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领会《就是那一只蟋蟀》所表现的思乡爱国的主题和理解《致橡树》所表达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爱情观。指导学生了解和鉴赏《就是那一只蟋蟀》尽情铺排、反复咏叹的特点和《致橡树]象征手法的运用。[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指导学生学习《就是那一只蟋蟀》一.指名朗读全诗,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  相似文献   

2.
舒婷《致橡树》的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婷的《致橡树》以否定的爱情观与所追求的爱情理想的抒写构成了二元对立的艺术结构,在被否定的爱情观与向往的爱情境界的比照中,突出一种坚贞的爱情,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爱情的追求;全诗主要由橡树和木棉两组意象组成,共同表达出了诗人独立平等的爱情和人格理想;并且诗人借爱情为载体,表达诗人向男性社会话语权的一种挑战,体现诗人要求女性人格独立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提起爱情诗,总觉得舒婷的《致橡树》写得最美也最棒,为什么?因为诗中“木棉”对“橡树”的表白的确太漂亮太机智太坚贞也太生动了!于是认定,能拥有此种爱情的人是幸福的,能持有此种爱情观的人也决非平庸浅薄之辈! 尤其让我感慨万千的是,前不久看报,又发现了一条极重要的信息,这就是舒婷写《致橡树》的本意并不是赞美  相似文献   

4.
舒婷的《致橡树》,借抒情主人公倾诉爱情理想,塑造了一位见识卓然,不同凡俗的现代新女性形象,显示了一种男子之气,展现了一种阳刚之美。该诗用“木棉”独白口吻同“橡树”对话,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真正的爱情必须在相知、相依、相恋、相互平等、相互独立基础上各自实现自  相似文献   

5.
徐松先生的《新诗鉴赏三步曲》(《中学语教学))2000年4期)介绍了他本人教授《致橡树》的过程:品读节奏美一领悟意境美一比较异同欣赏主题美。笔对这“三步曲”颇为赞赏,以为深得诗歌教学三昧。但在《致橡树》所表现的爱情观的理解上,却与徐先生有些不同。徐先生认为,“第一层从开头到‘不,这些都(还)不够’是批驳种种世俗的感情观,诗人以六个比喻句直接表达了六个否定”,“第一层中六个否定句中的‘不像“不学“不止“甚至’  相似文献   

6.
李峰峰 《学语文》2005,(2):17-18
舒婷名篇《致橡树》以象征的手法 ,抒发了对现代新型爱情的理解和期盼。全诗格调清新 ,感情真挚 ,韵味深长 ,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但是 ,也有论者指出该诗存在着瑕疵 ,如郑鸿魁的《蛇足应去之———舒婷〈致橡树〉指瑕》一文(见1996年第五期《名作欣赏》)就提出该诗的“蛇足”问题。郑文把全诗划分为三节。第一节(从“我如果爱你”到“甚至春雨”)批判了传统的“夫贵妻荣”“三从四德”的旧爱情观 ,第二节(从“不 ,这些都还不够”到“却又终身相依”)提出现代女性应有的爱情观 ,那就是男女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第三节则是最后一部分 ,诗人写…  相似文献   

7.
新版全日制中学语文必修教材选有许多描写爱情的传统诗歌,诸如柳永的《雨霖霖》(寒蝉凄切)、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语文课外读本中还有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等爱情名篇。相对于它们来说,苏婷的《致橡树》在思想观念、情感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所突破和创新。一、在思想观念上《,致橡树》否定了一味依附或单纯付出的传统爱情观。从一而终的温顺依附型爱情观和为对方单纯付出型爱情观在许多人心中仍然存在,在诗歌中也有较为明显的反映,如《诗经·氓》中对丈夫的爱“不可脱也”的女子《,…  相似文献   

8.
要实现课堂教学优化,须做到: 1.选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 2.教学内容精当适度。 3.方法措施灵活有效。   下面就《致橡树》一诗谈谈我是如何选择灵活有效的方法,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   一、辩中求解   《致橡树》是一首爱情诗。全书通过开放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树向伟岸的、有着“铜枝铁干”的橡树倾诉心曲,表达了诗人对新时代追求人格平等的纯真爱情的渴求。全诗从内容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诗人以坚定果断的语气对以人身依附为本质特征的旧的爱情观作了根本否定;第二部分以细腻绵长的语句,揭示出地位平等又心心相印的…  相似文献   

9.
舒婷的《致橡树》通过木棉和橡树的对白,鲜明地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相关怀、互相理解、共同进步的爱情观。这首诗的爱情观,已经成为爱的箴言,指引着人们爱的道路。诗中的橡树和木棉,是意蕴极为生动鲜明的意象,体现了男性的阳刚之气和女性的阴柔之美。  相似文献   

10.
提起爱情诗,总觉得舒婷的《致橡树》写得最美也最棒,为什么?因为诗中“木棉”对“橡树”的表白的确太漂亮太机智太坚贞也太生动了!于是认定,能拥有此种爱情的人是幸福的,能持有此种爱情观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致橡树》这一经典文本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提出在《致橡树》中体现的女性意识和理想爱情观之下有复杂的情绪缠绕,以此在更细微的层面对文本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2.
“辅车相依”这一成语用以表示两种事物相互依存、相依为命的关系,这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对这一成语含义的由来,一般字典词书都作过解释。例如: 甘肃师大中文系所编《汉语成语词典》(1978年版):“辅车相依,辅:颊骨;车,牙床。颊骨同牙床互相依靠。比喻互相依存。” 新版《辞海》虽未列此成语,但在“辅  相似文献   

13.
蒋海彬 《语文学习》2010,(7):157-158
《语文学习》2010年第1期上有夏艺老师的《“也不止像……”是否定吗》一文。夏艺老师认为诗人舒婷在《致橡树》一诗里表达了“摒弃”“单方奉献性的爱情观”。依据是“也不止像……”这些句子。“也不止像……”真的表达了“摒弃”“单方奉献性的爱情观”吗?我们试着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关于舒婷的诗作《致橡树》的教学实录.在教学过程中是通过与学生共同讨论诗中意象的特征,来挖掘作者隐藏的爱情观,该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俗、落后爱情观的批判,对美好、自由、独立爱情的向往,对坚韧、果敢、和谐的新时代精神风貌的讴歌.  相似文献   

15.
辛园秋 《考试周刊》2014,(35):34-35
本文介绍了中职语文第二册舒婷的诗作《致橡树》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八个环节与学生共同学习讨论诗中意象的特征,挖掘作者表达的爱情观。该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俗、落后爱情观的否定,对独立自主平等互爱的爱情的向往。  相似文献   

16.
“辅车相依”这一成语用以表示两种事物相互依存、相依为命的关系,这是为大蒙所熟知的。对这一成语含义的由来,一般字典词书都作过解释。例如:甘肃师大中文系所编《汉语成语词典》(1978年版)“辅车相依:辅,颊骨;车,牙床。颊骨同牙床相互依靠,比喻互相依存。”新版《辞海》虽未列此成语,但在“辅车”一词条下也作了类  相似文献   

17.
高中教材选人大量表达爱情主题和涉及爱情题材的篇目.作为最具人文特质的语文学科,理应肩负“倡导健康、高尚的情感”的使命,通过文学艺术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让学生感受到人类心灵世界的豁达与开阔,人类情感世界的美好与高尚。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教学舒婷的《致橡树》一诗时,我便把对学生爱情观的引导列为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8.
在《我的前半生》中,罗子君从家庭走向职场,从依赖走向独立。她的这一成功蜕变引起了人们对女性平等、独立爱情观的热议。然而,早在上世纪70年代,诗人舒婷就有过同样的认识。今天,我的说课内容就是舒婷的爱情诗《致橡树》,我将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教学设计分析、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效果特色进行汇报。  相似文献   

19.
目前出版的词书,对成语“辅车相依”、“脱颖而出”及“止戈为武”的注释,值得商榷。下以甘肃师大中文系编写的《汉语成语词典》为例。 [辅车相依]《汉语成语词典》:“辅,颊骨;车,牙床。颊骨同牙床互相依靠。比喻互相依存。《左传·僖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对“辅”与“车”的解释,用的引申义,而没有解出本义。这是沿袭了《辞源》等词书对“辅”的解释。《辞源》的此解源于《说文解字》:“辅,人颊车也,从车甫声。”《说文解字》是以解本  相似文献   

20.
闻捷的诗集《天山牧歌》在建国初期诗坛上因言词清丽、富有民族特色而为人们所称道,本文专门对《天山牧歌》中表达的劳动爱情观做一个详细阐述,把握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将劳动与恋爱结合,人们把是否热爱劳动作为爱情、婚姻的选择标准,人们的爱情伴随劳动共同成长,这种爱情观产生对新中国及以后的人们道德伦理、情感精神产生深远的影响,该恋爱观对五四以来中国人人性解放方面也有积极的呼应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