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大众传媒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以大众传媒业为载体的大众文化满足了新的历史时期广大民众文化娱乐的需要。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业的商业化经营思想,促使媒体以争取更多的读者为最高目的。于是,为了迎合受众的口味,一些媒体传播的内容便变得庸俗肤浅、低级起来,这种“媚俗化”的行为,严重影响和侵害着广大受众的文化素质、欣赏品位和价值取向。这种传媒公信力的缺失,必须引起传媒从业者的高度重视和警醒。  相似文献   

2.
新闻传播从信息科学来讲主要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其过程总是无可避免地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传媒人和受众在围绕新闻报道进行信息的认知、交流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伴随着情感的体验和传递。共同的情感体验可以引发传媒与受众之间的心理互动,使情感互动与信息认知成为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统一体。所以饱含着真挚深邃情感的新闻作品往往能够给人以更加强烈的感染力、震撼力,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的感召力。穆青的新闻作品中所渗透的情感,既有与个人的情感需求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如乡情、友情、人生感和民族情…  相似文献   

3.
大众传媒专业化的内涵传媒的任何改革,归根结底是传媒和受众之间的矛盾运动引起的。①大众传媒专业化的历程,正是发生在媒体市场化与受众需求多样化的大语境下,它  相似文献   

4.
李冷月 《新闻世界》2013,(1):164-165
大众传媒被认为是社会环境与语境的主要建构者,对于其传播结构的理论历来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实践与理论分析,发现部分传媒组织在传播建构中存在着一种“相对性重构”现象,并“相对性”及“重构”的角度理解媒体传播中的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5.
我们正步入媒介化社会。新兴媒体的普及和媒介化社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运行进程。这种变动的结果之一,是直接造就了一个全新的传播主体。这个主体利用一切手段,打造自己的媒体,探讨切身的议题,让公民发出自己的声音,交流彼此的观点。一部现代政党史和新闻传播史,展示着执政党同传媒的互存、互用和互动关系。执政党能否有效使用和驾驭大众传媒,是衡量其执政能力的标志。资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党在这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并在这些经验与教训中成熟起来。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遭遇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表达语境发生深刻变化。执政党应该顺应这种变化,构建舆论引导的新格局,主流媒体和非主流媒体都肩负着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6.
新闻传媒在报道事实、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总是蕴涵着自己的是非判断和价值判断。它们既要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又要巧妙地对受众施加影响。我们必须承认作为整个社会体系和文化系统有机组成部分的大众媒介可以凭借有效的信息和观念传递推动着社会变迁的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大众传媒积极配合政府政策宣传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大众传媒专业化的内涵 传媒的任何改革,归根结底是传媒和受众之间的矛盾运动引起的。①大众传媒专业化的历程,正是发生在媒体市场化与受众需求多样化的大语境下,它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8.
选择的时代90年代,由于有线电视、卫星传播以及电子录像机的普及,可供欣赏的多样性的节目增多起来;新的传播工具的发明利用,预示着广播电视的非大众化趋势。正由于非群体化传媒的长足进步,以往大众传媒所培养造就的大批的群体化受众开始分化解体,向零散小批的方向发展。以往,当群体化的大批受众按照固定的时间坐到电视机前,他们所接受的形象,主要是由电视网集中生产出来的。这种集中生产出来的形象经由群体化传播工具的传播灌输,无疑带有着一种强制性,而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媒即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新闻传播工具(newsmedia):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纪录影片和新闻性期刊的总称。早期大众传媒是以报纸,书籍等传统载体进行传播信息.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的方式也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的技术手段和传播手段层出不穷,然而电视的出现可以说是大众传媒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由于作为传播媒介的电视所具有的的现场性、参与性、选择性,使得其在众多的传播媒介中颇受喜爱。而在电视传媒的庞大的受众人群中,青少年则占据了一个很大的比重,由其在其特定年龄段的好奇心,求异心,等心理的影响,青少年也就成为了电视传媒的最主要受众。主要阐述了当今社会电视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及促进电视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产生积极引导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信息传播全球化趋势对我国传媒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受众作为与传媒相对应的范畴,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对媒介的接受心理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笔者认为,这种变化表现为受众心理的多重矛盾。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4,(24):31-34
近期,针对外来语滥用的话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一方面是大众媒体对此类现象的积极报道和各种分析,一方面是受众对此类信息及报道的讽刺性反应。这背后包含的内容远远超出了一般新闻事件的范畴。本文以此类现象为关注点,通过观察大众传媒和受众各自的反应,分析传媒和受众反应背后的深层动机,探究讨论背后所蕴含的媒体和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青年受众是大众传媒受众群中最活跃的群体之一,也是大众传媒最为重视的受众群体之一。对青年受众来说,大众传媒可称其为是他们的“师与友”。广大青年受众不仅将大众传媒视为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将其视之为消遣娱乐的最好方式。近年来,随着传媒竞争的日趋激烈,各传媒都试图通过自身结构进行不断变革和调整以广泛适应受众、尤其是青年受众的要求以期达到在竞争中取胜的目的。尽管如此,传媒对青年受众的传播效果仍不太理想,如在传媒如何才能适应、引导青年受众,传媒与青年受众之间在传、受问题上还有多大差距,以及传媒怎样更好地为青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的传媒隐私热,标示着大众传媒中对个人深层情感、生活的曝光日渐增多。一般舆论都从两个方面对这种热潮持否定态度:一是批评传者打性擦边球,以庸俗趣味吸引受众,二是认为这是国人劣根性的表现。但大众传播中的隐私的实质是什么?它为什么得以流行?在隐私传播中,传者和受众的参与心理是怎样的?其社会学、心理学根源何在?笔者试图从传播价值取向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做思考和分析。 一、大众传播中的“隐私”界定 对隐私概念上的界定,一般遵循法律原则,包括隐密性、真实性、体现精神价值、人的尊严等,总之,法律上的隐私着眼于…  相似文献   

14.
一受众对传媒的注意力可分为短期偶然注意力与长期注意力。本文所指的注意力属于长期注意力,即指受众对于特定媒体的价值与情感认同,这种情感的忠诚度主要是由于特定媒体的传播内容对于其目标受众的价值亲和力所造成的。要增强受众对某一媒体的情感忠诚度,主要是强化受众对特定媒体的价值探索经纬认同,而这一认同的强化过程,从媒体自身角度来说主要由三方面要素构成:一是明确传播对象(受众定位),即明确自己的受众是谁;二是明确传播内容(功能定位),即你向受众提供的是什么;三是明确你的优势(优势定位),即受众的客观需求与媒体的主观愿望在什…  相似文献   

15.
新闻传播的过程不仅是社会信息的传递过程,同时也总是无可避免地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传受双方在围绕新闻报道进行信息的认知、交流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伴随着情感的体验和传递。共同的情感体验可以引发传媒与受众之间的心理互动,使情感互动与信息认知成为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统一体。实践证明,新闻不是无情物,饱含着真挚深邃情感的新闻作品往往能够给人以更加强烈的感染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第四媒体的崛起与新闻把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对于传统大众传媒而言,新闻把关的含义实际上就是作为传者的大众传媒如何筛选、过滤新闻。再往深处讲,就是如何控制传播、宰制传播、统驭传播,使新闻的传播按照传者的意愿进行。 在西方,传播学先驱卢因提出“守门人”的概念。在卢因看来,传播者所处的位置与守门人相似,职守都在于把关,任何传播者都是把关人,都有意无意地把守着一方“门区”。在这种方式下,传者是主动的,他拥有采集、整合、传播新闻的权利;受众是被动的,他的任务就是通过大众传媒来接受这些经过加工的“新闻”。当然,受众有时也是主动的,他有选择传媒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尹航 《今传媒》2012,(5):102-104
当今节目主持传播的类人际性特点决定了主持人情感表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主持传播活动的大众公益性本质又要求主持人从表现内容、程度、方式、场合和时机等方面对内心情感的表现加以适当的控制。在当前的大众传媒语境下,主持人的情感表现具有十分重要的审美作用,具体体现在塑造主持人审美形象、激发受众情感共鸣和升华受众审美情操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受众是大众传媒的传播对象或信息接受者,是传播活动的轴心,是评价传播效果的关键主体,也是传媒争相角逐的对象.可以说,谁拥有了受众,谁就掌控了传媒市场.  相似文献   

19.
徐蓉 《声屏世界》2006,(3):56-57
省级广播传媒面对的受众群体大部分是农民,省级广播传媒与农村受众的互动,随着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两者互动的主、次关系,形式和内容都在不断变化,互动的频度加大,互动的过程加快,两者的互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省级广播传媒与农村受众互动关系、形式、内容的变化互动的主、次关系发生变化。过去省级广播传媒是单向传播,我播你听,我播什么,你听什么,省级广播传媒作为信息的传播者,是互动的主要方面,农村受众作为信息的接受者,是互动的次要方面。而现在,频率专业化之后,广播由“广”播到“窄”播,由“大众化”…  相似文献   

20.
吴娟 《视听纵横》2010,(4):94-94
在电视节目直播程中的语境系统,一般可分为静态语境和动态语境,其中动态语境是电视节目语境的特点所在。(袁伟:《论突变语境中主持人的情感控制方式》,《新闻爱好者》,2008年12期)这种动态性主要是指直播过程中不断变化的背景事件和时空要素。如各种体育赛事直播解说中不断更新的实时赛事状况,“两会”的动态报道,青海玉树7.1级地震直播报道中动态的灾隋变化等。这种动态语境制约着节目主持人与电视受众之间的信息传播,尤其是在内在情感控制和语言表达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