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现阶段,在我国现实生活中,民族问题依然存在。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往往表现为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在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进程中,要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促进民族问题的解决。民族问题涉及民族发展和民族关系的协调问题。民族发展是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民族关系协调…  相似文献   

2.
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高质量的经济增长、高质量的政治发展、高质量的文化建设、高质量的社会治理和高质量的生态环境,为各民族现代化建设提供物质技术基础、政治制度保障、精神文化力量、和谐社会环境和根本支撑条件。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坚持协调发展,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高质量发展格局;坚持绿色发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开放发展,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共享发展,不断为民造福。  相似文献   

3.
社会现代化是一种全球性的社会发展过程,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这一过程。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可以分为五个时期:一是兵工洋务时期,二是政经西化时期,三是权威危机时期,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确立和探索时期,五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我国在150多年的现代化过程中,几经探索,走过了一有难而曲折的道路,并最终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把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创造性地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智慧、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深层思维结构,历史性地实现了“两个结合”,开创了现代化的中国殊相。在不断推进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从共同体维度自觉建构了具体的现代化方案,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生命共同体和社会治理共同体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既以民族话语、民族思维和民族实践丰富了现代化的内涵,又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本真面相。中国式现代化与三种共同体的耦合,不仅为共产党人实现新时代奋斗目标探寻到科学路径,又为其他国家迈入现代化提供有益的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百年教育实践中独立自主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扎根悠久历史、人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追求更加公平、共建共治共享、开放交流包容、评价体系多元的教育现代化。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具有高度的历史自觉,是中华民族的创造性伟大实践。与世界其他国家教育现代化模式相较,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具有鲜明的内涵与特色:立足中国的民族性、服务人民的公平性、放眼世界的开放性、兼容并蓄的包容性、服务强国的基础性和引领世界的先进性等。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要立足文化自信,彰显中国教育特色,以人为本全面推进教育公平,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构建学习型社会,在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6.
社会现代化是一种全球性的社会发展过程 ,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这一过程。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可以分为五个时期 :一是兵工洋务时期 ,二是政经西化时期 ,三是权威危机时期 ,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确立和探索时期 ,五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我国在这 15 0多年的现代化过程中 ,几经探索 ,走过了一条艰难而曲折的道路 ,并最终在党的正确领导下 ,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在观念形态的反映,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命脉.在漫漫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在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丰富多彩.我们在今天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因此,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向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共同隶属于人类社会现代化道路的总体谱系,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多元化、知识科学化、生活城镇化是各国现代化道路的共同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在领导力量、价值导向、发展理念、实现方式与世界影响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区别。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五大鲜明特征,是优势和挑战的统一,价值和方法的统一,目标和路径的统一,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统一,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对东方落后国家的未来发展走向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同时也不断完善、发展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就西欧社会向资本主义发展提出了社会现代化理论,并认为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前提下建立的。但是,现实社会主义是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起来的.按照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割裂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对社会主义的重新建构,而且体现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社会现代化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实践,是一场既气势恢宏又曲折艰难的伟大变革。中国现代化的根基在农村,在制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时必须面对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实际。因此,把握中国传统村落的现代走向,总结"后现代性"思想的有益启示,发掘传统村落里可利用的文化资源,探索传统家族村落向社会现代化转型的有效途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村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政治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着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的问题。同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中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缓慢。两大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这一状况已经对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产生种种不良影响,不利于消除民族间事实上存在的不平等以及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从而阻碍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和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此,笔者对中央政府、中西部民族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各级政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作为社会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五位一体布局的重要支撑。从"十二五"时期开始,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共同构成了当代社会建设的两大支柱。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不仅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激发社会活力,也将大大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这一点,从"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已经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以来,全球化成为现代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正是中国人民基于这一趋势所做的明智选择。全球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考验。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建设好社会主义文化,处理好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接续探索,反映出中国走向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纵贯中国现代化进程各个发展阶段,现代化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的发展底色、中国式的发展特色,是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认识不断深入、战略不断成熟、实践不断丰富而形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以中国式现代化加速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不断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贡献新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国传统社会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大同、小康曾是炎黄子孙世代希冀向往的社会理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蕴含着中国传统社会理想的合理因素,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予以科学的扬弃。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圆中国人民的“大同、小康”之梦,其间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开创了惊世的伟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高度,实现了历史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统一,揭示了小康社会在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相似文献   

17.
文明决定道路,道路催生新型文明,道路决定民族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肩负新的文化使命,即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三重建构因素:民族复兴是基本主题、社会主义是基本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是基本路径。这一道路彰显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三重逻辑特征:意蕴着民族性的中华文明自身发展逻辑,体现着世界性的科学社会主义文明逻辑,内含着现代性的现代化文明发展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探索与文明实践,一方面着力从本质上解决本民族发展和社会进步进程中的难题;另一方面作为文明形态的开拓与创造,承载着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历史性变革的伟大使命,在守正创新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话语体系构建,为全人类的发展前景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8.
从理论和实践角度上看.市民社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与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深入发展。中国的市民社会逐渐产生和壮大起来。由于历史和化的原因。中国市民社会与国家可以保持天然的良好关系,这使得市民社会可以在中国的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及人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表现在:第一,市民社会是建立民主政治的基础和动力;第二,市民社会在促进经济市场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三,市民社会可以更好地保障个体利益,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知识目标 了解我们的最高理想.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以及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懂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百余年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表明:中国不可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走向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历史的抉择;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必须以中国国情研究为基础,从中国社会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创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在改革开放中创立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文化难题的两次回应;面向21世纪,中国共产党必须进一步拓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进一步把握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大趋势,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