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视角和分析框架,通过对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与内湖科技园区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探讨两类科技园区发展模式成功的关键因素和发展过程中的政府-市场作用机制.本文认为创新网络的本地化过程以及开放型区域创新网络的建设是科技园区发展的关键,需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两种力量,调整园区发展定位;提出科技园区的管理需要站在经济一体化区域发展角度规划和布局科技园区、为园区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重视民生因素等措施建议,从而为其他科技园区的规划与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10年以来,在推动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融入全球治理体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对国内区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青藏高原是地球“第三极”,是重要的国际化区域,更是“一带一路”重要的组成部分,面临着打通南亚陆路通道的新机遇。文章结合实际案例对“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支撑青藏高原区域发展进行了分析,系统梳理了当前“一带一路”下的青藏高原地区的国际合作情况,包括科技合作计划与项目、国际合作组织、科学数据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进展,总结了其中存在的成效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支撑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孟加拉湾风暴对低纬度高原区域的气候以及水汽输送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文章主要利用JTWC风暴、TBB卫星资料、NCEP/NCAR以及FY-2卫星云图资料,以2007年5月、9月以及2008年5月为例,主要研究了孟加拉湾风暴对青藏高原地区造成的强降水过程,并且比较了2007年5月和2008年5月在风暴期间对云南地区造成的强降水空间分布差异性。研究表明,①2007年5月16日孟加拉风暴开始向北移动进入中国青藏高原南部西风槽区域,在西南部区域造成了一次持续时间较长的强降水天气,造成中国西南部区域累计降水量集中在40-100mm之间,有小部分区域累计降水量高达100mm;②孟加拉湾风暴形成于阿拉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之间,并且风暴逐渐向北方移动,在中国青藏高原区域存在一个闭合的低压活动,风暴登陆后强度显著性的递减,但副高之间形成的西南气流以及低压环流仍然控制我国西南区域,地面冷锋迅速向南移动至滇西南地区,且降水空间分布特征与风暴的路径具有密切的关系,强降水天气过程发生于孟加拉湾风暴与青藏高原低压系统相互配合的形势下;③低层区域水汽输送较为强烈,而高层水汽输送相对较弱,且水汽输送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北部区域,5月期间出现的孟加拉湾风暴在西南方向上对水汽输送的实际输送量是10-11月风暴期间的4倍,5月份是西南地区水汽输送的重要系统之一;④2008年5月风暴期间造成的云南地区降水量极大值要远高于2007年5月份,且2007年5月出现的垂直速度场峰值要大于2008年5月份,这两次风暴期间垂直速度场强上升区域均集中在气压为500-300hPa之间。通过对孟加拉湾风暴的研究,有利于对青藏高原地区的降水气候以及天气系统进行充分的了解,从而提高青藏高原地区防灾减灾工程工作效率以及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收敛与区域发散问题是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议题 .以山东省为案例 ,首先运用塞尔指标分析了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 ,结果表明 ,山东省在不同尺度的空间格局上存在着一个波浪式收敛和发散过程 ;然后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成因进行初步分析 ,得出了一些对山东区域经济区划以及区域发展政策制定具有一定启发意义的结论 .  相似文献   

5.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2,(6):F0004-F0004
刘焰研究员,从事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研究近20年,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区域地质研究、喜马拉雅高压麻粒岩岩石学研究、西藏蓝片岩岩石学研究、藏南卡达区域地质和榴辉岩研究、造山带中壳源火成碳酸岩厘定、矿物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近年来,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是指导世界各国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在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变成现实过程中,关键问题是对可持续性的评价。本文采用博塞尔?哈特缪特的“标识星(Orientor Star)”方法,对青藏高原重点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确立和定量评价,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文章在系统分析目前国内外关于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具有高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作者按照人类、支撑及自然3个亚系统建立了川滇藏接壤地区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应用标识星方法定量地分析了在1959年、1999年和2039年该区的区域可持续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知识经济时代,区域发展从初具规模到实现全球化和现代化,需要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配置区域资源,鼓励人们学习并发挥创造性.这涉及许多传统的政策问题.我们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而只能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通过回顾瑞典在过去一个世纪的发展,并与今天的中国进行比较,本文探讨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主要波动、社会福利状况、区域政策、城镇建设和建筑业、交通物流、产业结构,以及研发和创新.任何社会都需要管理其基础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力、社会和文化资源,同时需要建立更强的市场动态,从而保证高附加值产业中实现更多的就业.本文从瑞典的政策失误中汲取经验教训,研究瑞典是如何对这些失误进行了修正,并指出了中国目前政策中需要进行改革的一些方面,而相关的变化有待于区域治理理念的革新.我们需要扩大知识经济能力建设过程中所强调的各项能力的范畴,这是对高生产率增长与经济活力所需要的社会和环境资源进行长期治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区域创新能力的波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创新系统的核心,是保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分析区域创新能力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动态研究视角,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系统内在规律","人、财、政策"和"区域创新环境"进行分析,得出区域创新能力在增强过程中具有动态波动性的特点.并建立了区域创新能力波动的测定模型.为进一步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洁  摆万奇  田国行 《资源科学》2020,42(9):1739-1749
以1992、2001、2008和2015年4期青藏高原土地覆被数据为基础,运用ArcGIS10.5和 Fragstats4.2 等软件,构建基于景观格局和景观脆弱度的生态风险指数,借助地统计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开展青藏高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分析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特征,为青藏高原土地利用生态风险防范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①青藏高原景观生态风险分布具有聚集效应,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梯度分布规律,这与青藏高原的自然地带性关系密切;②1992—2015年间,青藏高原景观生态风险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表现为高风险区与较高风险区面积减少,以及低风险区与较低风险区面积扩大。变化的主要动因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过程和生态建设对青藏高原土地覆被结构的影响;③青藏高原各地类景观生态风险值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不同地类相接的边缘地带。低生态风险等级在林地中占比最大,高生态风险等级在裸地和冰川与雪被中占比较大。裸地和草地高生态风险等级面积下降率最大,反映出裸地和草地变化对青藏高原景观生态风险影响最为显著,在青藏高原的生态风险管理过程中应重点关注裸地和草地的结构和质量变化。  相似文献   

10.
构建改进的累积知识增长模型,以2001-2010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对象,分别采用普通固定效应静态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和面板门槛回归分析方法,对区域创新产出及其影响要素,尤其是各创新主体相对于全国创新生产技术前沿的内生差距以及技术基础设施对于创新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创新生产技术效率并没有统一收敛的趋势,它们和创新生产技术前沿的距离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创新生产技术效率、技术基础设施、研发资本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均会对区域创新产出产生影响,且以创新生产技术效率影响最大.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处于不同的创新生产技术效率的区域,应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刘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本科毕业于原成都地质学院矿产系,1997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原地质研究所。从事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研究近20年,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区域地质研究、喜马拉雅高压麻粒岩岩石学研究、西藏蓝片岩岩石学研究、藏南卡达区域地质和榴辉岩研究、造山带中壳源火成碳酸岩厘定、矿物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处于创新发展的初期,在区域创新系统环境投入水平、系统结构发育程度,以及创新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影响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与国际经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但是,现实和未来发展趋势告诉我们,通过创新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今后在区域发展实施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选择,我国必须制定相应的区域创新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一个有利于创新的区域文化,直接决定着一个区域的竞争力提升。异化正是构建有利于创新的区域文化过程中普遍的、必然的现象。在构建区域文化的模型时发现,理性是共识的表现形式。在共识升华为理性的过程中,以及区域文化形成过程中,异化更多地显现出积极的正效应现象,而不是普遍认为的消极的负效应现象。异化应该回归到黑格尔时期的中性内涵;并且,异化现象在区域文化构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区域竞争力提升方面的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区域品牌形成创建机理为研究主题,并选择区域品牌中最具代表性的农产品区域品牌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农产品区域品牌形成创建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区域历史传承、区域特色是农产品区域品牌形成的基础,农业产业集群是农产品区域品牌形成的重要载体。同时,在农产品区域品牌形成过程中,政府、行业协会以及科研院校、新闻媒体等组织,对农产品区域品牌形成带来了很重要的影响,并对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产生某种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河北省为例详细研究了区域特质与创新模式的动态关系,以及提升创新能力的路径.首先分析了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三要素即核心因素、紧密因素和相关因素以及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功能;接着详述了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文化传统等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认为区域特质决定区域创新模式,并总结了我国区域创新的四种模式;最后提出了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科技新闻     
<正>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揭示藏东南降雨微物理特征及其与低海拔地区的差异 云的微物理过程在降雨形成、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数值天气模型预报降水的性能与雨滴大小、形状、下落速度、数浓度等降雨微物理过程的准确刻画相关。青藏高原藏东南地区的降雨量最多、降雨频率最大,但该区域的降雨微物理呈现什么特征,以及相较于低海拔地区,该区域的降雨微物理过程存在什么差异,这是亟待解决该地区降水准确模拟的重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神山年保玉则年保玉则,又称果洛山,属巴颜喀拉山,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索呼日麻乡境内,主峰海拔5369米,是巴颜喀拉山的最高峰。年保玉则区域平均海拔4800米,幅员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是最重要的关键物种分布区域之一和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区域之一,在青藏高原地区极具代表性,2005年被正式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及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首先利用Moran显著性水平图得到近几年较为稳定的区域创新格局:我国大陆主要以环渤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为高创新能力聚集区,以西部三省(新疆、西藏、青海)为低创新能力聚集区.然后通过空间误差自相关模型(SEM)实证表明,区域R&D资金投入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但影响力增速逐渐放缓,而区域人力资本量和区域城市化率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区域间的创新溢出受到抑制.并结合实证结果分析了区域创新格局形成原因以及我国区域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煤炭资源占一次能源的70%左右,估计这个数据在未来几十年中不会有本质性的变化,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瓦斯与煤突出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传统的煤与瓦斯突出矿区会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危险性会更加严重.因此,矿井瓦斯区域的瓦斯治理变得尤为重要.矿井瓦斯异常区域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岩浆岩侵入、含煤岩系沉积、断层等等,矿井瓦斯区域综合治理的措施有优化通风管理及通风系统、加强瓦斯监测、强化瓦斯防范意识、加大对瓦斯的开发利用以及综合抽放  相似文献   

20.
国家区域援助政策的理论依据、效果及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时关键问题区域的国家区域援助政策时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意义重大.本文在分析国家区域援助政策概念和特征、国家区域援助政策的理论依据、如何保障国家区域援助政策有效实施以及国家区域援助政策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从援助政策评价、援助对象识别、援助政策目标、援助政策工具和援助政策实施的制度保障等五个方面构建一个完善的国家区域援助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