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的兴让馆《白鹿洞书院揭示》还活在日本(日)平板谦二著熊庆年译引言中国理学书籍,由到中国学习佛教的僧侣带到了日本,那是镰仓时代前期末的事。这些书籍在佛门不能外传,儒学在佛门学,儒生由佛门出,儒生从属佛门。因而,日本在很长时期里,没有真正的朱子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学是我们日本人最珍惜的。自古以来,我们就享受了它所有的文学性、教育性以及到各种各样的指导。据传说,中国古典文书(即汉籍)早在1500多年以前就经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当时,这些文书都让贵族子弟学习,把它作为模仿的对象。后来,中国方式的文章在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带,一年比一年地普及起来了。不论在奈良时代(710—794)、平安时代(794—1184),还是在镰仓时代(1148  相似文献   

3.
《平家物语》是日本镰仓时代(1192—1333)著名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它和这个时期的《保元物语》、《平治物语》、《源平盛衰记》以及室町时期(1336—1573)的《太平记》合称为日本中世纪五大战记物语。由于这几部作品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发展面貌,被日本文学史家誉为“民族的英雄叙事诗”。其中,《平家物语》的思想艺术成就最  相似文献   

4.
《隋书·经籍志》史部载 :“《应验记》一卷 ,宋光禄大夫傅亮撰。”此《应验记》即指南朝刘宋傅亮撰《光世音应验记》 ,国内久佚 ,1 943年在日本京都天台宗派佛教寺院———青莲院发现了该书的古抄本 (原书可能唐时传入日本 ,后经再度传抄 ,而青莲院本乃日本镰仓中期所抄 ,日本的镰仓时代相当于公元 1 1 92 -1 3 3 3年 ) ,其中包括南朝刘宋时傅亮撰《光世音应验记》7条、张演撰《续观世音应验记》1 0条、南朝萧齐陆杲撰《系观世音应验记》69条 ,合称《观世音应验记三种》。笔者 1 992年在日本得到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的影印本 ,其中大量的中…  相似文献   

5.
李芳 《现代语文》2006,(4):82-83
日本本土宗教思想,即原始神道,是自然崇拜与祖先教相结合而成的神话传说,没有完整的宗教组织,也没有系统的理论思想,只是经口头相承而传到后代。它以大和族的氏族神话为中心,统纳吸收其他氏族的神话,这正是以天皇为中心的豪强集团联合政权组织形式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佛教东来,不仅为大和民族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完备的宗教思想,更为其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统一的意识形态。因此,佛教自钦明天皇十三年(公元552年)由百济正式传入日本后,就受到历代天皇的崇护和公卿贵族的皈依,从此深深扎根于日本民族化的土壤中而枝繁叶茂。佛教有系统的来世思想,宣扬因果报应、六道轮回,追求彼岸真实,将现世的生活视为虚幻。尤其是平安朝(794-1192)末期至镰仓时代(1192-1333)的承久之乱(1221)之前,政局动乱、灾害频仍,在此海内鼎沸之际,净士宗开始流行,它主张“念佛往生”,只要心无杂念,口念“南无阿弥陀佛”即可往生极乐净土。面对现实的苦难,人们愈发感到现世生活的“无常”,向往极乐净土的永恒幸福。  相似文献   

6.
禅宗提倡离世反俗,皈依自然,将自然人生一体化,禅宗所创设的境界美与日本化性格十分接近。“禅”的汉语意思是定静虎、思维修。禅宗即佛心宗,禅宗在日本的镰仓时代从宗朝传入后,在日本幕府武士阶层的支持下得以迅速传播,并在镰仓以后的日本历史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启发和影响了日本俳句、汉学、儒学、绘画、庭园建筑以及花道、花道等诸多方面,为日本人的自然观赋以哲学和宗教的背景。  相似文献   

7.
作为大教育家的朱熹把儒家思想推进到了理学阶段,成为教育史上著名的理学教育大师。朱子的理学产生于我国封建社会走下坡路的南宋时期,他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片面化绝对化的封建伦理思想、坚决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政治思想、带有极大欺骗性的经济思想和建立于上述各种思想基础之上的教育思想,为维护中国日趋没落的封建制度曾起过巨大的社会作用。自南宋末年经元、明、清三代统治中国六、七百年,所以朱子学问题成为中国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研究课题。朱熹一生有半个世纪在从事教育活动。他的教育实践及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8.
“朱子学与理学学派”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8月4日至6日在江西省上饶市召开。这次研讨会是国内朱子思想研究的一次规模较大、包容性较强的学术盛会,显示了当今国内外朱子学与理学学派研究的新进展。与会学者主要就朱子哲学、朱子学与理学学派、朱子后学以及朱子学在当代的传播、发展与创新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9.
继2007年由安徽省朱子学会在安徽黄山市举办“朱子民本思想与当代学术”研讨会,2008年由福建省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举办“朱子学与东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年由江西省上饶师范学院朱子学研究所主办的“朱子学与理学学派”学术研讨会,将于2009年8月于江西省上饶市召开。据悉,本次研讨会的议题主要有:  相似文献   

10.
面条类的食物大约在8世纪初随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起初的名称曰,索饼或麦绳,镰仓时代的后期出现了索面的名称,以后逐渐改写为素面。约在16世纪末,在西部和东部分别产生了乌冬面和荞麦面,在江户中期,随着酱油的普及,这两种面类逐渐演变成具有浓郁东瀛色彩的传统日本食物。本文依据文献和作者的个人体验,对传统日本面类的发生和发展作了较为详尽的叙述。  相似文献   

11.
中江藤树(1608—1648)是日本江户时代著名的儒学者,日本阳明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日本江户时期著名的教育家。33岁以前,是朱子学忠实的信奉者。据其年谱所载,藤树20岁时“专崇儒学,以格套受用”,为了遵从“三十而为室的古训,他到了30岁才结婚,由于藤树如此古板,朋友们都嘲讽他说:“孔老夫子来了”。33岁时,偶读明人钟人杰编辑的《性理会通》和王阳明弟子王龙溪(1498—1583)的《语录》,顿有大悟,使他开始由朱子学转向阳明学,他认为,朱子学过份拘泥于形式主义礼仪、法度等  相似文献   

12.
宋明理学向东传入朝鲜和日本,在朝鲜呈现朱子学的"一枝独秀",而在日本却呈现朱子学、古学、阳明学、折衷学的"百花齐放"。究其原因在于两国的社会现实不同,朝鲜是高度集权的大一统体制社会,而日本则是分权的幕藩体制社会。  相似文献   

13.
《孙子兵法》传入日本,约在四五世纪,最迟不晚于6世纪。吉备真备并非《孙子兵法》引进日本的第一人。日本的《孙子兵法》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奈良时代至室町时代(710—1603):秘藏家传时期;江户时代(1603—1868):刊印注释时期;明治时代至今(1868—)融合拓展时期。各时期研究呈现不同特点,从而使日本成为应用《孙子兵法》最为普及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入道之序在学术思想传承上异常重要,朱熹说:“《近思录》好看.四子,《六经》之阶梯;《近思录》,四子之阶梯”.此说为后世求学理学者建构了入门之阶,此朱学化的治学之道链接了理学与传统儒学之间的沟堑.中国历代程朱学者对“朱子阶梯说”的继承与发展,推动了程朱理学广泛传播,史上《近思录》大量注本、续仿编本,又成为此书的辅助阶梯,不断满足着各时代学者登阶之需,衍生出的阶梯说新构想为人们提供了多条“入道之阶”.理学传入东亚后,《近思录》长期在朝鲜半岛、日本享受着“经典”待遇,其朱子学者不断赞许《近思录》的入道功用,所构建的本土化朱子学阶梯为理学广泛传播发挥了积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朱熹是我国封建社会继孔子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新儒家的代表。朱子学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学说,在中国古代历经元明清三代,13世纪越过国界传入朝鲜、日本、越南及东南亚其他国家;16世纪朱子学传入西方,18世纪进入美国。朱子学延续时间之长,地域之广,影响之众,中外学术史上都少有可与之比拟的;对东西方诸多国家的历史发展都产生过程度不同的影响。本阐述朱子学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情况及其途径;重点阐述朱子学对世界诸多国家的古今经济、政治、化教育、道德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两岸四地"朱子学及其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学术研讨会很好地把握了一年来国内外朱子学研究的基本方向,对朱子理学思想与体系有较深入的研究与开拓,有力促进了朱子学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安理学     
《黄山学院学报》2006,8(4):119-119
新安理学是朱子学的重要分支之一,该学派由徽州籍理学家为主干组成,奉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的朱熹为开山宗师,以维护继承、发扬光大朱子学为基本宗旨。它在近700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大致经历了4个时期:第一是南宋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有朱熹、程大昌、吴敬、汪  相似文献   

18.
朱熹在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究教育的本质问题,制定了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成为宋末及元、明、清时期中国书院教育的指导方针。同时,它随着朱子学在东亚的展开,也传入东亚的韩国、日本。韩国朝鲜时代杰出的性理学家李愰一生服鹰朱子学,把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作为书院教育的基本理念,并在书院教育实践中贯彻实施。李愰为韩国书院教育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朱熹道(理)学和王阳明心学之所以被统称为理学,二者在理论实质上有相通之处,但在具体问题上又不乏诸多歧见,其圣人观亦是如此。对朱子、阳明的圣人观进行分析、厘定、考辨,既有利于朱子学与阴阳学的比较研究,也有益于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元代理学上接宋之余绪,下启明之新象,是宋明理学过渡的重要一环.元代统一全国后,各理学流派继续发展,在朱子学立为官学的影响下,各学派呈现出融合之势.萧(蚪)虽为关学理家,但其思想却是兼容并包的,并且在吸收前人思想的过程中有所创新,这同其所具有的关学精神密不可分.研究萧(蚪)的理学思想,对于了解元代关学发展情况以及整个理学的传播脉络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