在《中国书的故事》中解释说:“用文字、图画或其他符号,在一定材料上记录知识、表达思想并制成卷册的著作物”。我们也可以说,图书是知识的载体,是有意识地传播知识的工具。在我国古籍中早有“书”的名称。如殷周之际的《易·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春秋时的《左传·昭公六年》说:“叔向使诏子产书”。战国时的《周礼·地官大司徒》篇说:“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西汉时的《史记·礼书》司马贞索隐说:“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说:“黄帝之史仓  相似文献   

8.
本课文以“书”为线索,叙述了1932年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鲁迅先生送书给一位青年汽车售票工人的故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关怀和青年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与感激。在写法上,作者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腻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篇课文内容丰富,含义深刻。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教学本课时,可采用如下步骤。 一、抓住重点句弄清故事背景。 结合课文第一节,让学生知道课文中所说的书是“对中国青年有重大的教育意义”的书,包括鲁迅先生自己出钱印的《毁灭》和曹靖华翻译的《铁流》.  相似文献   

9.
戏剧语言是戏剧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揭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评论家周扬曾说过:“《雷雨》最成功的一面是人物,但人物的塑造离不开语言。”正是由于作者这一系列精心设置、着意构思、精雕细琢的语言,才构成了其丰富奇特的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第九课《雷雨》一文中出现了一个人物——繁漪。课本将“繁”字注音为“fán”,笔者认为不妥。查1990年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重排版,该字有两个读音。第113页注释如下: 繁(躲)(1)fán①复杂:删~就简。②许多,不少:实~其徒(这种人实在很多),~殖(生长成许多)。[繁华]市面华丽,工商业兴盛的现象。[繁荣]兴旺发展或使兴旺发展:市场~~。~~经济。字典第355页对“繁”字又作了如下注释:繁(二)pó姓。”由此可见,“繁”字作姓时应取后一种注解法。《雷雨》中的繁漪是文中主要人物之一,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的太太的姓名。因此,笔者认为此处“繁”字当读“pó”而不读“fán”。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提到了一个叫“缪贤”的宦者令,“缪”字在此处当为姓了。查《新华字典》可知  相似文献   

11.
古代作者,行文贵曲折有姿。袁枚说:“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并引诗为证说:“‘有磨皆好事,无曲不文星’,洵知言也。”(《随园诗话》)梁章巨在《退庵随笔》中也说:“朱子尝言:‘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袁简斋亦言:天上有文曲星,无文直星。虽是戏言,亦是有致。”特别是古典小说家,更注意以曲折的故事情节来引人入胜。茅盾同志在论《水浒》的结构时,曾经谈到其情节结构的特点:“第一,故事的发展,前后勾联,一步紧一步,但又疏密相间,摇曳多姿。第二,善于运用变化错综的手法,避免平铺直叙。”并以林冲的故事为例,指出“故事一开始就指出了那个决定林冲命运的问  相似文献   

12.
“璇玑”一词出自《尚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在汉代后产生了两种不同看法:一主星象说,一主仪器说。前者如《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后者如孔安国说:“璇玑玉衡为正天之器,可运转”。肯定璇玑玉衡为仪器。孔颖达进一步解释说:“又以璇为玑,以玉为衡者,是为主者正天文之器也”;玑衡者,玑为转运,衡为横箫,运玑使  相似文献   

13.
《周易》第一次见于典籍是在《左传》庄公二十二年的“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因此被认为卜筮之书。《汉书·艺文志》说:“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但“十翼”的《系辞上传》却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只以占筮为《周易》作用的一小部分。《论语·子路》:“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己矣。”《庄子·天下》:“易以道阴阳。”则都是将《周易》看作哲理书。《荀子·大略》:“善为易者不占。”更认为用《周易》占筮是不懂得《周易》了。  相似文献   

14.
这篇《天鹅脱险》原载印度的《五卷书》(季羡林译),原题为《聪明的天鹅》。为便于小读者阅读,我对译文做了改写。 《五卷书》是印度古代很有文学价值的一部故事(童话、寓言)书,故事里的主人公多为动物,有“世界上第一部童话书”之称。季羡林先生在《五卷书》译本的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下说话的神态各不相同。《草船借箭》一文的开头部分写了诸葛亮、周瑜两人互相之间的对话。由于课文是古文改写的,基本上采用的是“诸葛亮说”、“周瑜说”这样的形式,没有说话时人物的神态描写,而且都是把说话提示放在前面。备课时,我想到如果能指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改写,既可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形象,又可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一箭双雕。于是,教完课文后,我在学生中进行了这次改写训练。改写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补充人物说话时的神态;第二,改变对话形式,即说话提示语或在前,或在后,或在中间,也可不出现。下面是一位学生对第二自然段的修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别分析了《鼓掌绝尘》一书“风”、“花”、“雪”、“月”四集中的艺术手法,包括人物设置、故事结构、作者评论等,揭示出作者在男女风情故事和世情故事的文本背后对欲念和道德之间关系的真实观点。  相似文献   

17.
黄炳麟 《语文知识》2003,(12):11-11
苏轼说:“街谈市语,皆可入诗。”其《诗颂》:“冲口出常言,法度去前轨。人言非妙处,妙处在于是。”他认为口头的俚语俗话正是诗的“妙处”。他被贬黄州时作有《食肉歌》:“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着自家君莫管。”诗中所写就是后人常说的“东坡肉”,诗歌如口语,通俗有趣。  相似文献   

18.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师:那好极了,请你根据画面的意思猜一个寓言故事的名字,如果你猜对了,电脑博士会奖给你一本书。注意看大屏幕(课件依次演示反映《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四个故事主要内容的图片)。生:看图片猜出四个故事。师:了不起,一下就把四个故事都猜对了。书里还藏着小秘密呢,仔细看,你发现什么了?(课件演示:打开四本书,里面有“寓言”两个艺术字。“寓言”两个字里还套着“道理”、“故事”四个字)生:“寓”字的里面有“道理”,“言”字的里面有“故事”。师:看得真仔细!那你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19.
习作内容 :依据古诗的简单情节 ,想象故事的具体细节和人物内心活动 ,扩写、改写、续写古诗。训练目的要求 :根据古诗的情节 ,展开想象 ,把古诗改写成内容具体的记叙文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作前准备 :背诵新修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中的《七步诗》《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回乡偶书》等有故事情节的古诗 ,了解诗的写作背景 ,搜集有关诗人的资料。启发学生思维与口述 :一、背诵古诗《塞下曲》 ,交流诗人卢纶及写诗背景等相关资料。1 同学们 ,唐代诗人卢纶的一首《塞下曲》描写了一位英武的将军 …  相似文献   

20.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部分章节改写的。记叙了孙、刘联合抗曹,诸葛亮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周瑜暗算的故事,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课文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关系微妙。教法一:紧扣“借”,以事件发展顺序为主线,分清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