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是通俗文学中的一种,更是深具文化意蕴和内涵的文化小说,《天龙八部》便是金庸小说的代表作。《天龙八部》情节生动曲折,结构布局宏大严谨,是一本优秀的充满哲理的叙事作品。探究逍遥派——道家文化意蕴,深入研究分析道家文化在逍遥派中的诸多呈现形式,包括道家文化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尤其是道家文化与佛家文化、儒家名教文化的对照等方面,在学理上应成为研究《天龙八部》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金庸作为二十世纪新武侠的领军人物,对武侠小说发展的贡献巨大,从而引起大陆上世纪80年代末的"金庸热"。本文借金庸作品中"江湖"中的界域,活动在其上的人物,及江湖上人物所作的事阐述金庸对前人作品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武功描写是武侠小说的标识,对提升武侠小说的品质,深化武侠小说的内涵有着重要的意义。金庸小说的武功描写十分好看、耐看,具有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和娱乐性,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实理想,又能探求人生的哲理以及历史、社会的底蕴,同时还能衬托人物的性格特征,彰显作品的主题意蕴,推动小说的情节发展。  相似文献   

4.
第三届中国舟山桃花岛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9月召开,会议对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意蕴、创作渊源、重要作品及其主要人物的精神内蕴等,进行了多方面认真解读和深入剖析,同时对于武侠小说与武术文化关系、小说文本修改、传播及其研究史,以及金庸武侠小说的独特艺术手法等几个方面,展开了热烈探讨,颇多新见。  相似文献   

5.
第三届中国舟山桃花岛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9月召开,会议对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意蕴、创作渊源、重要作品及其主要人物的精神内蕴等,进行了多方面认真解读和深入剖析,同时对于武侠小说与武术文化关系、小说文本修改、传播及其研究史,以及金庸武侠小说的独特艺术手法等几个方面,展开热烈探讨,颇多新见。  相似文献   

6.
李改婷  邱悦  娄博 《学周刊C版》2014,(1):235-235
作为中国独特文化的产物,武侠小说以其独特的人文精神感染着大众。金庸先生作为新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其文本中也表现出浓郁的文人精神。本文从金庸作品中人性的描写、历史的必然性、民族的超越性三个方面对本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仅是大众意识层面的通俗文学,实际上还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教科书"。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以"清静无为"、"以柔克刚"的道家思想为依托,实现了传统道家文化的全面升华及其与儒家的完美融合。金庸武侠小说呈现的"道家意境",是其理想的人生模式,也为我们提供了对待人生和为人处事的范例。  相似文献   

8.
金庸的武侠小说创作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庸谈论武侠小说创作的文字不多,且不系统,散见于一些访谈录或作品序言、后记.通过它们,可归纳出金庸关于武侠小说创作的一些基本、也是主要的看法,即:人物核心及性格观;情节跌宕与个性观;背景历史真实观;创作创新变化观.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追求,及其在创作实践中的成功实现,使金庸小说得以全面提升武侠小说这一文学类型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金庸1956年创作了武侠小说《碧血剑》,1975年又对此作品进行了认真严肃的修订,旧版与修订版在开篇、人物、情节、语言等方面的诸多差异,体现了金庸不同人生阶段不同的人生境界、思想情感和艺术趣味,版本变迁的背后也打上了金庸写作技巧、政治观念、审美原则发展变化的烙印。通过比较《碧血剑》的旧版与修订版,可以探究金庸历时性的创作心理、思想状态以及深层的修订动因。  相似文献   

10.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五百年后的《水浒传》"。金庸的武侠小说是把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融入小说的一个成功的范例,这些优良传统主要体现为仁者的胸次、义者的肝胆,智者的情趣和勇者的气魄。金庸的武侠小说一方面注重传统文化的吸收,一方面把现代普世的价值观引入到古代的题材中。金庸的作品还善于将古典与现代手法融于一炉。金庸作品的成功还得益于其与传媒"四轮驱动"式的成功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