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南行诗草     
雨花石手捧雨花石乾涸的诗湖泛起了涟漪红的——烈士的血绿的——烈士的希冀白的——烈士的坚贞黑的——烈士的意志透明的——烈的心裂断的——烈士的仇恨斑驳的——烈士的泪痕璀灿的——烈士的灵魂啊,美丽的雨花石神奇的雨花石能说话的雨花石有生命的雨花石  相似文献   

2.
说是你给的自由的飞翔的翅膀 说是你写的绚丽的青春的飞扬 说是你解的孤寂的青春的迷茫 假如有人问我谁是青春的伴读 我想大声地说出你的名字 我想大声地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谁是青春的伴读 说是你解的孤寂的青春的迷茫 说是你写的绚丽的青春的飞扬 说是你给的自由的飞翔的翅膀青春的伴读——致《时代教育》@彭俊莎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中学教师对中学生未来性别角色发展的期望,本研究采用性别角色期望调查表调查了99名中学教师,结果发现:中学教师对男生的性别角色期望趋近于男性化,对女生的性别角色期望趋近于双性化。教师期望男生在下列特质中高于女生:快乐的、有幽默感的、自立的、有创造力的、喜欢运动的、善交际的、精干的、胆大的、心宽的、不屈不挠的、主动的、奔放的、侠义心肠的、豪放的、外向的、直性子的;教师期望女生在下列特质中高于男生:善良的、爱整洁的、洁身自好的、文雅的、和气的、纯真的、含蓄的、心细的、守本分的、安分的、温柔的、柔情的、温顺的、文静的、贤淑的。  相似文献   

4.
语录     
《教育》2012,(12):7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  相似文献   

5.
方便的一线通,简单的键盘,多彩的网络,缩短家校的距离。鲜活的一线通,受教的欲望,施教的思路,融合信息的平台。兴奋的一线通,学生的进步,学校的辉煌,拨动家长的神经。恼人的一线通,学子的疏漏,教者的提醒,刺激人们的眼球。温馨的一线通,专家的疏导,教师的点拨,抚慰考生的心灵。快捷的一线通,突然的变化,紧急的应对,爱生护教的卫士。我们的一线通,服务的定位创新的设计,应用网络的典范。赞教育一线通@洪礼彬  相似文献   

6.
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信念是人的活动的基础和支撑点,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信念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活动方式,信念的改变反映着人们价值观的变化,必然带来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活动方式的变革。信念对于人的活动的这一意义表明,信念本质上是人对自身生命存在的意识;信念的存在即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意识形成,人的精神世界的存在;信念的丧失则是人的生命意识的崩解。因为,从人的活动的存在看,信念是人的精神家园,与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世界、价值世界相联系,展示人的存在;从人的活动的历史变化看,信念是人的活动目的…  相似文献   

7.
王虹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1):122-127,136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研究人类总体的科学,其人的存在、人的活动、人的本质、人的发展的理论是建立在批判人本主义"人学"以个人为本位的抽象的人性论的基础上,并科学地以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关系作为研究人的基础,以人的抽象概念和人的自然属性与唯物史观和社会实践对照作为考察人的本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从而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唯物主义的"社会存在论"学说,为人的发展增加了唯物史观的科学的"人类的社会存在"和实践的维度。从实践出发去理解人,把现实的人当作历史的主体,实现了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的根本转变,也实现了社会存在与人类总体的全面发展的形而上的融通。  相似文献   

8.
弗洛姆从新人本主义的视角,在自己的理论语境里对马克思有关人的本质的思想进行了独特的理解。弗洛姆认为,马克思承认人具有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人的本性,并且承认存在着一般的人的本性和变化了的人的本性;马克思的人的本性就是人的本质;马克思把人的本能和欲望区分为两种类型:自然的和社会的,人的自然属性属于人性的本质部分,而人的社会属性则是与人的本性没有直接联系的、非本质的部分。通过以上观点的表述,弗洛姆得出人的本质是隐藏在劳动背后并支配人的劳动的人类潜能的结论。这些观点实际上主要是弗洛姆本人的思想,并不是或不全是马克思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由于健美操的很多的优点,吸引着高校学生们的喜爱,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很多的国家的竞技类的健美操的参加者都是高校的学生。于是高校的健美操的水平影响着我国的健美操的水平,是一个值得高校重视的项目。随着健美操的发展,很多的高校对健美操的教学和训练中存在着脱节的严重的现象,这就影响着健美操项目的进一步的发展,不能满足多层次的社会的要求。为了提高高校的健美操的水平,很多学者提出了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的一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我爱祖国,我爱母语我的母语是热血一般的黄河的波涛我的母语是群星一般的祖先的谜我的母语是春蚕口中吐出的丝绸古道我的母语是春鸟舌尖跳动的民歌中国我的母语是丁香凝结的雨巷我的母语是傲雪绽放的红梅我的母语是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啊我的母语是划开天幕的雷电、奏响黎明的号角我的母语是一种连接我的母语是一种文明我的母语是一种财富我的母语是一种骄傲我爱祖国,我爱母语我的母语是小学课本里的看图说话我的母语是儿时镀满月光的摇篮我的母语是祖国版图最南端曾母暗沙的屏我的母语是珠穆朗玛地球最高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我的母语是遨游太空发…  相似文献   

11.
平颖 《凯里学院学报》2012,30(1):105-107
第一层面徐訏从其生活经历的特定性切入,在城乡之间对“旧地”进行回忆;同时因为徐訏永久伫留在都市的夹缝中,从而具有深重的历史流离感.这种对乡间的深挚情感和对城市的追寻却不得的冲突便成为其作品的主流意识,最后解决的办法只有努力超脱.这也是中国文化人的共有特质.第二层面徐訏以其不疾不徐的叙述模式来将其作品的深层意蕴传达,再现对象与表现情思在作品中达到统一,将那种文化的沧桑在作品中一一体现.  相似文献   

12.
徐訏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创作成就特别突出的作家,文章试图对徐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梳理与概括,使得读者对徐訏研究状况有一个整个认识,从而对徐訏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徐国原是商代的一个小诸侯国,西周中期才渐渐强大,在洪泽湖边上建立了大徐城,到徐偃王时开始称王,曾联合淮夷三十六国反周。春秋中期,公元前512元被吴国所灭。灭国后,徐国后裔打着“徐偃王”的旗号,流亡到浙江各地,在台州黄岩建立了“徐偃王”城,把中原文化输入浙东南沿海。  相似文献   

14.
冯芳 《钦州学院学报》2012,27(2):6-10,14
作家徐哥在1936年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走上自由主义道路。究其因,除了对暴力革命的歧见,更多是历史误会,徐舒所反对的“斯大林模式”、“人性即是阶级性”的论调、文学是政治工具的偏颇、单一“经济决定论”历史观等,是当时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识。支配徐哥思想转变的是理性精神及人道主义。由此,可管窥中国自由主义作家与现代马克思主义思潮相得与不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马其昶从<诗大序>导出国史作<序>的结论.文章首先通过对<大序>文意的分析,推翻了马氏立论依据,进而从汉人注疏体例、四家诗<诗序>不同和<毛传>不为<诗序>作传三方面反驳国史作<序>的观点,最后得出<诗序>与<毛传>同出一人一时之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徐讠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命运奇特的作家。这位活了72岁,“长长的一辈子,除了写书,出书外,好像什么也没有做”,有长、中、短篇小说70部,还有为数不少的新诗和剧本的作家,并没有得到评论家的足够重视。根据评论界对徐讠于的关注、研究状况,文章从20世纪40年代始,至新世纪止,对徐讠于研究的历史轨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爬梳和整理,以期对研究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参阅学者尚未使用过的《延寿徐氏族谱》,结合多种文献资料及徐寅诗作,考证唐五代著名文学家徐寅的名号及生卒年等相关问题,明确徐寅之名的正确用字及其生卒的具体年份,有助于徐寅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8.
许敏歧的创作涉及散文诗、散文、诗歌和诗评等,其中成就最高,最具特色的是散文诗。许敏歧的散文诗中,有一个以"荒原"为核心的意象群,也有一个沉思者的身影。"荒原"这一意象蕴涵了他复杂的感情,有绝望也有希望,有疼痛也有深爱。而沉思者的身影则渗透了他创作中的思考,有对已逝岁月的思考,有对生活、生命、人性和命运的思考,也有对国家、民族、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许敏歧的散文诗是"荒原的苦恋",也是"荒原上的沉思"。而这种苦恋与沉思是通过凝炼而富有诗意的语言完成的,许敏歧散文诗的语言虽然没有刻意追求外在的韵脚,却有一种内在的韵律和节奏感。  相似文献   

19.
许慎文化不仅包括许慎其人、其书及以许慎墓为依托建立的景区,更包含许慎精神、说文解字学及汉字文化等深层文化要素。文章就此几方面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期探索许慎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让许慎文化场景化、具象化、大众化、社会化、国际化、产业化,把许慎文化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大众面前。  相似文献   

20.
论徐桐的自强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桐以汉军起家翰林,同光两朝,深受慈禧倚重,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徐桐基于"夷夏之辨"而反对外国侵略,维护清朝统治,从而萌发了自强观念。同治十二年徐桐首次请求皇上"专意修攘为自强计",光绪二十一—二十三年徐桐支持清廷通过自强而弭祸患的主张,反对资产阶级的变法维新。徐桐的自强观基本上沿袭了传统儒术经常之规,博得同治帝的赞赏,受到光绪帝的冷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