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毕业后"回炉"技校再次接受培训,这一现象当下已由个体演变为群体.如何从实践教育入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改变学生"回炉"热这一现象值得分析.  相似文献   

2.
韩元 《今日科苑》2012,(8):106-107
当"绝育黄瓜、爆炸西瓜、瘦肉精、染色馒头、牛肉膏、回炉面包、假葡萄酒、地沟油、硫磺姜"等等这些有关食品的热门词汇闯进我们视线的时候,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民众和政府关注的焦点。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那些有毒食物已经悄然通过我们的口走进我们的胃,走进我们的身体,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我们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相似文献   

3.
农业机械零件,特别是它们的摩擦部分,在工作中严重磨损了,就需要用新的来替换。换下来的废零件一般都送去回炉。最近,人们研究出了一种修复磨损零件的卡普綸热喷塗法。采用此法,可以使废零件摆脱回炉的命运,继续使用。办法是把废零件表面清理过,并加热到260~300℃,置于喷塗装置上。后者由两个叠合在一起的圆筒组成,中间有一层毡。在上面的圆筒里盛着卡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回炉”进技校现象,为我国现行的大学教育体系敲响了警钟,使我们从事大学教育的工作者意识到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必要性,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我们的毕业生在就业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职学校模具专业发展迅速,且规模日益壮大,为模具行业、企业源源不断的输送了大批人才。但限于学校的资源和社会对接存在一定的断层,以至于出现了毕业生到社会岗位后再次充电“回炉”,针对此现象如何有效改善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科学"一词在被赋予了"science"词义之后,其释义演化至今经过了多次的变迁。通过比较"科学"与"格致"在并举时期的此消彼长,参照"科学"在不同时期工具书中的释义,对"科学"释义变迁的阶段进行了历史分期,并通过检索数据库及历史背景两个层面分析了"科学"释义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90后、音乐治疗师、模特、主持人、制片人……今年25岁的罗雅丹身上的标签很多,但她现在最想成为一名科普使者。5月16日,在湖南科技活动周开幕式上,衣着优雅大方、妆容端庄秀丽的罗雅丹从省委副书记孙金龙手中接过了第四届湖南省优秀科普作品奖的荣誉证书,面对镜头,她笑得自信而灿烂。一个月后,仍想精益求精的罗雅丹将获奖作品"回炉重造",带着团队开始了二次创作。与记者见面时,素面朝天的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从无色-黄色-褐色-绿色的"颜色演进"过程,"颜色演进"体现了人与自然互动关系的变化和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提升。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最终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关键选择。本文梳理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颜色演进"过程、论述了"绿色发展"的内涵与重要意义,并对我国目前"绿色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更好地实践"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决策科学的研究中,人们曾一度奉"最优理论"为佳.然而,具体实践的结果却使人们发现了"满意理论"在实际上要优越于"最优理论".因为"满意理论"比"最优理论"更多地考虑了现实中的复杂性,更多地考察了当代社会实践运演过程中大量存在的模糊性、非线性、随机性、离散性、突变性等不确定特征,从而达到了与社会现实状况更加吻合的程度,这样当然也就更为有效,更能令人"满意"了.  相似文献   

10.
"科技奥运"是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一个重要理念。"科技奥运"的基本理念是应用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支撑奥运会,以满足奥运会对科学技术的需要。"奥运科技"是被用于奥运会的科技及相关产品、且具有产业化潜力的技术体系,"奥运科技"将会成为推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认为我们不仅要通过"科技奥运"而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而应当及时将"科技奥运"转化为"奥运科技",进而实现"奥运科技"产业化。为此,本文研究了"转化"的必要性、可行性,提出了"奥运科技"产业化的目标、途径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产业化过程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阐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及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说"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词新语的研究是现代汉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具体讨论了一种新的语言现象,即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霸".文章首先从意义入手,把这种"霸"与较早存在的"霸"作了比较,然后讨论了它们在形式上的差别.此外,本文还对"彩霸"、"面霸"这一类的"霸"的来源及出现的原因作了简单考察.  相似文献   

12.
1992年,"智能建筑"的概念随着AT&T综合布线系统进入中国,并且迅速的掀起了一场"智能化"的热潮。"智能住宅"、"智能小区"、"数字化城市"等广告层出不穷。针对我国智能建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进行治理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浅析"馆员第一"还是"读者第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读者第一"还是"馆员第一"的讨论,提出了三个值得我们慎重思考的问题,并由此阐明了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14.
熊严 《华夏星火》2011,(5):63-65
“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毒豆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又接踵而来,并非新鲜事物的“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此时体现出它的针对性和可行性,逐渐成为解决国内食品安全问题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忠实"是译者一贯坚持的翻译标准.但在英汉翻译中,我们会遭遇坚守"忠实"时的种种尴尬."叛逆"的介入给译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给译文注入了活力.本文拟从叛逆介入入手,谈谈叛逆介入的意义及其分类.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中国资本市场的供求现状出发,指出了"双缺口"模型自身存在的片面性,并阐述了"双溢出"现象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在经历了奥运会的激情澎湃之后,残奥会又为我们奉献了另一种精彩。南非"刀锋战士"、非洲"美人鱼"带给人们感动,更留下了精彩。然而,这种精彩的呈现与其背后的高科技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8.
人,无论是"自然的存在物",还是"社会的存在物";无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还是"类存在物",归根到底都是"对象性的存在物",即劳动的存在物.自然,作为人类劳动"须臾不可缺少"的对象,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直观"与"确证".人的"对象性"本质以及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决定了人把自然作为"道德顾客"的逻辑必然性,决定了环境伦理学的"合法性".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既是对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人"的扬弃,又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理性人"的修正;它为环境伦理学的成立提供了充分的"本体论证明".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建构"到"科学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末,科学的社会建构转向了科学的后实证研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建构主义者以社会轴来取代科学哲学家的自然轴,结果是在面对"反身性难题"的同时,又陷入"方法论恐惧"。在后实证的研究中,自然与社会的二分状态已经消除,它不再寻求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社会结构,而是探索科学实践过程中各种(自然的,社会的与人类的)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博弈过程,从而消除了上述的"方法论恐惧"。在更为深层的意义上,这种后实证研究是向辩证的科学观的一种回归。  相似文献   

20.
16到19世纪的科学技术成就,都是建立在"实体"思维的基础上的。近代科学的辉煌,实际上就是关于"实体"科学的辉煌。但随着"实体"科学所遇到的问题和危机,20世纪40年代,世界范围内开始了信息科学技术革命。信息科学技术革命,一反经典科学的"实体"性思维传统,它是建立在"关系"性思维基础上的。从对事物"实体"的认识过渡到对事物"关系"的认识,这是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才认识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