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社会转型必然伴随着教育的转型。教育的自觉转型以人的转型为核心。公民是当代中国人之转型所在,公民教育也因此成为当代中国教育转型之所在。公民教育不是政治教化,也不只是公民意识教育,而是一种以培养公民完整素质为宗旨的新的教育形态。个人主体性和公共性是公民的两个基本品质。当代公民的公共性已从传统的国家公民延伸到社会公民和世界公民。因此,当代公民需要具备个人公民、社会公民、国家公民、世界公民等多重身份,我们也必须以具备多重身份的复合型公民的要求来设计公民教育的层次与目标。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公民教育,公民教育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走中国化的道路。本文仅从我国公民教育的内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及当代公民教育的困境与任务出发浅谈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重要论断,将公民意识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中国公民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政治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而公民意识培养的基本途径是公民教育的实践。基于此,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比较的视角,就公民教育在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大学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力军,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基于此,中国高校越来越注重培育大学生对世界文化包容、对中华文化自信的公民品格,培育大学生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公民品格,培育大学生敢于竞争、善于合作的公民品格.通过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合作学习、参与学校生活、参与社会实践,从而使当代大学生的包容、自信、责任、正义、合作、互助、协商等品格不断生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代世界的市场化、现代化、全球化发展使公民教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国人公民意识的觉悟、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使当代中国公民教育的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契机、社会基础和政治保障。笔者认为,要建构我国公民教育的体系,就必须首先确立其理念和目标,把握其内容和方法,找到与当前教育现实相契合的适当形式。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公民教育的价值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 ,“公民教育”是一个大众化的词汇 ,尽管其确切内涵存在争议 ,但公民教育有其一般的规定性理解 ,那就是培养个人在公民社会中有效享有权利、承担责任所必需的知识、态度、技能 ,同时关注伦理道德与法治精神的养成。亦即 ,公民教育是以公民社会要求为价值取向的教育 ,旨在培养民众的“公民意识” ,推进公民的政治社会化。鉴于中国历史上公民教育经验的缺失 ,加之公民教育内涵的争议性 ,这一体系的当代建构问题仍是一个尚未完成的开放性课题。笔者认为 ,当代中国公民教育体系的实践建构 ,必须首先确立与彰显这样三种基本价值理念 :作为…  相似文献   

7.
西方公民德性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古典公民德性教育思想阶段、古典公民德性教育思想的转型阶段、现代公民德性教育思想阶段和当代公民德性教育思想阶段。在西方公民德性教育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公民德性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具体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回顾和反思西方公民德性教育思想演变的历史,对于我们把握西方公民德性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建构我国公民德性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战略主题"中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公民教育无疑成为当代中国教育领域最重要的主题。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是教育部牵头引进的一项以培养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合格公民为目标的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公民道德责任教育的若干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的形成及其发展,需要成熟公民。成熟公民需要具备积极践履自身的道德责任。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一个重要的公民群体,其公民道德责任意识乃至践履程度如何,对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大学生公民道德责任教育的现状如何,前景又如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本文基于和谐社会的背景,研究当代大学生公民道德责任践履的应然与现状,试图提出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公民道德责任教育的若干思路,以期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德育学术年会于2007年10月12—14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4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100多位学者围绕“和谐社会与中国公民教育”这一主题,以主题报告、分组专题研讨和大会自由发言等形式,对中西方公民教育的选择与探索、公民社会与公民教育、和谐社会与道德教育的当代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1.
严修是中国近代名教育家,他不仅提出了改废科举、重视师范和社会教育,提倡妇女教育,向外国学习先进的教育经验等重要主张,而且大力兴办新教育,推动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轨。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逐渐步入公民时代,公民教育承担着国家构建和发展的艰巨责任。公民资格和公民教育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公民资格的法理确认是现代公民教育的基点,公民资格的充分践行是公民教育的根本诉求。回顾公民资格理论及其演变历程和公民教育发展历程,可以理清公民资格与公民教育的内在关系,从而对我国的公民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杨勇 《云南电大学报》2007,9(1):33-35,45
教师主体属性问题,是教育法律关系的核心问题。这一问题伴随着我国教育法制的构建及健全,正日益成为教育法律关系中极需探讨界定的问题。怎样认识和界定教师主体属性,已关系着我国教育法制的构建能否有效深入地进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市民社会是西方近代社会转型的根本问题,市民社会问题是引发马克思哲学变革的问题意识,也是当代中国"现代性"社会转型所要面对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把市民社会研究(批判)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意识,可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和自身内在理论逻辑的变革.同时,通过对市民社会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审理,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这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上可以发出马克思主义的声音,从而沟通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关系,导引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真正出场,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中国幼儿教育及幼儿师范教育发展史上,北平幼稚师范学校的创立发展及教育实验占有 重要地位,具有深远影响,它不仅培养了一批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幼教人才,而且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 的幼教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现代教育发展阶段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晰定位当前我国教育发展所处的具体历史阶段,准确把握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要求。与人类教育发展的一般历程相近,我国教育发展经历了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两个大阶段。清末"兴学校"废科举"是我国教育从古代教育演化为现代教育的基本标志。20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的发展探索,是不断确立完善中国现代教育体系的实践过程。我国现代教育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依据教育发展主要矛盾的变化,可以区分为体系创建、规模扩张、质量提升三个基本阶段。当前,我国教育发展正处在由规模扩张阶段向质量提升阶段过渡的特殊时期,为迎接质量提升时代到来而精心准备,是当前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共同使命。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中国的教育人类学,其学科主题必然聚焦在中国教育的现代问题上.应在综合吸收国外各流派研究优势的同时,努力避免其缺陷,并依据中国特定的教育实践来确定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主题.中国教育人类学应把学科主题确定在推动中国教育转向现代化发展上.应坚持综合性的教育人种志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高职教育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本文回顾了我国古代和近代高职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分三个阶段来探讨我国当代高职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教育法对教育权的规范和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照教育法的规定,教育权分为国家教育权、社会教育权和公民教育权三种类型,三并重发展是当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即公民受教育权,是国家教育权和社会教育权的综合反映,是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于公民受教育权是一种社会权,而不是自由权,所以,探讨它的法律保护就成为教育界和法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这需要突破传统的法理观念,采用新的诉讼方式,通过民事上或行政上的司法救济,以实现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20.
影视"韩流"是中国当代发展第三个十年(1997-2008)中的一种文化现象.韩国影视文化在我国青少年成长中呈现生态化融合与发展趋势.通过研究影视"韩流"对我国青少年心态、智力、情商教育成长的重要作用,透视其影视教育影响,挖掘其生活认同与内在意义,以期以新的影视平衡构建符合我国青少年成长的影视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