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活动,具有特有的价值理念。包括:教 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人的创新,人人都是创新的主体,认知创新来源于实践和思维,课程创新 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注重培养自主、合作、创新的人格,创新不能危害人类和自然, 要 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等。确立上述价值理念,对于深化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指导创新 教育 的实践探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因为现代人的自我价值和自我尊严不再需要外来的肯定,也没有统一的价值尺度,更不是用金钱标准所能衡量,而是人的自我实现,自我理解,自我确认的。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说过一句名言“你一定要这样行动:无论对自己或对别人,你始终要把人看成目的,而不是把他看作工具或手段。”这就是道德的“绝对命令”,也可以说是道德的最高原则。  相似文献   

3.
一、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永恒主题 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永恒的主题。现在所提倡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协调稳定发展,那么新世纪的科学教育观也应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在教育实践中,既是一种价值判断,也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科学哲学观和现代教育新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实质是要在各项工作中充分重视人的因素,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在教育中就是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这两方面都应渗透于素质教育的理念中。  相似文献   

4.
试论素质教育的教育价值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价值就是教育客体对人和社会的需要的满足。传统的应度教育和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对人和社会的需要的满足程度是不一样的。素质教育重新把人作为教育的中心,把人的价值作为核心价值,把教育的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统一起来。素质教育在宏观和数量上,都应当贯彻以人为本的思路,关注和帮助每一个学生的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5.
刘锋 《教育革新》2006,(1):12-13
一、以人为本的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意义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以人为本既是一种新的基本理念和新的价值取向,也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以人为本要求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激发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动性,调动人的刨造性。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要求学校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支柱,因此学校教育管理应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为目标,把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6.
实现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键在教育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建,设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该文从适应时代教育需求,建设学习型社会;实施教育关怀,体现教育公平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的价值构;建新的教育模式升,华教育品质四个方面,对教育理念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教、育思想观念教、育价值取向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7.
博仔 《湖南教育》2005,(5):12-13
名 家 小资 料 : 赫尔 巴 特(1776~1841),出 生 于 德 国 北 部 城 市 奥 尔 登堡 。 世 界 著 名 的 教 育 家 、心 理 学 家 、哲 学 家,其《普 通 教 育学》被 视 为世 界 教 育史 上 第 一部 具 有 科学 体 系 的教 育 学 著作 ,他本 人 在 教育 学 史 上享 有“ 科 学 教育 学 之 父”的美 誉 。教 育 思想 要 点 : 教育 之 目 的 是 培 养 五 种 道 德 观 念 心 理 学 是 教 育 的 首 要 科 学 管 理 论 教 育 性 教 学 多 方 面 兴 趣 理 论 及 课程 论 文 化 分 期说 形式 阶 段 论 训 育 论 在 人 类 科 学 史 上…  相似文献   

8.
丁丽  熊艳 《南昌教育》2006,(3):23-24
构建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舰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作为高中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核,贯穿在高中教育的方方面面。以人为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办学以人为本,教师是主体;二是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就是要建立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构建和谐校园体现了这种要求。  相似文献   

9.
陈贵洲  徐斌 《辅导员》2010,(14):50-50,55
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理论根据是以人为本,人是教育的根本,也是教育的基础;人是教育的始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因此,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教育以人为本,"就是把教育和人的幸福联系起来,和人的自由联系起来,和人的尊严联系起来,和人的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机器的教育;使教育不只是人获得生存技能的一种途径,而且还能成为提升人的需要层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0.
人是实践的根本、价值的根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既是实践的主体也是实践的客体,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要把人当作实践和价值的主体,重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能动性,同时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实现主体客体的交互才能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一.“以人为本”的内涵 首先,以人为本,就是要突显人自身发展的地位。“发展要依靠人,发展是为了人。”“人是发展的中心主体,人应成为发展权利的积极参与者和受利益者。”突显人自身发展的地位,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历史进步的前提,它昭示着人们去创造一个合情合理的世界,去创造一种合乎人性的管理制度。其次,以人为本,就是要改善人的生存条件、教育条件,为人的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由。“发展可以看做是扩展人们享有的真实自由的一个过程。”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实质是什么?其目的为何?在我看来.教即使人知,育即使人明理、高尚,教与育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塑造人的过程,教师其实就是一个艺术家,要打造出许许多多健全的人格.及社会真正的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13.
发展以人为本的社区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区教育的内涵与终身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一脉相承,具体体现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上的以人为本,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环境和条件上。既满足人的基本学习需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生活质量,又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促进人的价值的自我实现。发展以人为本的社区教育,要坚持观念先导策略、资源共享策略和个性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和核心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更是教育事业所追求的崇高目标。教育事业的最大特点,就是依靠人、培育人、教育人、服务人。我们要在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努力办好让学生乐学、教师爱教、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教育观是教书育人,现在的教育观是教学育人。不以书为纲,而以教学环境、教学情景的创没为教育资源,老师、学生、教材、经验都是教育资源。现在的教育观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和创造生命和价值为目的的事业。具体地说,就是用教育的手段来育人、育爱、育知、育能、育价值、育创造。简言之,就是:教育人、教育爱、教育知、教育能、教育价值、教育创造,完全否定了原来的“蜡烛”精神、“春蚕”精神。因为教师在培养和创造生命和价值的同时自己的生命和价值也在创新和升华。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也就是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文章在分析当前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现代教育要求人文基础学科(哲学专业)在以人为本、学生为中心和个性化教育三原则上。推进课程改革,突出“经典文本”和“对话”教学,加强“体验”环节,充分利用信息平台等几个方面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郭思乐教授说:我们的教育教学以学生的起点为起点,以学生的进度为进度,以学生的状态为状态,以学生的发展为发展。我们除了学生的发展价值,没有其他孤立的价值,我们的目标就是人的发展目标,教育质量就是人的发展质量,而不是分数多少。这就是在学校教育中必须以人为本的核心表现,教育教学中的以人为本,归根结底是以生为本。  相似文献   

18.
开展生命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要求。追求学生生命价值发展,是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一理念而进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本质联系。1995年世界发展首脑会议呼吁:重建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价信体系,重视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的最初印迹可以追溯到大学里念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学说时。当时,只是简单地将其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一个代表性观点而加以背诵,并引为谈资。时至今日,才始觉“以人为本”内涵的博大精深。以人为本的德育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第二,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教育和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  相似文献   

20.
梁剑玲 《中国德育》2006,1(10):84-84
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应建立在对个体生命的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的体现。我们的道德教育回到人的本身,就是走向生命、回归生活,使德育真正成为促进人全面发展、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教育。人的生命完整性要求教育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指向生命自我,使受教育者的现在和未来能够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二是超出受教育者自然存在的直接需求,进行生命意义的建构与价值的提升;三是进行生命的升华,积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只有三个目的交融相汇,人才能成为完整意义上的全面人。那么,道德教育应当如何走向生命,成为学生生命完整性教育的部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