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历史悠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提供心灵的训练和教养”的自由教育(LiberalEducation)和七艺文法、逻辑、修辞、几何、天文、算术、音乐教育,现代意义上的通识教育则可认为是从1945年哈佛大学提出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这一报告而发展起来的。此报告刊出后广受注意和讨论,甚至被称为二战后通识教育的经典。报告提出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此种人需具备四种能力:①有效思考的能力;②能清晰沟通思想的能力;③能做适当明确判断的能力;④能辨识普遍性价值的认知能力。报告认为通识课程应包…  相似文献   

2.
职业院校实施通识教育是终生学习的需要,是全面成长的需要,是幸福人生的需要。针对职业院校通识教育教学对象低质化、师资水平薄弱化、课程设置功利化的现状,提出如下对策:强化职业院校通识教育理念;构建科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加强通识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强调提升劳动者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因此应强化通识教育,发挥其先导性,厚植认识基础,创立特色化教育模式,科学制订实施计划,着力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不断加强通识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邱小芳 《文教资料》2012,(9):130-131
通识教育是高校改革的新趋向。本文作者从现状出发提出了高校改革进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在对通识教育的概述的归纳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及必要性原因,就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特点与实践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高等教育通识化改革中,艺术教育具有独特的地位。但是,增强艺术教育并非意味着增加几门艺术类课程,而是需要围绕自由和独立精神、开放的文明视野、社会生活的敏感性和创造力量的培养重新定位艺术的意义,并因此对课程和教学法进行深入改革,从而达到由审美教育的革新推动文明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试论大学通识教育目标下的艺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我国当前大学本科正在发生的"专才教育"向"素质教育"进而发展到"通识教育"的教育观念转变过程出发,探讨了在通识教育目标下,艺术教育的责任、学科定位、学科建设等方面将会发生的变化和应有的应对准备.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对通识教育宗旨的理解一直存在分歧.文章论述了通识教育宗旨三个递进的层次:知识的寻根和视野的整体性、情操的陶冶、公民的培育,以及贯穿其中的价值塑造的主线.如果我们将这一宗旨作为通识教育的总纲,就会抛弃那些支离破碎、没有启蒙意义和道德内涵的课程,精心设计有内在联系的通识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
现今各高校的艺术通识教育都在蓬勃开展,但普遍存在重量不重质、重形式不重内容的问题。从这种状况的现实表现和背后的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通识教育与艺术教育两者关系的讨论,为利用公共艺术教育改变亟须解决的职校中"半人"教育问题提供了思路与路径,为职校公共艺术教育拓宽了通识教育视野,指出公共艺术教育在职校生增强人文素质,培养完善人格,成为"全人"等方面有着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艺术教育具有培养品德、增进智力、开发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在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艺术教学可使课程人性化,连接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有效提升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11.
通识教育既是世界高等教育的普遍规律,也是中国大学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通识教育可以向学生展示更广阔的知识图景,激发他们的探索冲动,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能够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通识教育既是世界高等教育的普遍规律,也是中国大学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通识教育可以向学生展示更广阔的知识图景,激发他们的探索冲动,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能够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多学科、跨学科的知识,在于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广阔视野和完整人格全面发展的"有教养"的人。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都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师范院校通识教育的普遍缺失已成为影响师范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正确认识通识教育的内涵,制定全面的通识教育体系,加强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提升师范院校的师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在教师教育中实施通识教育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但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中的通识教育还存在认识不到位、师资水平不高、教学方法陈旧、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选课存在功利倾向等问题。解决教师教育中通识教育的问题可从提高认识、调整课程结构、促进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结合、多种方式解决师资队伍问题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学通识教育建设的基本目标已经完成,主要表现为明确通识教育理念、形成通识教育基本规范、建立通识教育组织管理机构。与此同时,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仍面临诸多挑战。复旦大学通过设立基本课程单元、组建教学共同体、落实"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建立"学术与行政紧密协作"的管理机制等举措,建设具有复旦大学特色的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通识教育课程指什么?目前,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走出困境?围绕上述问题,文章首先对通识教育课程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然后解析了一般意义上的通识教育课程在内容构成、教学目的、教育效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通识教育课程建设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  相似文献   

17.
通识教育反映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普遍要求,反映了人们对人才培养问题的广泛关注,是大学应对时代和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首先介绍通识教育的概念,然后分析我国通识教育的现状,最后提出解决通识教育困境之途径。  相似文献   

18.
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作为提倡"通"、"宽"、"全"的人本教育理念,与艺术教育的理念相契合,能够指导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打造丰富的艺术类课程,开展活动建设团体,引导多元的文化体悟,开展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9.
20.
如何应对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需求的快速变化,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各国纷纷探索高职通识教育模式。跨学科认知作为通识教育的内核,与职业多变性、复杂性相对应。基于此,通过梳理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通识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跨学科认知心理机制、跨学科协同教学等国内外研究文献,提出高职跨学科通识教育模式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以期借此引起职业教育同人更多地回归教育本质——对人性的关注、对进步主义与实用主义理论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