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乎在所有的少年大学生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个个都非常喜欢学习。对学习的强烈兴趣是少年大学生超常发展的起因和持久的心理动力。这个道理我想许多家长是明白的。但是,有不少家长却不明白,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关于这一点,田  相似文献   

2.
很多家长觉得现在的孩子“不听话,管不了”,不知多少父母都在感叹:教育孩子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家长的苦,首先是家庭教育的目标问题,你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超常”的期望,自然就会给自己超常的压力,而这种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就是超常的“投入”,外加超常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正【关键词:家庭教育】因为工作关系,我接触过许多失足的孩子,也接触过因孩子失足而异常痛苦的家长。实践证明,家庭教育失当是孩子出现罪错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面对严峻的未成年人犯罪形势,立法应对家庭教育的有关问题进行明确规定,强化家庭对孩子的监护和教育责任。【案例重现】我曾经审理过这样两起案件。案件一:一名17岁失足少年,因涉嫌犯故意  相似文献   

4.
超常儿童的教育不是培养出超常儿童,而是为超常儿童提供的教育。任何宣称可以将“每个儿童培养成天才”的方法,都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家庭教育的经验是不能复制的,因为你没有办法复制一个家庭和孩子之间所有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北京八中第八届少儿超常教育实验班,2003年共有31名刚满14岁的孩子毕业,他们中有16人考上了北大和清华。“少年大学生”,一个特殊的群体;“超常教育”,一个引起争议的话题。本届少儿班的家长之一,自己也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一位母亲,对“神童”与“超常教育”,有独特的体验和思考———2003年7月13日下午,我们陪儿子到北大领录取通知书。14岁的儿子让招生办的老师有点疑惑:“你是来领自己的通知书吗?多大了?哪个中学的?”当儿子说明身份后,旁边一位也是陪孩子来领通知的家长脱口而出:“八中少儿班?四年前我们这孩子就考过,没考上。据说你们班20…  相似文献   

6.
《班主任》2004,(7):47-47
记者:最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又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许多问题都涉及家庭教育,请你谈谈这两方面的关系,好不好? 顾晓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有80%的内容涉及家庭教育,说明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这也是过去我们比较忽视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而不懂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教育工作者,缺少育人方面的知识,忽视引导广大家长按照孩子成长的规律教育和帮助孩子,有的学校甚至放弃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致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最近我们又帮助一初中生摆脱了因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而引发的自杀倾向,孩子回到了我们的身边,父母不断问:我到底错在哪里?我说,你输在了家庭教育上,输在了长期忽视自身素质提高上.  相似文献   

7.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8.
据我几十年的教书生涯和育子经历,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许多家庭教育的失败,其中原因之一是,父母亲对孩子做了最不该做的事,说了最不该说的话,那么,哪些话,是父母亲最不该跟孩子说的? 错误的话我认识一个包工头,靠承包工程发了家,他自己不但奢侈糜烂,而且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你长大后,要当大官,挣大钱,娶美女”。他的孩子上小学五年级,我的儿子上小学二年级。有一天,那个只有五年级的小学生到我家说了这样两句话:你们班上有没有漂亮的女孩子?你  相似文献   

9.
<正>引子: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摘自台湾作家张晓风的《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一、不负家长重托,坚守教育本质在每一年的新生入学仪式上,我们的老师,都会面对无数家长的叩问:"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少年?"身负家长的重托,我们给出了响亮的回答:"六年以后,我将还给你一个懂规矩的少年。"  相似文献   

10.
有一位少年,他的梦想是要成为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闲就练琴,练得心醉神痴,却进步甚微。有一天,这位少年去请教一位有名的小提琴教师,教师对少年说:“孩子,你先拉一支曲子给我听听。”少年拉了帕格尼尼练习曲中的第三支。可是拉得非常难听,简直破绽百出。一曲结束,教师问少年:“你为什么特别喜欢拉小提琴?”少年说:“我想成功,我想成为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教师又问道:“那你快乐吗?”少年回答:“我非常快乐。”教师把少年带到自家的花园里,对他说:“孩子,你非常快乐,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在我看来,快乐本身就是成功。”少年听了教师的话…  相似文献   

11.
10岁进重点中学,用4年时间读完8年的课程,14岁上大学,20岁戴博士帽——少年大学生这样“出炉”一个曾经上课就想睡觉的孩子,为什么现在舍不得下课了? 自认家有“神童”的家长四处打听:哪有超常班?请看北京、上海的超常教育  相似文献   

12.
寒假里 ,一位从上海来的朋友与我闲聊 ,谈及教育孩子的问题。朋友讲述的一件往事 ,颇有启发 ,值得深思。他说 ,他的儿子上幼儿园时喜欢绘画 ,于是休息日就带孩子到少年宫去学画 ,果然有了长进 ,他的画还在区幼儿绘画比赛中获过奖。待孩子上学时 ,朋友买来画板、颜料等一大堆绘画用品 ,想发展孩子的美术特长。殊不知孩子一脸不高兴 ,推开绘画工具说 :“太累了 ,我不要。”这可激怒了当父亲的 ,“我花了钱是为你好 ,你还不领情 !”“你是为你自己好”,儿子也不甘示弱顶嘴说 :“每次去奶奶家 ,你总是拿了我的画给她看 ,她夸我时 ,看你的神气多…  相似文献   

13.
扇子的启示     
虽然我儿子已十四岁,是南大少年预备班的学生了,但他小时候的许多趣事给我的启示和教育至今还记忆犹新。孩子四岁时,有一次,我带他到商店里去,买了一把纸制的折迭扇。扇面上画着两只正在嬉戏的小熊猫,孩子非常喜欢,在公共汽车上还不停地打开、关上,可是,突然一个急煞车,扇子撞到车椅上,破了。孩子哭了,我哄他说:“不要紧,妈妈以后再给你买一把就是了。”但我的话毫无作用,他还是不停地哭,并且呜呜咽咽地诉说着:“我不信……你肯定又在骗我……你以前答应给我买好多好多东西都没买……你骗我,你骗我!”这样一闹,车上的乘客都望着我,弄得我很尴尬。下车后,我憋着一肚子气,真的  相似文献   

14.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1,(3):9
@曲刚:中国家庭教育的普遍现象是父母过于强势地安排孩子做这做那,让孩子按既定计划成长,反而造成家家发愁孩子的事。而我最近认识一个从加拿大留学回来的少年,他各  相似文献   

15.
《新作文》2006,(6)
一是意识盲区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各年龄阶段的特点,比如“少年十四五,天天气鼓鼓”“,少年十六七,时时惨兮兮”。孩子与父母是平等的,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要充分地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处在一个什么年龄,他这个年龄的特点是什么。二是成年人的常规教育盲区家庭教育中家长总是喜欢用自己的观点去教育孩子应该怎么做,而不知道在某一天,你已经比孩子懂得少,你也需要用一种“仰视”的方式去观察他。三是审美疲劳的盲区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有一天家长会发现,孩子变得很厌烦你,这其实也是一种“审美疲劳”。作为父母也要给孩子一些新鲜感,每天要有点…  相似文献   

16.
编前语:在许多家长看来,家庭教育是件极困难的事情,必须时刻对孩子提高警惕,一旦发现问题便重火力进攻。可是您是否了解,真正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家庭教育也要举重若轻(一)文\王晓春在一次家教研讨会上,我认识了齐女士。她是一位职员,并不是专门研究教育的,但是我听了她的发言,觉得她在教育孩子方面,比许多教育工作者都要高明。她的孩子叫小阳,上小学二年级。会后,我写了下面这篇文章,供广大家长参考。文中的按语是我加的。鼓励孩子在老师面前表达自己齐女士对小阳说:“你有什么要求,要直率地向老师说。你说了,至少有50%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早期家庭教育在一定意义上,不仅是做人的摇篮教育,也是做人的终身教育。我的独生子罗强今年六岁,平时,我很注重教育孩子尊敬热爱师长,培养了孩子纯朴的道德情感。一次,罗强对我说:“我们外出演节目,阿姨见我们渴了,自己掏钱给我们买冰棍吃。”我听了,马上启发他说:“你不是会唱一首儿歌吗?‘幼儿园,象我家,阿姨待我象妈妈。’你看,阿姨象不象妈妈?”孩子高兴地答到:“象!”加深了他尊敬老师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这些年来,我们的社会几乎天天都在谈论怎样教育孩子,其实,孩子倒是常常在教育着我们.今天团中央、国家教委联合命名的少年英雄赖宁就是这样一位能给我们许多教益的孩子. 我反复地翻阅着赖宁的生平材料,脑子里只有一个热情、好奇、机敏、助人为乐的少年,却很难用一句什么话把他归为某种人.很快我就释然了:赖宁是全色彩的,他的追求是多方面的,他走的是全面发展的道路。这正是当代少年英模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用不着拿  相似文献   

19.
成功的境界     
上个世纪初,有一个犹太少年,他做梦都想成为像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就练琴,可是,就连他的父母都觉得这个可怜的孩子拉得实在太蹩脚了,完全没有音乐天赋。有一天,少年去请教一位老琴师。琴师说“:孩子,你先给我拉一首曲子听听吧。”少年拉了帕格尼尼24首练习曲中的第3首,简直破绽百出。一曲终了,老琴师沉吟片刻,问少年“:你为什么特别想拉小提琴呢?”少年说“:我想成功,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出众的小提琴演奏家。”老人又问道“:那你拉琴快乐吗?”少年回答“:我非常快乐。”于是,老琴师把少年带到自家的花园里,对他说“:孩…  相似文献   

20.
<正>教育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孩子的幼年、少年时期,家庭教育始终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将来会成为怎样的社会人,如何使孩子健康、全面地成长,家庭教育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看了莫言在诺贝尔获奖典礼上的发言《一个讲故事的人》,我深切地感受到他母亲带给他的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