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编辑实践中,编辑面对自己所编辑的不同作品随时随地都会有不同的思想火花闪现,正是编辑过程的思考以及编辑对作品的整合过程,才产生了编辑的心理活动。文章通过对编辑活动过程及编辑活动本身的一些探讨,以语录式的体裁,多方面、多角度、立体式地透视了编辑活动工作的全过程,揭示了编辑活动的一些本质特征,给出了作者对编辑活动本质特征的一些看法和感受。  相似文献   

2.
编辑主体是从事编辑活动的人,编辑客体是编辑对象-稿,编辑过程是编辑主体作用于编辑客体而引发的一系列矛盾运动的轨迹,编辑主体是指编辑过程中编辑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组稿是从期刊到作,再由作到期刊的双向互动过程,是主客观因素相结合的过程,因此,在组稿过程中发挥编辑主体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方林 《天中学刊》2001,16(6):104-106
任何一门科学理论的建立,都是以合理的假设为选导,而一切社会实践都必须有相应的专门理论来指导。编辑学作为一门科学,也要有形成其理论的基本假设和基本原则,编辑实践必须有完善的编辑学理论作指导,进而推动编辑事业的健康发展,研究编辑假设的涵义、特征、意义和编辑原则及其体系,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编辑主体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主体现代化是指在编辑工作实践中,编辑主体在编辑意识、编辑素质、编辑手段与技术等方面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过程,基基本内涵包括编辑主体意识的现代化、编辑从业素质的现代化、编辑手段与技术的现代化等方面,编辑主体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必将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创新而不断产生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编辑学者化是提高编辑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重要途经。编辑的社会价值,就是编辑对社会需要的满足。只有学者型的编辑,才能在提高自己的社会价值即社会生产价值的同时,提高学报的社会价值,以满足社会科学进步的需要。编辑的自我价值,就是编辑对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提倡编辑走学者化的道路,有助于编辑自身的素质提高和创造精神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从编辑工作角度,探讨了学报编辑与编辑主体意识的作用。在学报编辑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使编辑主体意识得不到充分发挥。编辑在学报出版的全过程中,其主体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因而,编辑应具备的主体意识与学报的质量,学报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编辑主体论     
针对文化产品缺少个性及“无错不成书”的现象,文章提出,应该确立并贯彻编辑主体论。编辑主体论坚持编辑主体在编辑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发扬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一方面,编辑主体通过编辑活动,充当了文化设计师的角色;另一方面,编辑通过学术建树来证实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社会存在。确立并贯彻编辑主体论,在当前有着极为深远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章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界定了编辑主体和编辑客体的内涵;同时指出,个别论对编辑主体的认识存在“扩大化”,对编辑客体的认识具有局限性。编辑的主体性是指实践活动中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它又主要体现在编辑的选择性和创造性上;而编辑的客体性主要表现在对编辑主体的决定性和制约性上。章也据理反驳了贬低或夸大编辑主体性、忽视或片面理解编辑客体性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9.
编辑主客体是编辑活动中的主要构成对象,也是编辑文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编辑主体是指具有合理知识结构、智能结构、素质结构相融合的能够对出版物这种精神产品进行选题、组稿、加工、编排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的设计者。编辑客体是编辑主体业务活动的对象,是为编辑主体所接受、认同的并由读者共同参与创造的具有高质量的精神产品。二者的关系是在编辑工艺流程中通过评价、鉴赏、选择而形成的。编辑客体的内容和形式制约着编辑主体的认同尺度。  相似文献   

10.
编辑工作追求真理的目的,不仅启迪了编辑主体的道德认识,还陶冶了编辑主体的道德情感,磨炼了编辑主体的道德意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